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潼关县气象站周边环境在1993年发生严重变化事实,将1981--2010年分为前后两段,对气温、地温、降水、风速等主要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并与气象要素相关性明显且观测环境变化不大邻站——华阴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潼关县气象站周边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影响最大是风、气温和地温,其次是蒸发;对降水、水汽压影响不大。

  • 标签: 气象 观测环境 气象要素 影响
  • 简介: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区域地下水循环规律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平原区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分析,运用同位素技术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运用^3H和^14C测年技术确定了地下水年龄;利用D和18^O关系曲线探讨了地下水起源;按照是否积极参加了现代水循环原则将第四系地下水划分为浅层水和深层水;对浅层水和深层水更新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浅层水广泛分布于北京平原区,径流条件好,更新快;深层水主要分布于永定河、潮白河冲洪积扇下部及冲洪积平原深部地区,补给条件相对差,与现代大气降水联系弱,径流条件差,更新慢。

  • 标签: 北京平原区 同位素 地下水年龄 更新速率 地下水循环
  • 简介:1概况2013年4月8-11日,WM0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社会经济应用和效益论坛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议代表有20多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加拿大、中国、捷克、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印度、爱尔兰、挪威、萨摩亚、南非、西班牙、瑞士、美国、乌拉圭等多个国家和世界银行业务、咨询、科研和高校等机构。

  • 标签: 经济应用 论坛会 天气 效益 社会 服务
  • 简介:得克萨斯州南部伊格尔福特(EagleFord)页岩是美国重要新兴页岩油气区带。这里已完钻油气井和已获批钻探油气井,总数已达1510口以上。这个页岩油气区可以划分为三个带,下倾方向是勘探程度比较高页岩气分布区,中间是湿气分布区,上倾方向是页岩油分布区,后两者勘探程度比较低。油气区内,很多页岩气井单井页岩气初始产量都在1700立方英尺/日以上,而很多页岩油井单井页岩油初始产量也都在1000桶/日以上,在此经营油气公司都在寻求优化钻井方案最佳方法。

  • 标签: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沉积体系 福特 3D 框架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研究了1978~2007年影响我国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变化及其对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变化影响。近30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盛夏热带气旋降水增加是导致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显著增加主要原因。仅从热带气旋降水来看,东南沿海和内陆(包括江西、湖南东部和湖北南部)热带气旋降水强度显著增加,而影响热带气旋降水频次略有增加。通过对雨量站与引起降水热带气旋中心距离变化分析发现:内陆地区影响热带气旋距离显著下降,近距离热带气旋引起降水增加,是该区域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主要来源;而东南沿海地区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增加不明显,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主要由于同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热带气旋经过频次空间变化结果证实,近30年经过中国沿海TC个数变化不大,仅福建沿海一带略有增加,而内陆地区则增加明显,且经过该区域时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变慢,这均与该区域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增加一致。

  • 标签: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 降水强度
  • 简介:上海天文台生产SOHM-4型氢原子钟工作3a-4a离子泵就会打火,破坏脉泽真空环境。为了使氢钟能够继续工作,必须更换新离子泵泵芯。为破解这一难题,使已经生产上百台SOHM-4氢钟在10a寿命期内不被中断运行,分析了离子泵抽氢机理及阴极材料,列举了大量实验结果,发现β-Ti合金比α-Ti有更大吸氢容量,可以大幅度提升吸氢离子泵寿命。最后指出,用β-Ti合金阴极板来替代目前纯钛阴极板是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氢原子钟 溅射离子泵 阴极材料 钛合金
  • 简介:选择北京市三环至五环区域内7条不同宽度河流和滨河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技术方法,分析城市河流宽度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影响,为城市河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1月、4月、7月和10月中旬,各选3个晴天作为观测日,分别对7条不同宽度河流滨河绿地和对照地进行气温和相对湿度同步观测。在观测日,每天8︰00~18︰00,每2h观测一次,每天共观测6次。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秋季,城市河流具有增湿、降温效应,并且随着河流宽度增加,河流对滨河绿地温湿度效应也不断增强;其中,夏季河流增湿、降温能力最强,春季和秋季河流对滨河绿地温湿效应差别不大。春季、夏季和秋季滨河绿地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即早晚低、中午高,降温、增湿幅度最大时段为14∶00~16∶00;冬季,河流也具有降温、增湿效应,但是降温幅度随着河流宽度增加不断减弱直至消失、逆转;湿度效应随着河流宽度增加不断增强。

  • 标签: 城市河流 河流宽度 滨河绿地 气温 相对湿度 四季
  • 简介:基于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已有研究,探讨清单定位、清单框架、清单边界、清单范围4个关键问题.根据中国垂直行政管理特点,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应该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保持一致;同时,中国与国外城市温室气体清单要具有可比性;根据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建立涵盖城市、中心城区、镇3种类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流程等清单框架;清单边界按照行政管辖区进行界定,既利于地方政府切实掌握辖区温室气体排放整体状况,又有助于对城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分解和考核;清单范围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有利于突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并且实现国际城市之间可比.

  • 标签: 城市 温室气体清单 清单定位 清单框架 清单边界 清单范围
  • 简介:利用北京地区13个气象台站1979~2005年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1990~2005年三期1:10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分析气象站点3km半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覆被及变化特征基础上,通过比较气温变化在不同下垫面状况下差异,分析了北京地区3种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气温变化趋势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建设用地对气温升高影响最显著(0.822℃/10a),林地、草地、耕地混合类型次之(0.296℃/10a),林地最小(0.197℃/10a);2)利用“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后,建设用地OMR年均温升温趋势依然最大(0.527℃/10a),林地、草地、耕地混合类型次之(--0.012℃/10a),林地最小(--0.118℃/10a),表明建设用地对气温升高具有增强作用,而林地对气温升高具有抑制作用;3)当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向城市建设用地类型转化时,转化面积越大,气温变化量越大。

  • 标签: 土地利用 覆被 “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 气温趋势 北京地区
  • 简介:在对内蒙古形变台网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观测质量、预报与应用、观测效能各方面综合评价监测效能基础上,对观测资料精度进行了延续性评定。客观准确评定、计算观测资料序列精度指标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资料和维护系统正常运行。以M2波潮汐因子为基础对观测资料做量化评定,更注重观测手段科学性与在地震监测中实用性。

  • 标签: 形变观测 固体潮汐 M2波 观测资料
  • 简介: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冬季北大西洋及欧洲地区天气流型分为4种不同流型。研究了不同阶段8种不同位相热带季节内振荡(MJO)与这4种流型年际变化关系。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发现,K均值聚类法划分得到不同位相北大西洋涛动(NAO)天数能很好地反映NAO指数;无论是在1978~1990年(简称为P1阶段)还是在1991~2010年(简称为P2阶段),MJO第3(6)位相影响NAO正(负)位相;但在P1阶段存在NAO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弱负位相转换为正位相,当MJO处于第6位相时,NAO由正位相转换为负位相;而在P2阶段NAO并没有明显位相转换,当MJO处于第1位相时,NAO由偶极子结构转换为波列结构。

  • 标签: 北大西洋涛动(NAO)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K均值聚类 年际变化
  • 简介:利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冬季水域结冰厚度观测资料和张掖观象台气温、地温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结冰厚度预报方程。通过对不同预报方法进行预报效果验证,该结冰厚度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比较理想预报效果,流动水域结冰厚度预报历史拟合率分别为:80.6%(多元回归)、74.6%(逐步回归)、100%(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2.7%(多元回归)、72.7%(逐步回归)、81.8%(BP神经网络)。静止水域结冰厚度预测历史拟合率分别为:76.9%(多元回归)、71.8%(逐步回归)、93.5%(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6.0%(多元回归)、72.0%(逐步回归)、84.0%(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法优于逐步回归方法,而BP神经网络又明显优于传统统计学方法,数据显示该结冰厚度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较好预报效果,预报模型能够对水域结冰厚度进行有效短期预报,其性能指标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很好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水域 BP神经网络 统计预报 模型 结冰厚度
  • 简介:川西山区水电开发往往无法避免泥石流影响,泥石流对水库区、枢纽区、尾水、料场、临时施工场地及营地等各个部位都有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应结合泥石流影响部位因地制宜开展相应评估及防治工作。通过科学监测及预警方法,泥石流是能够预测和防范,达到防灾减灾目标,体现“以人为本,和谐水电”宗旨。

  • 标签: 泥石流特征 评估及防治 防灾减灾 和谐水电
  • 简介:利用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模式对渤海湾地区2009年9月26日一次碰撞型海风锋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较好地重现了这次天气过程以及海风锋结构和特征。结果显示,海风锋锋后是较为深厚对流不稳定能量和水汽高值区,锋后水汽高值区形成源于海风堆积和往高空输送,而锋后对流不稳定能量产生归因于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降低以及平衡高度升高,这些高度变化则源于冷湿海风给低层大气带来降温和增湿,其中给低层大气带来增湿是主要影响因子。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相向碰撞时,对流系统容易进入海风锋锋后触发强对流不稳定能量形成强对流运动,同时弱对流抑制为对流运动触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对流运动把海风锋锋后充沛水汽往上输送,从而造成强降水天气。另外,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碰撺后沿着海风锋锋后移动可能更有利于对流运动发展和维持。

  • 标签: 渤海湾 碰撞 海风锋 数值模拟
  • 简介:利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和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南方地区降水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等探讨MJO与2008年初南方雪灾关系,进而从MJO角度研究雪灾过程成因。结果表明:雪灾过程中,MJO存在明显东传现象,即由西太平洋向东传送至印度洋附近。伴随着MJO向东传送,中国南方降水强度及集中区也随之变化,MJO在一定程度上对雪灾过程有调制作用。通过对OLR分析,表明2008年初中国南方4次异常降水(雪)过程受到了MJO两次东传影响,第一次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第二次导致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带来暖湿气流,以及南支槽带来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不断向中国输送,为中国南方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

  • 标签: 热带地区 大气季节内振荡 雪灾 向外长波辐射
  • 简介:选取位于大兴安岭林区南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多时相、中等分辨率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方法,通过多尺度分割、特征提取、决策树建立等步骤,实现湿地信息快速提取;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森林地区湿地信息提取中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面向对象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采用不同等级分割尺度,使分类更具层次性;利用光谱、空间、形状等多种属性特征,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可以更好地识别复杂多样、界限模糊湿地景观,其中,草本沼泽生产者精度达到了91%。结果显示,南瓮河流域内,湿地类型多样,以草本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且其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和中下游宽阔河谷地带。

  • 标签: 面向对象方法 湿地信息提取 环境卫星影像 多尺度分割 南瓮河流域
  • 简介:应用ARW—wRF/3DVAR(V3.1)中尺度模式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宁波市135个自动气象站24h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关系数达到0.762,对50、100mm降水Ts评分分别达到0.963和0.778,BS接近1,200mm以上降水Ts评分0.320,漏报率明显增大。模式对“莫拉克”台风北抬过程中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和强度把握具有较高参考性,模拟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迎风坡,垂直结构均匀。地形导致浙江省50mm以上降水增幅带主要位于28。N以北地区,与地形走向基本一致,降水增幅大值中心一般模式地形也相对高,但降水增幅与模式地形高度并不完全呈线性关系。地形作用在浙江省形成明显地形辐合线,辐合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并随高度向浙江西南部收缩,浙北地区地形辐合线在600hPa以下层次表现清楚,而海拔相对高浙西南地区,辐合线可伸展到400hPa。地形辐合线随着台风中心移动而北抬,其附近降水得到了明显增强,10mm/h以上降水增幅带基本沿着中低层地形辐合线走向且随辐合线移动。地形导致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增强,从而激发出次级垂直环流,进一步增强降水局地性。

  • 标签: 浙江省 地形 台风 数值试验
  • 简介:地下水在饮用水、灌溉农田和工业生产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湛江市发展离不开对地下水开发利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湛江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湛江市市区在2001年和2011年丰水期期间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探讨了10年间湛江市地下水水质状况变化,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1年Ⅰ类水仅占13%,Ⅴ类水比重高达67%,2011年接近一半监测点属于Ⅴ类水,超过六成监测点处于Ⅳ、Ⅴ类水.对比2001年和2011年可以看出,2001-2011年期间湛江市市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未有明显变化,地下水受污染程度严重,主要污染物为NH4+,NO2-和Fe.

  • 标签: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湛江市
  • 简介: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等四部门近日发布了《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指导意见》(下文称《意见》)。业内人士认为,这将给地热能开发利用打开政策空间。

  • 标签: 开发利用 地热能 国土资源部 业内人士 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