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防治的疾病,但由于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目前仍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近年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演变机制研究逐步深入,但仍无法完全揭示其疾病本质,所以目前迫切需要从新的角度来探索,以此制订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肺部微生态这一概念,相关研究也在进一步探索。未来对肺部微生态的研究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发病机制 肺部微生态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老年心衰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肠道微生态和老年心衰患者病程的发展与进展之间的关联,从老年心衰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补充益生菌能否改善心衰症状两个方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复杂性及相互作用,以及补充益生菌作为老年心衰新的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方案的出台,预示互联网对护理工作的渗入从可能变为必须,因此专科护理建设提出变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从"点-线-面-体"4个层面系统论述专科护理生态圈的构建,阐述各级医院在此生态圈中如何找准定位,聚焦适合自身的护理学科建设方向,关注"互联网+"带来的新风险,以促进专科护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 标签: 专科护理 互联网+护理服务 供给侧改革 生态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微生态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和妇科就诊的12例子宫颈正常受试者(37~47岁),2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39~48岁),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38~45岁)和3例宫颈鳞癌患者(42~43岁),填写调查问卷、行子宫颈检查,同时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分析子宫颈分泌物的微生态,生物信息学分析NGS结果。根据NGS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PV阴性组、低危HPV(low-risk HPV,lrHPV)、16/18型高危HPV(high-risk HPV,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组。分析数据的韦恩图、微生态的多样性、物种的相对丰度和共现性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所有受试者子宫颈分泌物共获得种属水平微生态物种909种,各组之间有重叠。在不同宫颈病变受试者中,总HPV感染率、16/18型hrHPV感染率和其他hr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HPV感染分组,16/18型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患者的子宫颈微生态多样性升高(U分别为39.00和43.00,P均<0.05),而各组之间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无差异(H=4.37,P=0.213 6)。按子宫颈状况分组,子宫颈病变受试者子宫颈微生态多样性(H=14.60,P=0.002 2)升高,卷曲乳酸杆菌丰度下降(H=13.98,P=0.000 8)。在微生态物种中,支原体、衣原体和B族链球菌具有共现性;惰性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阿托波菌和二路普氏菌具有共现性。以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作为SIL诊断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2~0.957],卷曲乳酸杆菌和詹氏乳酸杆菌以及支原体联合诊断SIL的AUC为0.943[95%CI:0.822~0.991]。结论子宫颈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下降和微生态多样性升高可能与HPV感染和子宫颈病变有关;NGS数据简化后可能有助于SIL诊断。

  • 标签: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微生态 多样性 下一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科研生态提供全面的背景知识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主流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对区块链与开放科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对传统科学体系的痛点以及开放科学运动的危机进行分析,显示了建立开放科学生态系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介绍区块链的概念和特点,展示区块链在构建开放科学生态系统的应用可行性和优势;对区块链初步应用于开放科学生态系统的实践现状进行总结。结论区块链技术允许构建开放、可靠、分散和协作环境的基础架构,对科研的全流程进行变革。

  • 标签: 科学生态系统 开放科学 区块链 学术交流
  • 简介:摘要新生儿呼吸道微生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失衡不仅会导致新生儿期的某些疾病,也会提高日后患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其多样性及演替方式的异常,会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故深入研究新生儿期呼吸道微生态的定植和演替情况,及其与新生儿期疾病的关系,有望为预防性治疗和选择临床最佳治疗时机,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呼吸道微生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在学科、人才及合作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科学基金年度资助项目统计、报告、历年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相关文章,收集2014—2018年新疆获得项目,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其总体情况及趋势。结果2014—2018年新疆共获得科学基金2 295项,经费共计10.0556亿元,平均获得数占全国1.12%,获得项目数下降。其中获地区项目数最多,共1 683项,地区基金以生命科学部资助最多,共获资助525项,占比31.78%;获数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资助最少,均资助76项,占比均为4.6%。结论新疆获资助项目数占全国项目总数比例下降,新疆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存在高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本地人才流失严重,且缺少学科带头人,建议加强项目合作,以留住人才。

  • 标签: 探索 新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水平与患者肠道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免疫治疗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脓毒症组),选择同期17例普通术后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非脓毒症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入住ICU 24 h内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同时,从脓毒症组中选择既往无慢性胃肠道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5例,测定其和非脓毒症组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水平。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评估脓毒症组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随访患者28 d生存情况。对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I-FABP、D-乳酸水平进行比较,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脓毒症早期血清I-FABP、D-乳酸分别与CD3+、CD4+、CD8+、NK细胞水平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清I-FABP、D-乳酸水平均升高[I-FABP(μg/L):18.36 (14.75,28.34) vs 16.17(12.12,18.40),D-乳酸(mg/L):18.70 (10.10,40.60) vs 8.85(7.10,15.76),均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水平均下降[CD3+(%):54.30(37.48,61.65) vs 60.75(48.88,69.95),CD4+(%):24.60 (17.65,32.15) vs 31.90(24.95,37.10),NK细胞(%):18.20 (11.95,31.10) vs 24.70 (19.30,32.65),均P<0.05],但是早期外周血CD8+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肠道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显示,I-FABP与CD3+、CD8+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8、-0.415,均P<0.05),但与CD4+、NK细胞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D-乳酸与CD3+、CD4+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4、-0.423,均P<0.05),与NK细胞呈正相关(r=0.393,P<0.05),但是D-乳酸与CD8+之间无相关性(P>0.05)。61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APACHEⅡ评分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2,95%CI:1.084~1.378,P<0.01],早期CD3+、CD4+、CD8+、NK细胞水平与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无关(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可发生免疫抑制,其与肠道损伤相关,但是与患者预后无关。

  • 标签: 脓毒症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肠道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常妊娠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其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研究以70名异常妊娠产妇为观察对象,分组后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对不同护理方案对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胎儿窘迫、窒息及肺炎等并发症比例(2.86%)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异常妊娠产妇应用中具有可行性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异常妊娠 针对性护理 自然分娩 新生儿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在昆明地区老年病房空气消毒中应用食醋自然挥发联合紫外线灯照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1-2019.12期间昆明地区老年住院患者88例,应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紫外线灯照射)和观察组(食醋自然挥发联合紫外线灯照射),各为44例,将两组老年患者的空气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细菌含量值(356.25±12.91)cfu°m-2小于对照组(515.36±11.74)cfu°m-2,观察组感染率(包括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泌尿科感染和皮肤感染等)(13.64%)小于对照组(40.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昆明地区老年病房空气消毒中应用食醋自然挥发联合紫外线灯照射的效果确切,可以更好的降低空气中平均细菌含量值、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食醋自然挥发 紫外线灯照射 昆明地区 老年病房 空气消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减孔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与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的学习曲线及预后结果差异。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减孔组、自然组,各30例。减孔组采用减孔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自然组采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者困难程度评分、学习曲线峰值出现样本位、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半流质饮食开始、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减孔组手术时间(136.68±17.41)min,自然组(144.39±32.80)min(P<0.05);自然组术者困难程度评分(4.02±0.48)分,减孔组(3.85±0.19)分(P>0.05);自然组的学习曲线峰值出现在第16例,减孔组的学习曲线峰值出现在第14例;自然组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半流质饮食开始、住院时间(1.78±0.36)cm、(2.15±0.48)d、(3.45±0.85)d、(5.56±2.00)d,低于减孔组(均P<0.05);自然组肛门排气时间 (2.15±0.80)d,减孔组(2.42±0.3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减孔组(P<0.05);自然组生存率96.67%,减孔组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减孔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相比,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困难程度无差异,学习曲线峰值出现时间接近,且有助于减低切口长度、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更快恢复,术后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但并未对肛门排气时间及1年内生存率产生有利影响。

  • 标签: 减孔 腹腔镜 结直肠切除术 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术 学习曲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进行分析,探讨眼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脉络,为眼科领域科研人员了解不同专业基础研究的进展和资助申请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领域的资助项目,对获得资助的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经费数额、项目依托单位、地域进行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近10年间,眼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总体平稳,约占医学部立项数和经费总量的2%。立项项目中代表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和方法的关键词逐渐增多。在各研究领域中,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角膜和眼表疾病、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立项数量占据前3位。研究项目主要落户在我国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项目主要集中在科研实力和底蕴雄厚的依托单位。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稳定的投入和支持在眼科学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立项项目反映了我国研究热点的变迁,眼科学新技术及其与交叉学科的融合促进了学科发展;科研立项与经济、教育和科研的地域环境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眼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础研究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鼠鼠疫自然疫流行病学特征,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整理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监测资料和疫情总结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鼠疫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人群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布、染疫动物及媒介等。结果1962 - 2018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内仅1962年发生1起人间鼠疫,本次疫情共发病26例,死亡11例,发病率为29.89%(26/87),病死率为42.31%(11/26)。病例主要分布在会宁县刘寨乡、新塬乡,发病时间为7 - 8月份。1962 - 2018年,甘肃黄鼠疫源地共出现2次动物间鼠疫流行高峰,检菌地区分布于会宁县刘寨乡北部地区及接壤的平川区种田、复兴2个乡镇,判定动物疫点5处。染疫动物种类为黄鼠和沙狐,染疫媒介种类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阿巴盖新蚤,动物鼠疫流行时间为4 - 8月份;黄鼠血清F1抗体阳性115份,其中会宁县检出阳性血清92份、平川区检出阳性血清23份,分布于2个县(区)5个乡镇的11个村;疫源地内共发现动物30种,隶属5目11科5亚科21属,黄鼠占绝对优势,占历年调查啮齿类动物总数的69.1%(2 464/3 567);共调查疫源地12 482.9 hm2,捕黄鼠9 709只,平均密度为0.78只/hm2。结论甘肃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呈间歇性流行状态,应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在居民区应主动加强鼠情监测和人间鼠疫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 标签: 鼠疫 鼠疫疫源地 流行病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96 例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列法分为对照组( n=48 ,抗生素对症治疗)与研究组( n=48 ,抗生素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 72.91% ,(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16%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 20.83% , (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儿科 消化系统疾病应用 微生态调节剂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 。

  • 标签: 微生态调节剂 儿科 消化系统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态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本院普外科因确诊为结直肠癌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生态营养支持,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观察期为14 d,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生化营养指标、体质量指数、并发症例数进行比较,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蛋白质、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质指数分别为(58.82±2.15)g/L、(38.08±2.25)g/L、(102.35±2.17)g/L以及(19.38±1.35)kg/m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0.52±2.29)g/L、(30.86±2.14)g/L、(94.47±3.99)g/L以及(16.85±1.26)kg/m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态营养支持是通过多学科组建营养团队,重视和关注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在肠内营养液中添加了益生菌以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可改善肠道营养吸收功能,有效地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生态营养 结直肠癌 围手术期 营养状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微生态制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3月间,我院收治的 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例。对参照组实施恩替卡韦单项给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接受额外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共同治疗半年后,通过对两组病患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对比,进行研究。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参照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各项病例指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促进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尚不成熟,生态中各主体对自己的角色作用认知不足、责任分工不明确以及制度保障不完善,导致真正成为实际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乏善可陈。为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了解和思考,寻找一条符合当今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化路径,笔者结合自身"产学研"成果转化实践,阐述了目前中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主体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生在此生态中的困境与出路,希望能为我国医生同道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 标签: 医学科技成果 技术转移 科技研发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改大环境下,我国参与医保的人数众多,全民医保给我国带来巨大挑战,由于现阶段的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且医疗保险机构对其监管极为严格,使得医院在医保管理的难度持续增加,因此,通过医改大环境下医院医保管理分析与探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新模式,用来促进提高医院医保管理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 标签: 医改大环境下 医院医保 管理新模式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甲级传染病,做好疫情防控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疫情防控和病毒检测手段进行阐述,明确取材、检测方法选择以及质控至关重要,具体可参照国家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和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进行操作。

  • 标签: 核酸检测 受控环境 保障
  • 简介:摘要腹膜转移是晚期胃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关于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种子土壤"学说是较被认可的腹膜转移理论。腹腔内多种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以及腹腔积液共同构成腹腔微环境,可为胃癌细胞种植、浸润、生长以及转移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充分认识腹腔微环境,有利于早期判别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复发,并能够为未来寻找靶向腹腔微环境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参与构成腹腔微环境的主要细胞成分、腹腔积液以及免疫微环境进行综述,探讨腹腔微环境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腹腔微环境 研究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