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运用 CT与 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 2015年 3月至 2017年 6月期间收治的 80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运用 CT与 X线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手段的诊断效果。结果:在诊断准确性上, CT为 78.75%, X线为 5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诊断分期结果上,在Ⅰ期和Ⅱ期患者中, CT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 X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成人股骨头坏死运用 CT与 X线诊断均可以得到一定诊断价值,但是 CT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尤其是针对早期患者而言,诊断敏感度更高。

  • 标签: [ ] 成人股骨头坏死 CT X线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乳腺癌患者运用乳腺钼靶X线与超声技术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选取67例疑为乳腺癌病例做综合回顾与试验分析,上述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乳腺钼靶X线、超声影像技术等检查,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做对比与评估。结果67例病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者27例,乳腺良性病变者40例。联合乳腺钼靶X线与超声影像技术检查,检出率为96.3%,相比单纯乳腺钼靶X线的85.2%、超声影像技术的81.5%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在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上,联合检查分别达到96.3%、95.0%和95.5%,相比单纯诊断也有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合用乳腺钼靶X线、超声影像技术检查,能够为早期检出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值得推荐。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钼靶X线 超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X线和DR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共64例,共骨折82处,分别进行X线检查和DR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在所有82处骨折中,DR检出70处,检出率为85.37%;X线检出54处,检出率为65.85%,两种方法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X线是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但检出率不高,容易漏诊误诊,DR对于一些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其数字化特点以及清晰的图像,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X线 DR 肋骨骨折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通X线、平片与CT检查在骨科外伤中的应用并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于2016年6月~2017年4月至本院诊治的骨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就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X线平片共检查出84处骨折,螺旋CT共检查出107处骨折。普通X线平片检查共有16处误诊为骨折,误诊率12.60(16/127)%;26处漏诊,漏诊率20.47%(26/127);33处存在疑诊。螺旋CT检查共有3处误诊为骨折,误诊率为2.36%(3/127);10处漏诊,漏诊率7.87%(10/127)。螺旋CT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普通X线平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经螺旋CT检查后,17处排除骨折,13处确定骨折。结论普通X线平片和CT检查在骨科外伤的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CT检查误诊率、漏诊率相较而言低于普通X线平片。两种检查方式的互补利用可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利于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 标签: X线平片 螺旋CT检查 骨科外伤
  • 简介:目的揭示二线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特点,以及歧视知觉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314名成都地区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9%的流动儿童报告并未受到过歧视,而“受过歧视”组的流动儿童的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平均分为(1.74±0.48)分;男生、主观家庭经济地位低的流动儿童的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平均分较女生及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高及中等的流动儿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的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分为(1.99±0.52)分,高于“未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的(1.79±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中,被试知觉到的受歧视程度对抑郁情绪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二线城市流动儿童的受歧视问题并不严重,但歧视知觉仍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明显不利影响。

  • 标签: 流动儿童 歧视 抑郁 二线城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手术治疗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4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23例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36-64岁,平均47岁;左侧9例,右侧14例,23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闭合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患侧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功能。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患侧肩关节AS-ES评分术前平均为38.5分,术后平均为90.3分。随访23例患者骨折局部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肩关节功能活动状况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手术治疗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切开复位 带线锚钉 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瘘管剥除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高位肛瘘患者,共40例,根据患者进入医院就诊的编号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瘘管切开挂线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瘘管剥除括约肌挂浮线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和复发率以及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和并发症等多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和手术方法,在手术创面愈合和尿潴留方面不存在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手术完成后的第3天和第7天,患者的疼痛情况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以及肛门动力学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运用瘘管剥除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瘘管剥除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有着明显的疗效,并且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也有所改善增强,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高位肛瘘 瘘管剥除 括约肌挂浮线引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及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就诊患者65例分为穴位埋线组33例和药物组32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脂肪含量、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等。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腰围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药物组改善程度均不及穴位埋线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患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药物组的空腹血糖也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具有刺激时间长、疗效稳定、省时方便等优势,值得在针灸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药物治疗 单纯性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平片与CT应用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0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与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诊断出700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在L2,1160例在L1,1080例在T12,900例在T11,诊断符合率为76.8%,CT诊断出620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在L2,1300例在L1,1800例在T12,1200例在T11,诊断符合率为98.4%;CT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的诊断符合率;X线平片诊断出3500例患者为稳定性骨折,1500例患者为不稳定性骨折;CT诊断出2000例患者为稳定性骨折,3000例患者为不稳定性骨折。两种诊断方式在稳定性与不稳定性骨折诊断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与CT在脊柱骨折的诊断上各具优势,CT能够对复杂隐匿性脊柱骨折进行有效诊断,临床上应该有效结合这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X线平片 CT诊断 脊柱骨折 符合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全景曲面断层(DR)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的影像质量,分析两种摄影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行口腔摄影的80例被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对象均分别给予全景曲面断层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比较两组的影像质量,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检查方式的舒适度及配合度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对两种检查影像结果的准确性及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全景曲面断层拍摄的甲级片有58张(72.5%),乙级片有18张(22.5%),丙级片有4张(5.0%),无废片;传统X线片拍摄的甲级片有44张(55.0%),乙级片有23张(28.8%),丙级片有9张(11.2%),废片有4张(5.0%)。全景曲面断层拍摄的影像质量优良率95.0%明显高于传统X线片拍摄的83.8%(P<0.05)。80例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全景曲面断层摄影方式的舒适度、配合度分别为72.5%、22.5%,明显高于传统X线摄影的55.0%、28.8%,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传统的X线摄影方式,口腔全景曲面断层摄影的影像质量和准确率更高,且拍摄过程简单,更受被检者的青睐。

  • 标签: 全景曲面断层摄影 传统X线摄影 影像质量 优缺点
  • 简介:摘要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radiography,DR)不同于传统的X线影像,它是一种新型的X线成象技术,利用探测器接收被检查者部位的信号,并上传到计算机,经图像处理系统和PACS系统分析,将图像显示、保存,以方便临床诊断1。临床上利用DR检查可辅助诊断诸多常见的疾病,以便于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准确的治疗,本文总结分析基层医院常见疾病(急性胸部创伤、肠梗阻、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泌尿系结石等)的DR检查,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气对于X线胸片摄影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4~6月使用GE-XR650(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对168例患者进行X线数字胸部摄片,根据是否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根据X线的摄影质量标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摄影质量。结果对照组的84例达到优秀标准的图像共76例(90.5%);观察组的84例达到优秀标准的图像共83例(98.8%),其余1例存在一定的图象质量问题但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呼吸移动伪影;肩胛骨没有移出肺野外;两肺底肺野显示欠佳。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X线胸片图像的分析,在进行X线胸部摄片时,技术人员应充分把握好曝光时机,叮嘱患者做好呼吸配合,以确保在吸气位末时摄取到最佳的胸片。同时在摄影参数的选择上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避免移动伪影的产生,确保X线胸片的质量,以满足诊断要求。

  • 标签: X线胸片 图象质量 移动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埋线法对外科术后病人肠道机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64例,分成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术后胃肠道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穴位埋线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埋线法其效果等同于针灸,其作用可持续10-12天之久,直至肠线被吸收免去每日针灸之不便,能够缩短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促进了术后患者肠道机能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埋线法 肠道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49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且2种检查间隔〈3d。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45个,诊断符合率91.84%;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42个,诊断符合率85.71%;2种检查单独使用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47个,诊断符合率95.92%,与2种方法单独使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结节与肿块方面更具优势,钼靶X线对恶性钙化的显示更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乳房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骨肿瘤患者中采取X线、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骨肿瘤患者所有资料,均实施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技术的符合率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本次分析的38例骨肿瘤患者经过病理与手术证实,其中11例转移瘤、16例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瘤。X线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78.94%,CT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94.73%,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在骨肿瘤诊断中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作为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疾病的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X线 CT 核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磁共振成像和X线平片在检查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46岁,在一星期内进行腕关节X线检查和MR检查。MR成像仪的为0.3T场强,处理含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结果25例临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的50个腕关节中,X线发现14个腕关节有骨侵蚀的表现,MR发现45个腕关节有骨侵蚀的表现。MR检查一共发现156个腕骨的骨侵蚀病灶,而X线平片只发现18个腕骨的骨侵蚀病灶。检查中发现月骨是最容易受累的骨头。在检查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侵蚀的病变上,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分析,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01)。MR的成像还可以清楚的显示滑膜炎性及水肿改变,增强MR可鉴别关节积液与血管翳。结论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的腕关节病变,如骨质侵蚀等,MR比X线检查更优越,倘若X线检查不能发现临床怀疑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可行MR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腕关节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