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目标管理策略对四例无陪护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儿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8日至2020年2月7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隔离病区住院的4例无陪护COVID-19患儿,应用护理目标管理策略,采用具体化的护理内容和多元化的护理方式进行个性化护理。结果 4例患儿住院期间,工作人员清洁消毒、所有人员个人防护及人员管控等防控措施到位,无医源性感染;所有患儿能较好地适应住院环境。3例已出院,住院时间6-9天,还有1例住院患儿病情稳定。患儿及家属均对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护理目标管理策略,各项防控实施到位,患儿很好的适应住院生活,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 目标管理 儿科护理 COVID-19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放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COVID-19疫情期间101例肿瘤放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5.8%和27.7%,其中12.9%的患者同时患有焦虑和抑郁。焦虑总分平均值为49.4分(25~76分),抑郁总分平均值为46.4分(25~83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年龄是影响焦虑的因素,居住在城市者更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肿瘤放疗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疫情因素会使上述情况加重,应关注上述患者心理健康,积极疏导,减轻疫情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 焦虑 抑郁 肿瘤/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VID-19与早期肺癌磨玻璃样变的HRCT表现差异,规范疫情期间磨玻璃样变的诊治流程。方法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5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确诊COVID-19患者作为观察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手术确诊为肺恶性肿瘤,且术前HRCT检查表现为纯磨玻璃病变,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HRCT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病变是否伴有胸腔积液、病变位置是否位于外侧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是否多灶起病、病变3天内是否发生明显变化、是否有网格征、是否有空泡征、边界是否清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病情进展较快,早期肺癌多为惰性病灶,影像学动态检查是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COVID-19 早期肺癌 磨玻璃样变 HRCT 对比分析
  • 作者: 杜志成 顾菁 李菁华 林晓 王莹 陈龙 郝元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系,卫生信息研究中心,广东省卫生信息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系,卫生信息研究中心,广东省卫生信息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服务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分布进行估计。方法收集各省份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信息平台的确诊病例暴露与发病信息,利用区间删失数据估计方法,基于Log-normal、Gamma和Weibull分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分布进行估计。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确诊病例109例,平均年龄为39.825岁。基于Log-normal分布的潜伏期M=4.938(P25~P75:3.451~7.304)d,Gamma分布的潜伏期M=5.064(P25~P75:3.489~7.301)d,Weibull分布的潜伏期M=5.678(P25~P75:3.653~7.666)d。Gamma分布的对数似然函数值最大。结论COVID-19的潜伏期服从Gamma分布,基于区间删失数据的估计方法可用于传染病潜伏期分布的估计。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潜伏期 区间删失数据估计方法
  • 简介: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给全球带来严重伤害,经过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我国疫情控制平稳,目前处于常态化管控。医院发热门诊是分诊预检筛查病例的第一道关,然而药房作为发热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方战斗的“军火库”,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将从药品管理(药品种类、药品储存、药品调剂),环境管理(环境要求、环境消毒),人员管理(人力资源调配、安全防护、健康管理、情绪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切实做好药品供应、指导合理用药的同时,避免药房交叉感染,确保工作人员、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发热门诊药房 管理 合理用药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评估COVID-19患者在连续随访过程中CT评分的时间变化,确定胸部CT异常评分是否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 从3个定点医院接收84名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患者,在随访期间共进行了369例胸CT检查。记录累及肺叶的数量。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评估全肺异常、磨玻璃影、间质影及实变影的严重程度。比较在重症和非重症下进行的检查的得分和累及肺叶的数目。有明确发病时间的检查,按发病到CT检查时间的间隔对各检查组进行比较。对随访过程中已达到和未达到重症的患者,比较高峰评分和发病至高峰的时间。进一步比较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在不同时间间隔的检查得分和累及肺叶数。结果 在重症状态下进行的肺叶检查得分和累及肺叶的数量显著高于正常情况。在所有有明确发病时间的检查中,CT评分在发病后16-20天达到峰值。对于已经达到重症的患者,其峰值得分明显更高。每隔0-10天、11-20天和21-30天,重症患者的检查总分、GGO评分和间质变化评分均高于非重症患者。结论 胸部CT异常评分是评价新冠肺炎患者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受累叶数≥5,总评分≥8,GGO评分≥6,间质改变评分≥4,评分/叶比≥1.5,提示临床状态严重。严重和非严重患者的肺部受累在发病后10-20天内达到高峰。早期较高的分数可能表明后续随访中更严重的临床状态。

  • 标签: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感染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后是否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脱落持续时间、传染性及其在社区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由无症状感染者引发COVID-19社区疫情的控制措施。 方法  对13例新冠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8例病例中采集了不同类型的样本,并通过实时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病毒RNA进行检测。采用半结构式问卷收集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胸部CT等检测结果资料。结果  2020年2月我们发现了一起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COVID-19社区疫情,13例病例病毒脱落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21天(范围为8-40天)。为了控制XT镇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采取核酸检测、医学观察隔离等综合措施后,这起社区疫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是社区疫情暴发的重要传染源。核酸检测、胸部CT等是社区人群监测的主要方法。管理好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是减缓和终止COVID-19暴发流行的关键措施。

  • 标签:   COVID-19 无症状感染 病毒脱落持续时间 传染源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全球暴发COVID-19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从COVID-19免疫相关发病机制出发,分析病毒感染机体引起的免疫系统变化、淋巴细胞减少及细胞炎症因子风暴等,并对目前免疫抑制剂在COVID-19治疗上使用的现状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探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抑制剂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否影响非COVID-19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疫情期间(2020-01-23至2020-04-16)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收治的因VTE就诊的非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与2019同期VTE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以3月15日(全国大部分城市确诊患者清零)作为节点,将疫情分为前后两期,观察分析疫情对非COVID-19患者VTE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本中心疫情期间共收治202例非COVID-19患者,其中VTE患者49例(24.3%);往年同期共收治273例患者,VTE患者54例(19.8%)。疫情期间以活动减少为主要诱因发生VTE的患者比例高于往年同期(49% 比 27.8%,P=0.027)。疫情前期就诊患者PE发生率高于疫情后期(72.7% 比 21.1%,P=0.002),且均累及双侧肺动脉。此外,疫情期间60~74岁的VTE患者占46.9%,较2019年同期(33.3%)有增加趋势。结论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非COVID-19患者因活动减少而发生VTE的风险增加。疫情也影响了VTE就诊特征,前期症状性PE就诊比例增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急性期和远期症状。笔者现围绕急性COVID-19并发的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及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系统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免疫指标 CD4+、 CD8+ T淋巴细胞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 1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4个组,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细胞免疫指标 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计算 CD4+ /CD8+的比值。结果: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免疫指标 CD4+、 CD8+ T淋巴细胞含量及 CD4+ /CD8+的比值均低于健康者正常值,且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步减少。结论: CD4+、 CD8+ T淋巴细胞含量及 CD4+ /CD8+比值可以作为反映新冠肺炎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及疾病发展阶段的一个指标。

  • 标签: [ ] 新冠肺炎 CD4+ CD8+ 病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VID-19疫情下干休所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提高老干部及家属自身防病的意识及对卫生所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轻疫情期间对老年人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方法: 通过准确合理使用增强免疫力药物;加强感染预防控制及环境消毒,医疗人员对所管病人家属进行创建微信群及发起群问卷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专人定期监测预见性护理模式。结果:预见性护理在COVID-19疫情期间能够零感染;降低了老人知识缺乏率;减少了现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提高了老干部及家属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OVID-91 预见性护理 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无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与预后,以指导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方法收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2020年2月19日至3月16日收治的确诊的1 18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组(A组)和未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组(B组),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共纳入1 183例,其中A组538例(占45.48%), B组645例。A组中高血压病378例、糖尿病164例、呼吸系统疾病117例、心脏病81例、脑梗死40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疾病)。A组中男243例,女295例;B组中男243例,女402例。两组在年龄、体重及入院SPO2不同(P<0.05);入院时A组和B组重症/危重症的比例分别21.12%、9.15%(P<0.05); A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尿素氮、肌酐、肌红蛋白、超敏肌钙蛋白明显高于B组(P<0.05),而在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住院天数(13.15±5.21)d, B组住院天数(11.88±4.84)d(P<0.05)。A组死亡18例,B组死亡13例(P>0.05)。结论COVID-19患者有45.48%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提示针对COVID-19患者隔离治疗时也应关注基础疾病的治疗。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危、重型比例更高,炎症反应、心肌受损更重,住院时间更长。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 基础疾病 预后
  • 简介:摘要临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生和病情进展有负面影响,但其机制尚不确定。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另外一种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最近有文献就其与糖尿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研究。本文对该文献和其他相关研究作一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借鉴MERS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开展糖尿病影响COVID-19的机制研究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东呼吸综合征 糖尿病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机械通气后并发气胸情况,指导抗疫防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3日收治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13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机械通气相关气胸及治疗情况。结果130例COVID-19危重症患者中,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气胸(包括双侧和单侧气胸)7例,占比5.38%, 7例气胸患者均行床旁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闭式引流后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均有明显改善。其他指标(酸碱度、乳酸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大型的COVID-19危重症治疗中心,建议有胸外科医师参与,以应对机械通气后相关胸外科并发症。气胸发生后无其他明显禁忌的情况下,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机械通气 气胸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