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陈式问卷分别对大学生的内隐与外显竞争心理进行测量,同时探讨内隐与外显竞争心理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AT测验中,竞争词汇或者图片和积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其和消极性词汇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2)IAT测验与自陈式量表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相关。(3)除竞争动机外,男女生在外显竞争心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内隐竞争心理上,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表现出比女生更强的内隐竞争心理。

  • 标签: 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竞争 竞争心理
  • 简介: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便开始在小学实施闲暇教育,建立了完善的闲暇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美国对小学生的闲暇教育的社会重视度、有效的闲暇教育机制、丰富的闲暇活动以及科学的闲暇课程设置给我国小学生闲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 标签: 闲暇教育 美国 小学生
  • 简介: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11名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完美主义和自尊的关系,特别考察了自尊在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自尊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2)消极完关主义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积极完美主义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拖延。(3)自尊在积极、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学业拖延 完美主义 自尊 大学生
  • 简介: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十七中学基于学校现状,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的情况,在“仁爱”的大环境之下,从“和谐”入手,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将中科院6S高效学习策略引入学校加工改造再创造性地应用,提出了幸福成长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让他们幸福地成长。

  • 标签: 和谐 激发 潜能
  • 简介:本文采用自我描述问卷对初一至高三共1653名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特点进行定量研究,所得数据经统计检验发现:1.中学生一般自我概念性别差异不显著,但男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好于女生。2.初三、高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开始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高三学生自认为可信性差,情绪易低落。3.重点中学学生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高于普通中学学生

  • 标签: 中学生 自我概念 性别差异 年龄 心理健康
  • 简介:自编《大学生内-外信任问卷》,考察大学生人际信任半径和信任水平的现状,结果表明:(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男生的信任半径大于女生,信任水平低于女生;(3)学生干部的信任半径小于非学生干部,信任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4)大学生信任半径随着消费水平的升高而减小;(5)高年级学生的信任半径大于低年级学生,信任水平却低于低年级学生;(6)信任半径和信任水平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 标签: 信任半径 信任水平 大学生
  • 简介:以1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并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学科(文、理)的学生对理想教师形象的要求有何差异。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应具备四项主要特征:公正平等,师德高尚;讲课生动,见解独到;大方得体,成熟稳重;专业过硬,科研水平高;(2)在“讲课生动,见解独到”这个因素上女生比男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3)在“大方得体,成熟稳重”这个因素上,二、三、四年级间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大一学生对教师的要求:(4)在“专业过硬。科研水平高”这个因素上。理科生比文科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5)在“公正平等.师德高尚”这个因素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理想教师形象 因素分析
  • 简介:学生的厌学问题较为普遍,已成为阻碍学习乃至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心理辅导这一新的视角出发,在相关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情绪辅导为主线,以意志力的协同提高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为依托的旨在矫正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辅导模式及策略,实践表明该模式是有效的。

  • 标签: 矫治 中学生 厌学问题 心理辅导模式 策略
  • 简介:本研究以152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用一般性焦虑测验量表(GAT)为工具,通过与181名学习优秀学生的比较,研究他们的焦虑特点。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与学习优秀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学习困难学生中高焦虑者和低焦虑者明显多于学习优秀学生。在学习困难学生中,女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学生

  • 标签: 中小学生 学习困难 焦虑 一般性焦虑 测验量表
  • 简介: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大学生羞耻心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羞耻心包含六个因子,形成“道德-非道德”、“自律-他律”及“正确-错误”三维结构。问卷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作为大学生羞耻心的测量工具。

  • 标签: 羞耻心 大学生 因素分析 问卷编制
  • 简介:恋爱道德观是一个人对于恋爱在道德观上所持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和处理恋爱与学习关系等方面的不成熟,往往给社会、学校、家庭在道德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而,对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进行研究和引导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大学生恋爱 道德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 负面影响 学习 学校
  • 简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重视。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在人的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指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智力因素如果没有非智力因素的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持续。在学习中,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智力的发展,使学生潜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地发挥与实现。

  • 标签: 学生非智力因素 差生转化 培养 学习成绩 心理因素 心理学研究
  • 简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教师和学生知觉到的问题行为具有一致性。课堂问题行为受到学校、家庭、学生自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不足.缺少长期追踪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借鉴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深入探索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机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研究.研究对象向低龄延伸: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干预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专业化水平。

  • 标签: 课堂问题行为 表现类型 影响因素 启示
  • 简介:台湾佛教界对台湾青少年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创办了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学校上,同时也表现在广泛参与非佛教界创办的学校对在校生的辅导活动上。他们以佛教的精神,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由于这些辅导活动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 标签: 台湾佛教 青少年学生 当代 道德教育工作 成效显著 在校生
  • 简介:为探讨子目标编码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作用,以初中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英语语法中被动语态的学习为切入点设计实验。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整体测验成绩偏低;(2)测验成绩在高分组、中等组和低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测验成绩在三种样例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样例 样例学习 子目标 英语语法
  • 简介:本刊讯七月二十二日上午,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在栖霞寺举行了首届毕业典礼.首届毕业生共五十六人,来自全国十九个省的四十三所寺庙。两年来,他们学习了佛教史、佛遗教三经、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唯识三十论要释、戒律、语文、历史、地理、时事政策、外语等十几门课程。据悉,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已报考中

  • 标签: 中国佛学院 百法明门论 五蕴论 栖霞寺 佛教史 毕业典礼
  • 简介:本研究采用A型人格问卷、大学生学习拖延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大学1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A型人格大学生的拖延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习拖延、学习拖延的原因。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冒险性、懒惰、依赖性和时间管理。说明大学生A型人格能够正向预测学业拖延、学业拖延的原因及学业拖延中任务自主性,即A型人格大学生身上存在显著学习拖延现象。

  • 标签: 大学生 A型人格 学业拖延
  • 简介: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浙江和新疆五个地区的13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11855人作为被试,采用对我国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的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到高二以后趋于平稳;(2)在高二时,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超过了男生,在高三时,男生和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没有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情绪调节能力 性别差异 年龄 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