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利用CRISPR/Cas系统对小鼠MAD基因第二外显子基因编辑方法体系,并分析CRISPR/Cas对MAD基因编辑脱靶效应。方法通过CHOPCHOP网站设计位于小鼠MAD基因第二外显子靶点序列,并构建Cas?MAD载体,将该载体转染到NIH/3T3细胞中,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并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GFP,提取细胞转染基因组DNA,利用PCR方法,结合T7E分析和桑格尔测序,鉴定对小鼠MAD基因编辑情况,并对转染NIH/3T3细胞进行CRISPR/Cas脱靶效应分析。结果将Cas?MAD载体转染到NIH/3T3细胞并进行嘌呤霉素筛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表达GFP细胞,PCR结合T7E结果显示,以转染细胞DNA为模板扩增出228bpMADPCR产物,可被酶切成166bp和62bp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对MAD基因第二外显子靶点进行基因编辑,脱靶效应分析未检测到CRISPR/Cas有对脱靶位点进行基因编辑。结论成功建立对小鼠MAD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基因编辑方法体系,设计对MAD基因编辑靶点未检测到脱靶效应发生。

  • 标签: CRISPR/Cas9 小鼠 MAD2L1 脱靶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治疗。方法:患者为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2次,治疗后半年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正常,腹水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简便、有效。

  • 标签: 脐血干细胞 静脉注射 失代偿期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腹膜炎(SBP)和肝脑病(HE)等并发症疗效。方法:将60确诊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连续治疗2观察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SBP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肝脑病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ALT、AST和ALB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治疗前提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SBP发生,且有利于肝功能改善。

  • 标签: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自发性腹膜炎 肝性脑病
  • 简介: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中医经典方药越鞠丸具有不同遗传来源动物中,抗抑郁作用有很大区别。该发现发表最近《科学报告》上。为如何利用传统中医药精准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抑郁症 治疗 学报 中医药 抗抑郁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便捷经济将DNA溶液填充至显微注射针方法,以提高显微注射法转基因效率。方法:将通常用于转移胚胎口吸管稍加改进,吸取DNA溶液,从尾部直接注入显微注射针。结果:采用本方法填充显微注射针,可在2-5min完成DNA填充。结论:传统方法相比,本法经济高效,可加快显徽注射法制作转基因动物实验进程。

  • 标签: DNA填充 显微注射 口吸管 微量上样器
  • 简介:本组于20003~20056对128甲真菌病患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128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性73,女性55年龄17~72,平均年龄36.5,病程2~45。其中指甲真菌感染者32(病甲48个),趾甲真菌感染者72(病甲377个),指甲、趾甲均真菌感染者24(病指甲35个,病趾甲103个)。近端甲下真菌病37,远端甲下真菌病61,白色甲下真菌病30。其中32伴有手癣,67伴发足癣,19伴发甲沟炎,2伴有股癣。真菌直接镜检,镜下均可见菌丝及孢子。

  • 标签: 伊曲康唑 甲真菌病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霉素B治疗伴有恶性高颅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应用可行。方法详细分析和归纳整理了我科应用腰椎置管法治疗4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患者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霉素B治疗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联合治疗,痊愈3,好转1,4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霉素B治疗隐球菌脑膜炎能有效降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高颅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腰椎置管 鞘内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前宫腔镜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1-200712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周期2988个。实验组为治疗周期前B超或造影检查发现有宫腔病变,或曾有IVF/ICSI-ET失败史而行宫腔镜检查周期;对照组为未行宫腔镜检查周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实验组266个周期,第一次行1VF/ICSI.ET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妊娠率34.0%(48/141);第二次IVF/ICSI-E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妊娠率妊娠率61.7%(21/34);大于等于三次IVF/ICSI-E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妊娠率57.6%(15/26);冻胚复苏周期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妊娠率53.8%(35/65)。对照组2722,第一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43.2%(783/1811);第二次IVMCSI—ET治疗妊娠率34.7%(139/400);大于等于三次IVF/ICSI—ET治疗妊娠率28-3%(36/127);冻胚复苏周期治疗妊娠率35.2%(135/384)。两组间妊娠率IVF/ICSI—ET治疗大于等于二次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曾有IVF/ICSI—ET治疗失败患者,拟再次治疗前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对妊娠结局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宫腔镜 IVF/ICSI-ET 妊娠率
  • 简介:盐酸阿莫罗芬(amorolfinehydrochloride)属于吗啉类衍生物,它通过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成麦角固醇中两个关键酶,即Δ14-位还原酶和Δ7-Δ8位异构酶,使次麦角固醇堆积于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大量减少,致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真菌死亡。体外试验表明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皮肤真菌病有良好疗效。本研究对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生产0.25%盐酸阿莫罗芬霜治疗足癣疗效和安全进行评价。

  • 标签: 足癣 阿莫罗芬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一1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护理病例讨论,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1桥小脑角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经验总结.结果:通过精心护理和治疗,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加强桥小脑角占位围手术护理,是患者康复关键.

  • 标签: 桥小脑角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系统慢性感染皮肤病。现对我院2002~200935临床资料完整者进行回顾分析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临床分析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美常安对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临床症状及胰岛素抵抗(IR)作用。方法:选取20094至20133我院收治88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美常安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HOMA-IR相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治疗有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对照29.5%(P〈0.05)。治疗治疗组ALT、TG、HOMA-IR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治疗患者血浆D乳酸、TNF-α、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患者HOMA-IR患者血浆D乳酸、血清TNF-α、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352,0.44,0.48;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常安治疗NAFLD疗效显著,可降低ALT、TG水平,降低肠道通透,改善肠源内毒素血症,改善IR,且安全较高。

  • 标签: 美常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胰岛素抵抗 TNF-α 血浆内毒素
  • 简介:侵袭毛孢子菌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毛孢子菌病,常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活检和血培养等。由于毛孢子菌属种间鉴定困难和标准化体外药敏试验缺乏,毛孢子菌病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毛孢子菌属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类、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收集67大疱类天疱疮和38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资料,计算医院真菌感染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大疱性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医院真菌感染率达32.38%,口腔真菌感染率为27.61%,肺部真菌感染率为13.33%,主要病原菌分别为白念珠菌(69.77%),热带念珠菌(11.63%)和近平滑念珠菌(6.98%)。糖皮质激素剂量、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住院日及糖尿病病史明显增加真菌感染危险,其中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糖尿病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疾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高,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糖尿病病史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激素 真菌感染 防治
  •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皮肤着色真菌病模型发病过程中趋化性细胞因子MCP-1、MIP-2表达动态变化,探讨其宿主防御机制中可能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3组,A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灭活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B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C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接种第7天、30天、60天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皮损组织MCP-1及MIP-2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匀浆中MCP-1及MIP-2蛋白水平。结果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B组7d时MCP-1、MI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30d、60d,且7d时B组MCP-1、MI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但30d、60d时A、B、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卡氏支孢霉所致着色真菌病模型发病过程中可能有MCP-1、MIP-2这两种趋化性细胞因子参与。

  • 标签: 着色真菌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术后早期伤口感染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保留内固定治疗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1~20136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14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保留内固定、彻底清创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伤口感染。结果:14病人经过采用负压引流,感染得到控制,内固定得以保留。随访9~36个,患者感染均未再复发。结论:对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利于伤口早期愈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保留内固定装置治疗行之有效。

  • 标签: 手术后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脊柱后路内固定
  • 简介:报告1误诊为环状肉芽肿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体癣。患者女,60,左腕部红斑2。外院曾诊断为"环状肉芽肿"治疗不佳,经真菌学检查确诊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导致体癣。给予伊曲康唑200mg/d,共1周,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外用,治疗1皮损痊愈。

  • 标签: 体癣 石膏样小孢子菌 环状肉芽肿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卵巢癌中表达及其卵巢癌化疗耐药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卵巢癌组织,45良性卵巢肿瘤和30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表达,分析其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耐药相关。结果:卵巢癌中HIF-1α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且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P〈0.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HIF-1α卵巢癌化疗耐药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P〈0.001)。结论:卵巢癌中HIF-1α高表达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卵巢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HIF-1α可成为卵巢癌化疗新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卵巢癌 HIF-1Α 免疫组织化学 化疗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