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心血管疾病逐渐增多,缺血性肠病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内科保守治疗、血管介入以及外科手术干预,治疗效果并不让人十分满意,而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在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们。近年来,随着生物疗法的不断拓展,干细胞移植为缺血性肠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脐血干细胞治疗
  • 简介:干细胞移植(Cord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CBSCT)与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外周血移植(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PBSCT)一样,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中的一个类型。从1988年法国人Gluckman应用治疗第一例Fanconi贫血的5岁儿童成功后,全世界已经完成了超过6000例干细胞移植(包括儿童和成人)。目前CBSCT技术治疗的疾病已达80余种。

  • 标签: 脐血干细胞移植 FANCONI贫血 细胞移植技术 Cell 脐血治疗 外周血移植
  • 简介: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是较早发现的一类成体干细胞,随后,人们发现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另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更有报道在血中也分离出了MSC。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尤其是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nestin及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标志.甚至出现神经细胞样电活动。

  • 标签: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损伤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干细胞定向培养细胞免疫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早产儿,留脐带标记后进行分离、诱导、分化、扩增培养,培养前后监测早产儿的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培养前CD3(60.32±5.67)%,CD4(24.88±5.02)%,CD8(18.43±4.07)%,CD4/CD8(1.25±0.25)%。培养后分别为(70.32±5.71)%,(58.88±5.21)%,(26.43±4.08)%,(2.01±0.25)%。t检验,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干细胞可定向培养细胞免疫体系,为干细胞移植作好准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blood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在体外特定环境下诱导为脂肪细胞。方法分离培养MSCs,加入特定诱导液,观察MSCs的形态变化,并在诱导第14d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MSCs中含有橙黄色脂滴细胞比例,并与单纯低糖DMEM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结果在特定微环境中的MSCs诱导培养72h后出现脂滴,第20d时观察80%MSCs在油红O染色示向脂肪细胞分化。对照组MSCs未见明显变化,油红0染色呈阴性结果。结论在特定环境下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为MSCs在组织工程领域发展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 简介:血中的干细胞有造血干细胞(Haemopoieticstemcells,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两种。MSCs具有和骨髓源MSCs相似的免疫表型,免疫调节功能相似。MSCs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为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提供信号,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细胞免疫水平 脐血 CELLS MSCS 功能相似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培养纯化条件,得出结论血中含有MSC,可以作为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

  • 标签: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缺血性皮肤损伤干细胞治疗的护理方法,以保障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促进创面的愈合。方法7例缺血性皮肤损伤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创面做干细胞悬浊液局部注射,同时经静脉输注干细胞悬浊液。结果7例干细胞移植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无任何不良反应;局部注射部位也没有发生红肿、不适等感染症状。结论通过对干细胞治疗的护理方法的探究,加强了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促进了缺血性皮肤损伤的创面的愈合。

  • 标签: 缺血性皮肤损伤 干细胞 脐血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护理
  • 简介:背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细胞移植治疗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刺激促进干细胞增殖。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为使用0.15g/L质量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MTT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第5,7,9天,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实验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分子CD29/CD44/CD45/CD105的表达无影响。实时PCR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RNA的表达(P&lt;0.05)。结果证实,质量浓度0.15g/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促进人干细胞增殖。

  • 标签: 干细胞 脐血干细胞 还原型谷胱甘肽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开展的49列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医护患配合,术后优质的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等护理措施,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9列干细胞移植治疗100%成功。结论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过程中,护士的充分准备,医护患间良好的沟通与配合以及健康教育和术前、术后的指导是移植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脐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 简介:摘要背景Nocth信号系统在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尚没有来源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机制中Notch作用的报道。目的观察Notch信号在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人来源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实验1组加入Notch激活剂Jagged1,实验2组加入Notch激活剂Jagged1和其抑制剂DAPT,对照组加入PBS液。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及Notch信号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心肌细胞,与对照组和实验2组相比,实验1组的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比率更高,并且Notch1和Jagged1表达增强。说明Notch信号系统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中起正向调控作用。

  • 标签: 脐血干细胞 心肌细胞 Notch信号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移植患者干细胞的输注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总结我科48例异基因移植患者回输干细胞期间的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正确的治疗可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8例患者干细胞均回输成功。结论在干细胞回输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血压升高、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心率缓慢甚至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临床症状,通过对异基因移植患者干细胞输注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及正确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有利于干细胞的植入,从而促进移植的成功。

  • 标签: 异基因移植 脐血干细胞 输注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干细胞定向培养免疫体系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早产儿,留脐带标记后进行分离、诱导、分化、扩增培养,培养前后监测早产儿的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结果培养前CD3(60.32±5.67)%,CD4(24.88±5.02)%,CD8(18.43±4.07)%,CD4/CD8(1.25±0.25)%;IgG(62.67±5.57)g/L,IgA(1.16±0.36)g/L,IgM(1.20±0.20)g/L。培养后分别为(70.32±5.71)%,(58.88±5.21)%,(26.43±4.08)%,(2.01±0.25)%,(70.65±5.61)g/L,(1.82±0.37)g/L,(1.80±0.23)g/L。t检验,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干细胞可定向培养免疫体系,为干细胞移植作好准备。

  • 标签: 早产儿 脐血 干细胞 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局部注射干细胞治疗瘘道压疮护理。方法采用眼科球后注射针在压疮创面及周围组织注射干细胞。结果治疗后压疮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迅速,愈合较快,效果显著。结论干细胞治疗压疮无不良反应,方便、简单、效果好。

  • 标签: 脐血干细胞 瘘道压疮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CXCL12/CXCR4信号轴的作用。方法:将HL-60细胞株、Jurkat细胞株分别与人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建立共培养模型,并加用G-CSF、AMD3100单药或联合处理共培养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Annexin-V/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蛋白及总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HUCMSC共培养后HL-60细胞和Jurkat细胞增殖活力降低,凋亡减少,二者G_0/G_1期细胞增多;而加入G-CSF和AMD3100可进一步降低与HUCMSC共培养体系中的HL-60和Jurkat的细胞活力,破坏HUCMSC对HL-60和Jurkat细胞的抑凋亡作用,使2种细胞G_0/G_1期细胞比例减少,且2药联合时作用更明显。G-CSF可同时降低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蛋白和细胞质内总CXCR4蛋白的表达,而AMD3100只能降低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对细胞质内总CXCR4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HUCMSC可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使G_0/G_1期细胞增多;而AMD3100通过降低白血病细胞膜的CXCR4表达、G-CSF通过同时降低胞质总CXCR4蛋白和胞膜CXCR4蛋白表达来阻断CXCL12/CXCR4信号轴,减弱白血病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联系,在HUCMSC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凋亡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弱其细胞活力,促进其凋亡,降低白血病细胞G_0/G_1期细胞比例,CXCL12/CXCR4信号轴在HUCMSC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AMD3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XCL12/CXCR4信号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缘干细胞移植(UCBT)和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免疫重建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CBT(96例)和PBSCT(28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第1、3、6、9、12个月外周血免疫细胞,并根据是否发生cGVHD进行分组,探究两种移植类型的免疫细胞重建与cGV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UCBT组移植后1年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PBSCT组[9.38%(95%CI 3.35%~15.02%)对28.57%(95%CI 9.72%~43.50%),P=0.008];UCBT组移植后2年cGVHD、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均低于PBSCT组[15.60%(95%CI 9.20%~23.60%)对32.10%(95%CI 15.80%~49.70%),P=0.047;10.40%(95%CI 5.30%~17.50%)对28.60%(95%CI 13.30%~46.00%),P=0.014]。②UCBT组CD4+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均高于PBSCT组[59.00(36.70~89.65)×107/L对31.40(18.10~44.00)×107/L,P<0.001;71.30(49.60~101.45)×107/L对41.60(25.82~56.27)×107/L,P<0.001;83.00(50.17~121.55)×107/L对44.85(31.62~62.10)×107/L,P<0.001],CD4+T细胞比例始终高于PBSCT组(P<0.05)。PBSC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1个月高于UCBT组[0.70(0.30~1.70)×107/L对0.10(0~0.30)×107/L,P<0.001;0.45%(0.30%~2.20%)对0.20%(0.10%~0.40%),P=0.002];UCB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9、12个月高于PBSCT组[53.80(28.00~103.20)×107/L对23.35(5.07~35.00)×107/L,P<0.001;21.45%(11.80%~30.45%)对9.00%(3.08%~16.73%),P<0.001。66.70(36.97~98.72)×107/L对20.85(7.72~39.40)×107/L,P<0.001;22.20%(14.93%~29.68)%对8.75%(5.80%~18.93%),P<0.001]。UCBT组调节性B细胞(Breg)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6、9和12个月高于PBSCT组[1.23(0.38~3.52)×107/L对0.05(0~0.84)×107/L,P<0.001;5.35%(1.90%~12.20%)对1.45%(0%~7.78%),P=0.002。2.25(1.07~6.71)×107/L对0.12(0~0.77)×107/L,P<0.001;6.25%(2.00%~12.33%)对0.80%(0%~5.25%),P<0.001。3.69(0.83~8.66)×107/L对0.46(0~0.93)×107/L,P<0.001;6.15%(1.63%~11.75%)对1.40%(0.18%~5.85%),P<0.001]。③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12个月均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P=0.043);非cGVHD组的B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6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49)。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reg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06,P=0.028,P=0.050);非cGVHD组的Breg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9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④PBSC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和Breg细胞绝对数和比例与中重度c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细胞重建过程中,UCBT组的Breg细胞高于PBSCT组,并且两种移植类型的非cGVHD组的Breg细胞始终较中重度cGVHD组高,表明Breg细胞能够降低cGVHD的发生,揭示了UCBT组cGVHD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缘干细胞移植(UCBT)和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免疫重建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CBT(96例)和PBSCT(28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第1、3、6、9、12个月外周血免疫细胞,并根据是否发生cGVHD进行分组,探究两种移植类型的免疫细胞重建与cGV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UCBT组移植后1年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PBSCT组[9.38%(95%CI 3.35%~15.02%)对28.57%(95%CI 9.72%~43.50%),P=0.008];UCBT组移植后2年cGVHD、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均低于PBSCT组[15.60%(95%CI 9.20%~23.60%)对32.10%(95%CI 15.80%~49.70%),P=0.047;10.40%(95%CI 5.30%~17.50%)对28.60%(95%CI 13.30%~46.00%),P=0.014]。②UCBT组CD4+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均高于PBSCT组[59.00(36.70~89.65)×107/L对31.40(18.10~44.00)×107/L,P<0.001;71.30(49.60~101.45)×107/L对41.60(25.82~56.27)×107/L,P<0.001;83.00(50.17~121.55)×107/L对44.85(31.62~62.10)×107/L,P<0.001],CD4+T细胞比例始终高于PBSCT组(P<0.05)。PBSC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1个月高于UCBT组[0.70(0.30~1.70)×107/L对0.10(0~0.30)×107/L,P<0.001;0.45%(0.30%~2.20%)对0.20%(0.10%~0.40%),P=0.002];UCB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9、12个月高于PBSCT组[53.80(28.00~103.20)×107/L对23.35(5.07~35.00)×107/L,P<0.001;21.45%(11.80%~30.45%)对9.00%(3.08%~16.73%),P<0.001。66.70(36.97~98.72)×107/L对20.85(7.72~39.40)×107/L,P<0.001;22.20%(14.93%~29.68)%对8.75%(5.80%~18.93%),P<0.001]。UCBT组调节性B细胞(Breg)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6、9和12个月高于PBSCT组[1.23(0.38~3.52)×107/L对0.05(0~0.84)×107/L,P<0.001;5.35%(1.90%~12.20%)对1.45%(0%~7.78%),P=0.002。2.25(1.07~6.71)×107/L对0.12(0~0.77)×107/L,P<0.001;6.25%(2.00%~12.33%)对0.80%(0%~5.25%),P<0.001。3.69(0.83~8.66)×107/L对0.46(0~0.93)×107/L,P<0.001;6.15%(1.63%~11.75%)对1.40%(0.18%~5.85%),P<0.001]。③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12个月均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P=0.043);非cGVHD组的B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6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49)。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reg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06,P=0.028,P=0.050);非cGVHD组的Breg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9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④PBSC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和Breg细胞绝对数和比例与中重度c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细胞重建过程中,UCBT组的Breg细胞高于PBSCT组,并且两种移植类型的非cGVHD组的Breg细胞始终较中重度cGVHD组高,表明Breg细胞能够降低cGVHD的发生,揭示了UCBT组cGVHD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