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元代岭南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历史状况、特点及其意义,以从更多方面认识古代岭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特点与规律。

  • 标签: 岭南 少数民族 人口迁移
  • 简介:天下遍建帝师殿,通祀八思巴帝师,是元朝最具时代特色的国家祭祀之一。八思巴帝师祭祀是在仁宗朝,由高沙剌巴提议,经过朝臣讨论,在杨暗普力主之下,最终于延祐三年设立。八思巴帝师祭祀在供奉对象、配享者、祭祀日期上显现出一定的藏传佛教特点,但建筑形制乃至制度的整体结构模式与汉地传统的祠庙、佛寺是一致的。可以认为,帝师祭祀制度是以宣圣祭祀制度为蓝本,略加改造而成的。其设立,有藏传佛教信仰基础、政治制衡、文化统一三方面原因。其推广情况显示出,帝师殿建立之初具有国家祭祀、佛教寺院双重性质,到文宗朝以后又兼备了蒙古字学校的功能。从元代国家祭祀的发展脉络上看,先后设立而成为天下通祀的宣圣孔子、三皇、八思巴帝师,带有强烈的传承性,体现出意识形态的探索。八思巴帝师祭祀是元朝统治者在这个广大帝国的多元文化中采撷有益因素,结合中原体制与亚洲内陆边疆的统治经验,将儒家礼制、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西夏帝师制度等文化因素糅合在一起,以适应这个多族群、多文化大帝国的统治需要。

  • 标签: 帝师制度 八思巴字 杨暗普 乞剌斯八斡节儿 经世大典 祠庙
  • 简介:元代,受草原文化影响,很多历代相沿的制度与规范被打破,呈现出社会失序、道德失范的局面,身处其中的文人自觉担当了救世行道的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重建的事业之中,他们重建社会秩序的努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极力劝谏皇帝施行儒治、推行汉法;办学兴学以传播儒家思想;巧谏朝廷爱惜生民;通过写文章呼吁社会重建。可以说,恢复与重建社会是元代文人的共同心声,也是他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 标签: 社会重建 儒治 教育 爱惜生民 著文呼吁
  • 简介:金玉局是元代重要的官营手工业机构。其匠人的最初来源,是元世祖初年从蒙古故地迁徙到大都的工匠;元灭宋后,一批战俘和童男被元政府征为匠户。至少在元仁宗皇庆年间以后,大都城的金玉局设于金城坊的法藏寺,大致位于今北京的金融街广场一带。元代金玉局官员仕途上只能在本系统内迁转,几乎没有跻身权力中枢的可能;金玉局工匠境遇也不理想,以致有改名换姓骗取官位者。通过分析、研究出土和传世的金玉局相关石刻文字资料,可发现金玉局工匠广泛参与了元大都及其周边地区的很多地方文化事业。

  • 标签: 金玉局国 局址 官员 匠人 地位
  • 简介:【摘要】元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这使得元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拟通过对元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分析和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途径的介绍来为大家展示元代这个特殊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期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裨益。【关键词】元代思想政治教育启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同时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起着反作用。我们要研究元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得不先从元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入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元是经过多年征战后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与之相伴的一直是战争和民族的歧视与融合,但这并未影响元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元的天文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一)社会经济基础地域辽阔,民族间交往增多,对外开放,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思想政治 政治教育 浅论思想
  • 简介:河西僧人杨琏真加是元代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声势显赫一时。过去我写过《略论杨琏真加和杨暗普父子》(以下称《略论》),对他的活动有所论述。近年元代佛教史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学习中外学者的论着,有一些体会,愿对上文作一些补充。

  • 标签: 元代 僧人 河西 佛教史 杨琏真加
  • 简介:  元代集宁路"大成至圣文宣王庙学碑"(简称文宣王庙学碑),原立于元代集宁路孔庙遗址之中央.1984年,集宁市人民政府(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将其运回集宁市保存.……

  • 标签: 学碑 文宣王庙 王庙学
  • 简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拂郎国贡马图》,为元代宫廷画家周朗所绘,描绘了元惠宗(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来自于欧洲的拂郎国使者,为元廷贡献名马,元帝在上都接见拂郎国使者,并检阅贡马的历史情景.……

  • 标签: 国贡马 图识 拂郎
  • 简介:2001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管区,发现了一座元代墓葬.墓葬虽经破坏,但所幸的是追缴回了大部分随葬文物.恩格尔河元代墓葬出土的文物是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出土所得元代墓葬文物中无论从品级、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是比较丰富的一次,保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可以深入研究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源.本文就此墓葬及随葬文物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

  • 标签: 苏尼特左旗 恩格尔 元代 墓葬 锡林郭勒盟 文物
  • 简介:元朝自元世祖时就下达诏令,禁止汉人担任达鲁花赤一职,有元一代这一规定未变。但实际上,蒙元时期有很多汉人担任过达鲁花赤。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汉人都是在什么状况下出任达鲁花赤的?二、朝廷的这一法令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施?

  • 标签: 达鲁花赤 蒙元时期 《元史》 有元一代 总管府 蒙古人
  • 简介: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作被称为“诗史”,从中唐开始杜诗就广受世人关注,后代学者争相模仿和学习杜甫的创作风格,杜诗自成一脉,影响着后世诗作。元代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但其统治者胸怀宏阔,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文化交流频繁,为文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元代诗歌本就深受唐诗影响,更有“元诗宗唐”之说,尤其对于“一祖三宗”之祖——杜甫的诗歌接受表现更加明显。另外,元代散曲中对于杜甫诗作及其本人形象都有详细记载。元代学者在诗歌及散曲方面的宗杜仿杜,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杜甫(诗) 元诗 元散曲
  • 简介:近来常用力于元代后期曲论的研读,同时对相关史实的考证与文献的辨析也颇为留意。现将三则读书笔记整理成文,千虑一得,能否成立,望能得到方家的教正。杨维桢的籍贯杨维桢,字廉夫,号东维子等,撰有《周月湖今乐府序》、《沈氏今乐府序》、《沈生乐府序》、《优戏录序》等剧论多篇,是元代后期曲学界的重要人物。关于其籍贯,当代学界有三种观点,多数如《辞源》、《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卷》皆言其为山阴;另有

  • 标签: 杨维桢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东维子 曲学 曲论 东嘉
  • 简介:黑水城元代公文的结尾,按署名人分,可分无人署名、司吏署名、司吏与首领官联合署名等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结尾的公文对应不同的发文机构及文书文体,而不同的公文结尾又展现出不同的文书运作机制。

  • 标签: 黑水城文献 元代 公文结尾类型 公文运作机制
  • 简介: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陈衍德笔者在参与《中国赋役制度史》①一书的撰写时,注意到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的关系问题,但限于该书的体例和篇幅,无法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元代农村的基层组织是社,社的编制以自然村为基础。在中国封建...

  • 标签: 农村基层组织 赋役制度 劝课农桑 村社制 农业生产 乡土社会
  • 简介:元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曾将北方民族的游牧狩猎生产方式带入山西地区,从而推动这一地区的畜牧饲养与狩猎活动获得新的发展.这一时期,山西地区的养马业与狩猎活动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且在社会经济和军事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元代 山西 养马 畜禽 捕鱼 狩猎
  • 简介:历史上,徽州宗族林立,自唐宋以至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特别繁荣,徽州成为传统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地区。就徽州宗族研究总体状况而言,学界主要侧重于明清以降徽州宗族的研讨,而囿于文献资料,对元代徽州宗族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近日,笔者阅读到两则元代徽州宗族祖茔规约,由于元代这一类宗族历史文献以前较少发现和使用,因而这两则宗族祖茔规约的史料价值就显得比较珍贵。本文拟对之进行释读,以期有助于揭示元代徽州宗族发展的一些侧面。

  • 标签: 宗族研究 徽州 元代 规约 释读 明清时期
  • 简介:元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元代政权,在科举取士制度方面有其相异于前朝的显著特点。然就总体而言,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中落期。受其影响,广西区域科举考试发展缓慢,取额甚为有限,及第人物极少,士子仕途亦不彰显,此与当朝的民族统治政策和广西区域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不无关系。

  • 标签: 科举考试 广西区 元代 社会原因 科举取士制度 社会发展史
  • 简介:<正>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王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蒙古族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受其吸引和倚重的西域知识分子也起了不可低估的辅助作用。有元一代的兴衰与其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变迁是息息相关的。一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世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西迁到斡难河(今鄂嫩词)和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公元七、八世纪,汉族、维吾尔人

  • 标签: 西域人 知识分子 用人政策 成吉思汗 蒙古汗国 《元史》
  • 简介:元代是历史上中国经历长期分裂后又一次出现的大一统王朝,它的繁荣与昌盛为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元代承前启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大量器物对全面认识元代瓷器的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标本,尤其是在集中的时段内出土大量的遗物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 标签: 大都遗址 元代 瓷器 中国 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