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性脾破裂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进行了急症手术之后所需要的护理的手段,并对其术后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将本医院102例进行了脾破裂急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通过对其进行护理,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及手段,然后针对两组分别采用的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这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急症手术后的患者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外伤性 脾破裂 失血性休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外伤后脑震荡患者的早期蒙西医治疗方法。方法将因脑外伤引起的脑震荡患者68例随机平分为A组、B组,两组患者在同等条件的治疗基础上,给予A组尼莫地平治疗,给予B组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及蒙医震脑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震荡样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A组、B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7.65%、88.24%;治疗14天后,A组、B组脑震荡样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6.47%、94.1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后3个月A组、B组脑震荡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14.71%、5.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后在有脑震荡样症状早期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这不仅能有效缓解脑震荡样症状,还能降低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率,临床应加大重视。

  • 标签: 脑外伤 脑震荡 尼莫地平 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及蒙医震脑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所有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分两组微循环障碍的一组,9例,CT表现为基底节区、脑干小片状低密度的梗死灶;大供血动脉障碍的二组,12例表现为皮质区斑片状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CT复查一组有8例病灶变小至消失,1例呈软化灶;二组有5例病灶消失,4例病灶变小,3例为软化灶。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CT和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初诊和复查有很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梗死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颅脑外伤后脑脊液漏的28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27例经保守治疗后于4~15d内脑脊液漏停止。随访半年,未发现脑脊液漏,患者未遗留腰背痛及头晕头痛等症状。结论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脊液漏可治愈,特别是中药的运用对于减少脑脊液渗出,预防、减轻、消除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脊液漏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呼吸道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6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日常营养摄入,补液治疗,病情监测的应用及可行性观察。方法对24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经颈内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并行相应观察和护理。结果穿刺24例,24条血管,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未发生与置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经过规范护理,其保留时间较长,对术后康复起到了很多的作用。

  • 标签: 颅脑外伤术后 颈内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头痛宁胶囊,观察脑外伤后慢性头痛恢复情况,借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设立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抗炎、止痛、止血、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痛宁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和100%,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脑外伤后慢性头痛,可使疼痛消失,促进脑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头痛宁 脑外伤后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前牙损伤的治疗处理与修复,牙外伤后即刻修复方法。方法对我科门诊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治疗的28例前牙外伤后冠折、脱位、松动患者采取相应的修复治疗,脱位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一次性根管治疗,复位固定,接牙贴面或桩冠等修复。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既减少患者的复诊次数,又迅速弥补给牙外伤患者带来的心灵创伤。结论守全可以采用一次性根管根管治疗外性前牙作修复处理治疗。

  • 标签: 外伤性前牙损伤 治疗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HBO)综合治疗颅脑外伤(TB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醒脑护脑、神经营养药物,止血、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脑室引流、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等;同时配合推拿按摩、针灸等治疗。入院3天生命体征稳定且无HBO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即开始HBO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观察,HBO组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有效率为91.6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后配合早期HBO综合治疗,并不能减少早期TBI患者的死亡率,但可促进患者的苏醒,减少患者的植物生存状态,减少重度残疾及后遗症,有效的促进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治疗时机 颅脑外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两孔腹腔镜法和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观察组行两孔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康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改良双孔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具有创伤较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并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 两孔腹腔镜法 开放手术 精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9-2009年共收治138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均行脾切除术,术后监测血小板变化,术后每两日监测血小板变化,持续2-6周。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大多数在药物处理后2-6周降至400×109/L以下。结论外伤性脾切除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小板升高。血小板计数和血凝三项应作为常规监测指标,及时正确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疗可避免继发血小板增多而引起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 标签: 脾切除术 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临床防治的措施。方法以我院2005年2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28例闭合性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类型,分析其危险因素,总结临床防治的具体措施。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最主要的并发症为脑膨出、硬膜下积液以及颅内出血,根据GCS评分标准,5分患者14例,4分10例,3分4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颅脑外伤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损害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和晚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早期手术明显要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并发症比较多,应该进行早期的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患者得到最佳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的综合护理的方法。方法对39例实施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严密观察皮瓣血运、血管危象监测、创面感染预防、体位放置与肢体固定,功能锻炼等措施,结果39例手外伤行腹部带蒂皮瓣术完全成活,平均住院28.5d,随访3个月~6个月,手部外观、功能满意,皮瓣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细致周密的护理工作很关键,是手功能恢复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

  • 标签: 护理 手外伤 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独进行药物治疗,比较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和自我心理状态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明显要轻;观察组患者自我心理状态总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患者自我心理状态总满意率为77.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相对更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颅脑外伤 焦虑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继发外伤性癫痫的特点、高危因素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通过复习4例颅脑损伤后出现癫痫发作的伤者的病史和既往史调查,结合脑电图、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儿童颅脑损伤后临床表现重,易发生癫痫且影响因素多。结论外伤性癫痫的法医学鉴定只有注意过去史的调查、详实的临床资料研究、完备的辅助检查以及充分的鉴别诊断,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 标签: 外伤性癫痫 法医学鉴定 交通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前做好心理支持和介入前常规准备,术后做好病情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13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脾栓塞反应,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脾动脉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方式对临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0年3月至2010年12月行行保脾脾手术方式术后脾体积大小对临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成功,保留脾体积≥30%术后临床免疫功能无明显下降,而脾体积<30%则临床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结论保留脾体积≥30%术后临床免疫功能无明显下降。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手术方式 临床免疫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控制或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60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病人的下呼吸道感染。结论气管切开后充分湿化气道、严格消毒物品、合理使用药物、优化病房环境是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 标签: 颅脑外伤 下呼吸道感染 病因分析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