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也获得了长足的长进。在心内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发现,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了困扰部分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问题,因此为了了解这个问题,笔者对此类患者展开了调查,初步分析了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便于针对此类问题展开治疗。在调查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方面,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对象为一年时间内在心内就诊的150例患者,经过调查,在这150例患者中,有97例患者出现了睡眠障碍的问题,发生概率达到了64.7%。通过这个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心内介入诊疗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类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治疗。下面为笔者对这次调查的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心内科 介入诊疗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意外坠床跌倒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6年2月—2018年5月发生的8例患者意外坠床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了解患者发生意外坠床跌倒的原因。结果8例患者意外坠床跌倒与患者年纪大、精神心理因素对自我能力高估、家庭支持因素、环境因素、护士责任心不强、患者疾病及服用药物等因素相关。结论应提高护士对患者跌倒的预测能力,加强宣教提高防范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降低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坠床跌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失眠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心内失眠患者90例,病例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观察组(n=45)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n=45)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患PSQI评分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结论:心内失眠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升患者睡眠治疗,促进预后。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内科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内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1月60岁以上入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输液采取常规护理,不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留置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 标签: 健康教育 患者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特点,总结护理对策。方法2015年2月-2016年3月,筛选医院心内住院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7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5日后,组内对比观察组SAS、SDS、CASS评分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心血管事件,对照组出现1例室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往往伴有焦虑抑郁、心理压力过大问题,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负面情绪。

  • 标签: 心内科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本单位心内病患进行护理干预对比,明确精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希望在临床护理方面提供参考价值,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内科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方法,为心内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心内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为观察组,行生理和心理护理,同期选取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行生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院外猝死、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心理、生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患者 生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住院患者50例,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对其记录。问卷包括患者睡觉时间、入睡所需的时间、半夜醒来的次数、再次睡着需要的时间、早晨醒来的时间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一星期后,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效果。结果主要受疾病、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入睡困难、半夜醒来次数多、再入睡困难、早醒等不良现象。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后,不良现象得到改善。结论影响心理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疾病和心理等,给予干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内科 睡眠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患心脏疾病的概率也不断增多,失眠是心内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经常见的症状之一,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多数是由于疾病本身引起的身体不适,住院引起的环境的改变及心里焦虑造成长期睡眠障碍会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为总结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主要对老年心内疾病住院患者失眠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护理方式 失眠问题 老年人群 心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的护理方法对心内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照研究,从2015年1月开始筛选患者,截止2016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结合患者意愿分组,改进组88例,常规组96例,常规组常规护理,改进组针对猝死以及危象、用药安全问题、心理问题、睡眠问题,改进护理方法。结果改进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失眠率、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内的主要护理,改进护理方法,可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失眠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并且较为常见。而对于心内患者而言,其住院治疗后,因为所处的环境较之前发生改变,而且疾病本身对于身体的影响,和造成的焦虑情绪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进而出现失眠的症状。

  • 标签: 失眠 心内科患者 住院治疗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主要运用氯吡格雷对患有心内急性心绞痛的病人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84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并将其划分成为等人数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 42例。对对照组的病人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研究组的病人在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前提下,再施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约是 88.1%(37/ 42),而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约 95.2% (40/ 42),因此可见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 05)。研究结论:对于患有心内急性心绞痛病征的临床治疗方面,对病人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氯吡格雷治疗,不仅能够大大缓解病人的病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将氯吡格雷广泛地应用于心内急性心绞痛病人的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心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心内老年患者失眠 的 原因 及 护理对策 。 方法 : 在我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间心内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中选择合理的 100 例,调查并分析所有患者出现失眠的情况及原因,并根据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统计并比较护理前后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 结果 :统计分析心内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疾病、经济压力、心理原因等 4 种,进行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心内老年患者失眠原因为环境、疾病、经济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患者 失眠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380例心内老年住院患者,分析其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16.3%,主要为呼吸道及泌尿道发生感染,对院内感染存在高危影响因素为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与时间、ASA分级、其他感染灶、血浆白蛋白等。结论心内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存在大量高危因素,因此老年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全面关注,避免引发院内感染。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