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清一代,东南各省漕赋绝大部分需由京杭大运河输入京师。镇江襟江带河,是大运河江南段的首站,水运条件优越。加之1861即根据《天津条约》开埠,故在晚清不算短的时间内,镇江是运河沿线为数不多通商口岸,其商业、交通地位均十分重要。有鉴于此,招商局在1873年首次设立分局时,就有镇江分局。但当时镇江分局所管理的系航海及长江干线大轮,仅停靠各通商口岸,对于广大运河沿线的“内地”并未涉及。此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深和民族资本的成长,镇江内河小轮运营逐步发展,最终“成为溯江而上的一个沿江内港轮船航运中心”。[1]438本文拟从相关档案史料及当时报道出发,梳理这一过程的大致脉络。

  • 标签: 内河小轮 整合发展 挂旗之争
  • 简介:1999年,我们曾在《中国钱币》第3期上刊出《也谈所谓“太平天国时期地方代用币”》一文,针对该类代用币铸期有郑家相先生的“太平天国时期”及马定祥先生的“民国初期”两说之情况,通过对99枚民间地方代用币的分析研究,认为应是清代至民国初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钱庄、钱号或店铺所铸的可兑换的代用币。其铸期的上限,不会早于太平天国时期:其铸期的下限,

  • 标签: 代用币 清末民初 太平天国时期 《中国钱币》 1999年 民国初期
  • 简介:南社是清末民初的一个重要文学和政治团体,其成员逾千,遍布全国各地。在众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南社不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不朽的成绩,而且在文学的翻译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以周桂笙、包天笑、马君武、苏曼殊、周瘦鹃的贡献最为卓著。

  • 标签: 清末民初 活动综述 南社 翻译 社员 文学创作
  • 简介:演义体的史学作品作为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下层民众传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末以降殆至民初,演义体的史学作品杂然纷陈,其中世界史演义的出现尤为醒目,演义域外新知,启迪下层民众,激发爱国热忱,成为世界史演义作者共同的创作意图。大量世界史演义作品的出现,既是此时期历史演义创作中的重要现象,也成为此时期的演义体史学一个重要特点。

  • 标签: 清末民初 世界史演义 演义体 西方进化史观 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演义
  • 简介:作为清末变法修律的技术性官僚,沈家本提出的改革措施,可谓亘古未有,开创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先河。对沈家本修律的贡献,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对其司法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思考。本文主要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对沈家本的司法改革措施加以论述,提出对当前司法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 标签: 司法改革 沈家本 清末 法律现代化 研究成果 技术性
  • 简介:自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以抵御外国入侵为目的筹建北洋、东洋、南洋海军,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威海卫全军覆灭,洋务派苦心经营二三十年,把海防建设列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纵观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全过程,其基本宗旨是抵御处侮的,并且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今天,我们对洋务派的海防建设应予以肯定。

  • 标签: 清代 洋务运动 洋务派 近代海军 李鸿章 福州船政学堂
  • 简介:琉球问题是清末中日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自日本觊觎和擅自强行吞并琉球以来,清政府不断地与日本进行琉球案的交涉。清政府拒签"分岛改约"草案的关键原因,是其从根本上不愿意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以极力维护宗藩体制,并有保住东南屏藩以兼顾中国海防及整个国防安全之意。甲午战前中日关于琉球案的进一步交涉中,清政府起初仍以"存球祀"为目标。朝鲜"壬午兵变"之后,尤其是中法战争及"甲申事变"之后,清政府希望把琉球问题与朝鲜问题互为条件地一并解决,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由清方档案可见,在日本于1879年把琉球"废藩置县"之后,甚至在1895年因甲午战争而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清政府对琉球遭风难民救济抚恤的政策都没有改变,而且仍一如既往地称其为"琉球国",这是清政府根本没有承认琉球被日本吞并的明证。琉球案是清末中日双方反复交涉而最终并没有解决的历史悬案。

  • 标签: 清末 琉球案 中日关系 分岛改约 悬案
  • 简介:1917年至1919年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倾其毕生所学,撰写《建国方略》,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建国的宏图大志和主要构想。他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率先提出要开发长江三峡的水力资源,用三峡的电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一百年之后,长江三峡因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而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

  • 标签: 长江三峡 摄影著作 摄影师 摄影作品 玉印山 张飞庙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3-18
  • 简介:刘师培与陈独秀的近代人格思想可谓当时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国民人格    近代理想人格乃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中国近代理想人格具有

  • 标签: 人格国民 民初革命 革命人格
  • 简介: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摆脱统治危机而被迫采取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法"活动,这场活动以经济改革为动因,最后波及政治改革领域。绅士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成了首当其冲的对象,失去了传统的特权,出现了多向分化的新现象。湖南绅士也不例外,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他们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有的人当兵为民,走向下层;有的人经营工商,创办实业;有的人兴学育才,成为新式教育工作者;有的人办报编书,成为自由职业者;有的人投身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但更多的人则以合法的手段,推动清末变法向政治领域延伸,促使湖南宪政文化迅速兴起。

  • 标签: 清末新政 湖南绅士 宪政文化
  • 简介:中国传统法制时代的结束始于清末“变法”。法制的变革(以下借用“法变”[2]一词),正是于“变法”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在思想、社会发生剧烈震荡之际,法制的变迁亦不能例外。正如柳诒徵在20世纪20年代所说:“清季迄今,变迁之大,无过于法制。”

  • 标签: 法律变革 内在理路 清末 传统法制 20世纪 柳诒徵
  • 简介:清末革命派尊奉黄帝为汉民族始祖,推崇黄帝为国魂,使用黄帝纪年,谒祭黄帝陵,掀起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尊黄高潮。革命派尊黄的直接动因是“驱除鞑虏”,思想基础是“夷夏之防”,深层需求是“抵制欧化”。尊黄促进了反清革命的胜利,扭曲了“黄帝子孙”称谓的本意,客观上冲淡了反帝反封建,既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又有一定的短期性和消极性。

  • 标签: 革命派 黄帝 黄帝子孙 尊黄排满
  • 简介:徐学功是19世纪后叶北疆地区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军的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武将,他为保卫西部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新疆近代反侵略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徐学功 民团 反侵略
  • 简介:清末湖南新政是湖南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由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者大多偏重于对教育改革和新政推动者的研究:教育改革方面涉及到学堂体制、实学教育和法学教育等方面,而新政推动者方面则侧重于官员、士绅阶层以及立宪派。分析表明,现有研究成果多是宏观上的论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相对稀少,对新政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变迁的研究尚显不足。

  • 标签: 清末 湖南新政 近代化
  • 简介: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清政府扮演了一个十分可耻的角色。它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对义和团由欺骗利用变为出卖和镇压;但在帝国主义面前,却是摇尾乞怜,甚至不顾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向帝国主义道歉、乞和以至投降。它的这一罪恶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和反对,使清朝的封建统治在义和团以后出现了新的危机。为了缓和全国人民的不满情绪,渡过革命风暴,西太后那拉氏从北京逃到西安,就一反戊戌变

  • 标签: 那拉氏 预备立宪 反帝爱国运动 法政学堂 迪化 编练新军
  • 简介:受维新人士对小说启蒙作用的认识进而发起“小说界革命”的影响,清末小说的译介和创作进入到一个空前的繁荣期,教育改革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成为新小说创作的题材之一。通过撷取清末教育题材小说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叙事片断,透过其常见主题和有关新式学堂办理、教学等情形和师生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揭示小说语境中教育革新与守旧、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所呈现的清末新式学堂图景。

  • 标签: 清末 小说 教育 改革 学堂
  • 简介:张家口婚俗所显现的地方特色,在近代中国又衍生出某些新的特征与形态。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张家口婚俗虽然仍以传统的婚姻价值取向为主,但在近代中国新思潮影响下,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新式婚姻习俗。这种尚处于初始阶段的新变化反映出某些近代中国内陆婚俗流变的趋势。

  • 标签: 清末民初 张家口 婚俗
  • 简介:清末修律运动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过渡的转折点。从法律形式与精神两方面看,清末法制变革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从其出发点与方式方法上,它又体现出改良的意图与特征。这种改良与革命的历史性统一,反映出社会领域中法制变革的特殊性。我们应辩证而历史地看待这一时期法制变革的特殊意义。

  • 标签: 清末修律 法制 革命 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