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应用于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5月确诊入院的听神经瘤患者(n=45),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23例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面神经功能保留、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 。结果 实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肿瘤全切率及面神经解剖保留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检测 面神经保护 肿瘤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治疗原则为恢复神经的连续性。自体神经移植是目前临床上修复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移植的诸多弊端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神经修复材料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初步证实。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采用神经移植材料修复神经缺损进行综述。

  • 标签: 周围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材料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此类患者共83例,以抽取红黑色的方法将其分为红组和黑组,红组41例患者,黑组42例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案应用于红组患者,中医治疗方案则应用于黑组患者。结果:黑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红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方案能够提升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根治几率,有效减轻该病症患者的病症情况,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治疗方案 皮炎湿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湿疹皮炎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我院的62例湿疹皮炎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3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等,从护理满意度的高低、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前者较高(P<0.05);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前者较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前者较少(P<0.05)。结论:在湿疹皮炎患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不仅能快速恢复临床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湿疹皮炎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他克莫司软膏对皮炎湿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皮炎湿疹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观察组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好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皮炎湿疹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炎湿疹 他克莫司软膏 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湿疹皮炎患者护理质量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100例湿疹皮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质量指标对比中,实验组评分、并发症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湿疹皮炎患者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中医治疗方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抽签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医治的72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分成两组,同时以研究组(36例,接受中医治疗方案)、常规组(36例,接受常规治疗)作为两个小组的名称,详细记录以下各组指标的数据并予以分析,分别为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等。结果:比较择取的7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36例研究组较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施以中医治疗方案,可对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促进作用,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效果 中医治疗方案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在皮炎湿疹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20年4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92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观察组(n=46)。其中,对照组采取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分析2组病人治疗后的瘙痒评分、糜烂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糜烂、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皮炎湿疹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后可以提升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皮炎湿疹 瘙痒 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风汤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100例2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作为实验对象,到院时间为2019年5月-2022年4月,抽签分X组患者及S组患者,X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S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比X组患者及S组患者治疗结局。结果 用药前,X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瘙痒评分、皮损评分更低,X组患者及S组患者临床指标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风汤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欧洲神经病学会/周围神经协会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CID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新指南更加贴近临床实用,对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更新,内容涉及CIDP的临床分型、电生理诊断标准以及免疫治疗、周围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测和神经活组织检查在CIDP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对抗郎飞结和结旁抗体、抗髓鞘相关糖蛋白抗体的检测也提出了建议,建议对CIDP患者常规检测M蛋白;并对目前CIDP的治疗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在此文中对其更新之处作一介绍。

  • 标签: 多发性神经根性神经病,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 指南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的临床价值,为后续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12月期间诊治的12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病情复发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以及病情复发情况均存在显著优势,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中医治疗 皮肤湿疹类皮肤病 治疗有效率 复发几率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皮炎湿疹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8例皮炎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34例,用炉甘石洗剂治疗,观察组,34例,用复方氟米松软膏+炉甘石洗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瘙痒消失时间和皮损面积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炉甘石洗剂 皮炎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化护理方案护理急诊ICU失禁相关皮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ICU40例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结构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实施结构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痊愈,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结构化护理 急诊ICU 失禁相关皮炎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扩散加权神经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名接受腰骶部检查的病人进行研究,让病人分别接受MRIPROSET检查和DW MRN检查。结果:MRI PROSET对腰骶丛神经显示率为100%,在显示效果上明显强过DW MR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SET可清楚的展现腰骶神经根,神经根病变。DW MRN在腰骶丛神经受累增粗和信号增高方面具有显著的敏感性,通过MIP所构成的3D图像能够清除的展现腰骶丛节后神经。结论:采用DW MRN 能够全方位的展现腰骶丛神经和节后神经。PROSET联合DW MRN进行使用,可让腰骶丛神经病变在准确成像下直接进行诊断。

  • 标签: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 选择性激励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牵拉纵向技术对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用。方法:将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进行观察,观察组采用传统牵拉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牵拉纵向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患者NPQ、VAS、JOA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牵拉纵向技术,神经根性颈椎病,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特发性面瘫是电生理治疗常见疾病之一,常表现为急性进展面部表情肌麻痹,常因后遗症影响患者面部外表形象,加重患者心理负担[1]。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重度神经损害特发性面瘫患者50例,从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入手,分析与神经电生理之间的关系,将其分析结果作为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现分析如下。

  • 标签: 重度神经 特发性面瘫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类急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及视野损害的疾病,迄今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神经保护及神经再生作为新的治疗策略备受关注,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通路、促进轴突生长以及利用干细胞移植综合改善等多种方式避免视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及建立新的神经回路。大量研究将这一治疗策略尝试应用至NAION患者或NAION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近年来针对NAION神经保护、神经再生策略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进行综述,以期为NAION的治疗提供研究方向,以及为深入、优化试验的开展提供启示。

  • 标签: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治疗 神经保护 神经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鼠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视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数目与形态变化。方法:实验研究。选取32只成年雄性健康CX3CR1—/GFP转基因杂交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神经损伤1、7、14 d组,每组8只。视神经损伤组均在左眼建立视神经夹伤模型,右眼不处理,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制备小鼠视神经冰冻切片,每根视神经取3张切片(30 μm),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在距离眼球端500 μm处拍摄图像,比较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4组小胶质细胞数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神经损伤1、7和14 d组的视神经小胶质细胞数目分别为(438±16)个/mm2、(323±15)个/mm2、(1 252±107)个/mm2、(1 474±113)个/mm2。视神经损伤7、14 d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损伤1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正常对照组的视神经小胶质细胞均匀分布,细胞核较小,分枝细长并向四周伸展。视神经损伤1 d组,小胶质细胞分枝数量减少,细胞核形态变化不明显。损伤7 d组的视神经小胶质细胞大量激活,排列较紊乱,存在少量细胞聚集现象,分枝短而粗,且越靠近细胞核分枝越粗,细胞核体积明显增大。视神经损伤14 d组,视神经小胶质细胞形态与损伤7 d组类似。结论:小鼠视神经夹持损伤后,视神经小胶质细胞初期数目减少,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小胶质细胞数目大量增加,且形态由分枝状变为阿米巴样。

  • 标签: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 小胶质细胞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