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胃肠道疾病。目前治疗方式多为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虽然药物疗效良好,但停药后症状易复发,且长期用药花费较大。近年来研究发现,FC患儿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因此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调为治疗儿童FC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就肠道群与儿童FC相关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病科15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分析及护理,探讨降低医院多重耐药的发生率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通过适时监控耐药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采取有效控制和护理措施。结果:制定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建立患者接触隔离卡,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对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着尿管等操作的患者专门护理,提高了感染控制的效果。结论: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搞好消毒隔离,预防和控制传播。(1)

  • 标签: 脑病科 多重耐药菌 护理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的发病率在全球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认为T1DM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然而,具体的病因及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阐释清楚。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的认识及研究,肠道群的组成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胃肠道疾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2型糖尿病等。而已有研究证据显示,肠道群紊乱和T1DM的发病相关,在T1DM儿童中,肠道群生态失衡,并且与健康儿童肠道群比较存在差异。但是,目前对于儿童糖尿病肠道群的分析研究较少。该文将对T1DM儿童肠道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1型糖尿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茵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血液病并发多重耐药茵感染的 56例住院患者,依据抗茵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注重静脉置管护理、发热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饮食及营养宣教等。结果: 56例住院患者中, 41例治疗后感染控制好转出院, 11例治疗无效死亡,自动放弃治疗 4例。住院 8~ 143(39. 1±16. 3)d。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血液病患者因病情特殊易并发多重耐药感染,根据其疾病特点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茵的传播。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及时的前瞻性监测,以及快速准确地采取针对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及早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以达到控制 MDROs感染的目的。

  • 标签: 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鸡沙门所致肌肉软组织感染在人类中极为少见,但是在伴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如难控制糖尿病)患者中,感染的风险会急剧增加,进而引发全身多处器官或软组织感染、脓肿形成,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因此,针对这一类患者感染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更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70岁男性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严重腰部疼痛和行走障碍,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腰大肌感染并脓肿形成,使用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脓肿穿刺液培养显示鸡沙门感染,经有效控制血糖,同时脓肿穿刺引流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在随后3个月随访中腰椎MRI提示感染灶逐步缩小,局部症状消失,最终治愈。

  • 标签: 鸡沙门菌 糖尿病 肌肉脓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肠道群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器官",近年来肠道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并广泛研究,肠道群在内脏痛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经展现较明显的潜力。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基础研究,但对肠道群参与内脏疼痛的潜在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肠道群与内脏痛中枢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 疼痛 肠道菌群 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
  • 简介:摘要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microbiota)指定殖在女性生殖道中的微生物的集合,其动态变化、功能和与人体生理功能关系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近年,借助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等新研究手段,不断有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微生物可能在生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异常生殖道群可能导致不孕,还与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孕产相关。本文对近年生殖道群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给今后此类研究的方向提供思路。

  • 标签: 生殖道微生物群 生育力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2017-2019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7-2019年医院住院患者留取的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做药敏分析,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575株铜绿假单胞,其中79.5%来自痰标本。耐药率最高的五种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32.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7.3%)、亚胺培南(26.8%)、氨曲南(26.6%)和头孢他啶(25.3%)。敏感性最高的五种药物分别为多粘菌素B(94.3%)、阿米卡星(88.6%)、妥布霉素(83.1%)、庆大霉素(82.9%)和左氧氟沙星(81.7%)。结论 铜绿假单胞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通过管控,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较往年有下降趋势,我院应积极加强管理,加强监测。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肠道群丰度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变化,为探索原发性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寻找新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原发性PD的患者30例(原发性PD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NC)。收集原发性PD组患者病史资料、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采集两组受试者的新鲜粪便,于-80℃冰箱冻存。对粪便群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比较两组的群多样性和各物种分类水平上的群差异。结果原发性PD组和NC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原发性PD组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高于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0.052)。两组肠道群组成在各物种分类水平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原发性PD组厚壁门占53.6%(41.7%~64.8%),而NC组拟杆菌占51.7%(31.7%~65.3%)。两组的厚壁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9~3.4)比0.7(0.5~1.4),P=0.001]。在厚壁门所属的梭纲、杆菌纲、丹毒丝纲中,梭目、Christensenellace、Peptoclostridium、乳杆菌属以及Erysipelatoclostridium的群相对丰度在原发性PD组高于NC组(P=0.024、0.046、0.036、0.022、0.037)。原发性PD组在拟杆菌目内普雷沃科丰度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理研科的Alistipes属、Marinilabiliales的丁酸弧菌属较NC组丰度偏高(P=0.047、0.033)。在放线门的双歧杆菌属,原发性PD组的相对丰度高于NC组(P=0.009)。尽管相对丰度较低,原发性PD组在疣微门及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也高于NC组(P=0.025)。结论原发性PD患者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较健康人群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原发性帕金森病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 简介:摘要:2018年11月1日在东莞市和河源市发生疑似米酵酸毒素中毒的事件,陆续出现多名以恶心,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当地卫生院以疑似食物中毒报告给市卫生局,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结果分析,证实为米酵酸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具体报道如下。

  • 标签: 变质米粉 米酵菌酸 中毒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ICU 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 方法 :我院 ICU 病房执行综合感染控制干预多年,于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随机抽取 120 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感染管理;于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随机抽取 120 例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感染干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 结果 :经本文研究,对照组 CRAB 32 株( 88.9% ),其他菌株 4 株( 11.1% ),合计 36 株。观察组 CRAB 11 株( 84.6% ),其他菌株 2 株( 15.4% ),合计 13 株。对照组病房卫生评分( 71.46±2.19 )分,手部卫生评分( 68.27±1.36 )分,住院时间( 21.45±5.17 ) d 。观察组病房卫生评分( 92.07±3.64 )分,手部卫生评分( 87.26±2.53 )分,住院时间( 13.54±3.73 ) d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 在 ICU 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控制中,采取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新发耐药数量,提高感染控制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病房卫生环境,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ICU 管理 感染控制 多重耐药菌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切断耐多药感染的传播模式,有效控制和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 74例长期卧床的 MDR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多重耐药 的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多重耐药 感染率为8.06%,对照组为 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的耐多药感染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减少和预防院内耐多药交叉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 菌 交叉感染 预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红色荧光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假体感染(PJI)临床株,探究工具的生物学特性及和初步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手段构建mCherry红色荧光表达质粒,通过电转化和噬菌体转导构建红色荧光标记金葡PJI临床株。通过生长曲线检测,体外成膜和生物量分析和荧光强度测量鉴定工具生物学特性。采用RAW264.7细胞株、工具建立共培养模型。采用该模型示踪不同锌离子浓度处理的巨噬细胞对于荧光PJI金葡吞噬能力。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使用Gibson系统成功构建了荧光表达质粒pRMC2-pts-mCherry,并且使用噬菌体Phage11将该质粒成功导入金葡假体感染临床株ST1792。较之于野生株ST1792,荧光金葡ST1792-pRMC2-pts-mCherry两者的生长曲线没有统计学差异(F=0.012,P>0.05)。在0.5%葡萄糖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G)内,两者的生物膜光密度(OD)值分别为(3.700±0.003)和(3.715±0.042)(t=0.6056,P>0.05);10%滑液中生物膜OD值为(3.682±0.084)和(3.648±0.095)(t=0.474,P >0.05)。使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检测荧光强度,24 h荧光强度为(1.95± 0.04)、48 h荧光为(1.94±0.13)、72 h荧光强度为(1.95±0.04),荧光强度72 h稳定(F=2.944,P>0.05)。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评价发现,使用锌离子浓度30~60 μmol/L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处理RAW264.7 24 h,可以促进其吞噬金葡,其中30 μmol/L吞噬率为(44±4)%(t =4.75,P<0.01)、45 μmol/L吞噬率为(45±6)%(t=4.086,P<0.05)、60 μmol/L离子处理的巨噬细胞,其吞噬率为(38±4)%(t =4.786,P <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红色荧光临床PJI金葡,并验证其用于PJI相关体外吞噬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假体相关感染 荧光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枣缩果病严重影响我国枣业发展,并且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本研究从大棚枣园基地采取冰糖枣、胎里红枣、中华梨枣三种作为研究对象,对采摘后的病果进行多次的分离,并且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的病原进行鉴定。

  • 标签: 分离 鉴定 枣缩果病
  • 简介:摘要:微生物剂又称生物肥料和生物菌肥、土壤接种剂等,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为媒介,使植物得到特定肥料效果的微生物活体制品,随着我国对绿化、生态、环境、能源的日益重视,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微生物肥料以其快速修复土壤、活化土壤有机质、强力生根、保护环境、提高树苗成活率等诸多优点。

  • 标签: 土地工程 微生物菌剂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干预在念珠性阴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的时间段设定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从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4例作为样本,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仅为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目前对念珠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优质护理的手段,能够显著的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念珠菌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根据俄罗斯的相关资料,归纳分析桦褐孔在肝胆病症康复治疗中的配伍应用方法,发现在多种肝胆病症的康复治疗中,桦褐孔可与小檗果、西洋蓍草、贯叶金丝桃、菖蒲根、金盏花、菊苣、异株荨麻、龙蒿、普通艾菊、蒲公英、冰草、野玫瑰果、葛缕子种子和马郁兰草等配伍应用,对黄疸、肝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疼痛等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药用真菌 桦褐孔菌 肝胆疾病用药 配伍 俄罗斯
  • 简介:摘要罗尔斯顿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少见条件致病菌,患者感染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没有典型的表现,易导致诊断不明确或误诊。本例患者被发现晕倒在粪水池内,呼之不应,表现为发热、憋喘和烦躁,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肺部片状高密度影,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出院。出院5 d后因再次发热入院,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提示皮氏罗尔斯顿感染,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

  • 标签: 感染 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皮氏罗尔斯顿菌
  • 作者: 沈轶 张海 李锋 李志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科 20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 20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检验科 200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诺卡肺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例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行NGS检测,发现豚鼠耳炎诺卡感染,报告该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并在PubMed上以关键词"NGS"和"Nocardia otitidiscaviarum"搜索并复习文献。结果通过NGS快速检测诊断豚鼠耳炎诺卡肺病1例。豚鼠耳炎诺卡肺病无临床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多发空洞或片状低密度阴影,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验。作为目前最前沿的微生物检测技术,NGS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鉴定致病菌。结论诺卡肺病是一种疗程长的少见病,NGS可以帮助诺卡肺病快速精准诊断。

  • 标签: 豚鼠耳炎诺卡菌病 肺炎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mr1基因敲除型小鼠粪便肠道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方法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0份小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两组样本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序列325 280条,核心门为拟杆菌门、厚壁门、变形门。Anosim分析表明基因敲除(KO)组与正常野生型(WT)组小鼠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组内样品重复性满足数据分析要求,Adonis分析表明本次检验可信度高(P<0.05)。LDA值展现KO组与WT组小鼠肠道微生态群有明显差异,基于Unifrac距离,Amova分析表明KO和WT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KO组与WT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孤独症与肠道微生态系统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系统可能通过微生物代谢的间接作用影响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16S rRNA 肠道菌群 Fmr1基因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