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能有效,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某种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期血浆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应进行其他抗病毒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该疾病传染性强,迅速在国内外传播,引起了高度关注。临床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鉴于目前疫情的紧迫性,根据推荐的诊疗方案和相关研究,本文对瑞德西韦、奥司他韦、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及干扰素α等试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进行介绍,以期能为COVID-19的药物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治疗 药物
  • 简介: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推荐了3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和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另外,一种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也在我国展开了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在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治疗中的安全性数据以及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及用于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初步数据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SARS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 抗病毒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的相关临床特征与死亡相关性。方法文献检索2020年1月至8月发表的有关HI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共感染的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和病例系列,选择年龄、合并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水平、抗反转录病毒方案为评价指标,使用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评估与病死率的关系。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939例HIV/2019-nCoV共感染病例。总体病死率为10.3%(97/939),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与病死率增加相关(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5~0.050,0.042~2.294,0.390~2.754,0.513~2.848,0.348~3.743,1.943~7.101,P=0.021、0.043、0.012、0.008、0.022、0.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或>500/μL、HI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替诺福韦)与病死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HIV感染人群患COVID-19整体预后与普通人群相似,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与病死率增加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死率无关,初步评估主流抗HIV药物对于COVID-19无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HIV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同时感染 病死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由于冠状病毒与普通病毒一样,因其拥有特殊的结构,导致其异种多、易变异、难控制。但冠状病毒的侵染性强于普通病毒,感染致死率更高,对人类的危害性更大。本文将详细阐述由几类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了解并认识到冠状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机理及其危害性,达到有效防预的目的系,同时加强并提升个人日常防护意识。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冠状病毒 侵染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定点医院作为人员密集的直接应急医疗阵地。如何高效开展救治工作,科学应急管理是控制疫情的重点。本文重点介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唯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策略,并分享抗击新冠肺炎成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应急管理 成果分享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我国疫情暂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需密切关注及防范输入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引发疫情的可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与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临床决策需结合医疗资源配置及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多部门沟通协调以保证方案实施。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大连中心自2020年1月以来共成功救治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重型5例。本文旨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经验,以期进一步优化临床决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 临床决策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新近分离鉴定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已确认为目前正在暴发流行的COVID-19的病原体。2019-nCoV可在COVID-19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拭子、血液等样本中检出,细胞分离培养相对容易。鉴于病毒分离培养和病原学鉴定对病毒复制增殖、致病性、免疫、检测诊断和特异防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就2019-nCoV分离、病原学鉴定以及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的反向病原学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宏基因组测序 病毒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的心肺表现特征。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收治的40例NCP患者,其中年龄≥80岁18例,纳入老年组;

  • 标签: 老年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肺表现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同类型、不同生产工艺的SARS-CoV-2疫苗相继被研发,包括减毒活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而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是SARS-CoV-2疫苗的研究热点。此文主要介绍SARS-CoV-2刺突蛋白的结构、功能与免疫学特性,以及相关SARS-CoV-2疫苗的研究情况、安全性、适用性等,并讨论潜在问题解决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刺突蛋白 疫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又称COVID-19)是危害全球的流行性疾病,其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甚少。糖尿病是新冠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障碍、促炎性细胞因子环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降低及低血糖反应等与新冠肺炎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SARS-CoV-2)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加剧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低钾血症等均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总之,新冠肺炎加重血糖异常,血糖异常又恶化新冠肺炎的病情,新冠肺炎与糖尿病的双向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故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确保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尿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冠疫情使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病原的变异监测及预警,加强传染源的早期识别与发现,关注传播途径的认知与阻断技术,加强疫苗的研制及战略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是国民健康的卫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国泰民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公共卫生的新特征包括:健康影响因素与疾病病因的多元化、复杂性;国民健康改善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会性;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区性。展望新时代公共卫生,要重点关注健康一生、环境健康及建成环境建设、融健康于万策、同一健康和全球健康问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公共卫生 展望
  • 简介:摘要始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全球的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威胁。该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还存在眼部及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由于神经眼科学表现的报道较少,尤其早期以眼部及神经眼科学症状为首发症状时,容易造成误诊并延误治疗。临床一线医生在初次接诊患者时,不仅需要询问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系统表现,还需要问及复视、视力减退、眼球转动痛、步态异常或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因为这些肺外表现往往是严重感染的征象。了解COVID-19眼部症状、视觉传入障碍、视觉传出障碍及其可能的病因,对临床医生及早辨别和有效治疗COVID-19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未来仍需更广泛的研究以证实COVID-19与神经眼科学疾病的因果关系,为全面了解COVID-19提供充分的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神经眼科 综述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也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当前严峻的疫情下应做好对儿童的防护。随着新冠病毒疫苗在成人的广泛接种,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循序渐进地给儿童群体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于儿童的防护以及整体新冠疫情的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是家长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接种的安全性及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就家长关心的针对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汇总和解读,以期解答家长心中的疑惑。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儿童 科普解答
  • 简介:摘要COVID-19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2年6月25日,全球有超过5.4亿人确诊感染,累计死亡人数超过632万。了解COVID-19患者恢复后是否能获得持久免疫保护力是疫苗制备、疾病防控及判断疫情走向的关键。持久免疫保护力的产生核心是免疫记忆性,即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有效免疫记忆。本文将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免疫记忆的生成与维持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感染 免疫记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热点。方法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2日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收录的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文献,语言类型限定为英文和中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592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逐条审核文献内容,排除会议通知、编者按等类型文献及内容关联不强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547篇。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2软件统计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和去除副主题词后主要主题词出现频次,统计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发文量前十期刊的发文量;采用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合作者网络及主要主题词聚类分析,统计并记录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活跃作者发文情况及国家或地区分布。结果1 547篇文献中,相关研究活跃学者主要来自印度、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等;发文量前十的期刊总计发文量617篇(39.88%,617/1 547 )。高频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主要集中于COVID-19、病毒性肺炎、冠状病毒感染、眼病的流行病学、并发症、防控、诊断、病毒学,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β冠状病毒分离与纯化,眼科教育、组织与管理,远程医疗,卫生保健的组织与管理,毛霉菌病诊断。去除副主题词后,高频主要主题词还包括结膜炎、眼眶疾病、视网膜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近视等眼部疾病,多发性硬化、米勒费雪症候群等眼部相关系统性疾病,COVID-19治疗药物羟基氯喹、血管生成抑制剂,疫苗接种等。结论COVID-19疫情眼科相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涉及眼前后节多种眼部疾病。COVID-19相关毛霉菌病、羟基氯喹与可能的视网膜毒性、疫苗接种后可能的眼部不良反应等研究也值得关注。

  • 标签: 眼科学 文献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起始阶段(疫情出现到武汉市解封)在地级行政区层面的时空聚集性及发展演化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4月8日全国367个区域研究单元COVID-19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过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应用Satscan软件对COVID-19确诊情况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确定疫情热点区域,并将其可视化。结果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4日COVID-19发病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COVID-19发病率空间分布不同;2020年3月5日至4月8日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时空扫描统计分析识别出2个时空聚集区,一级聚集区包括10个区域研究单元,主要聚集于湖北省,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13日至2月25日;二级聚集区包括142个区域研究单元,主要聚集于湖北省以北和以东的其他省份,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23日至2月1日。结论全国COVID-19起始阶段早期(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4日)疫情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起始阶段后期(2020年3月5日至4月8日)随着病例基数的减少和疫情防控经验的成熟,地区间疫情不再具有明显关联性;研究结果与全国各省份应急响应等级的启动和调整时间节点一致。此外,缩短对新发疫情的认知响应期,采取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对阻断疫情暴发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时空聚集性 疫情发展演化
  • 简介:摘要分析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4月30日苏州市10个区(县)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使用及损耗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新冠疫苗损耗率为0.222‰。预填充包装的损耗率高于西林瓶包装;西林瓶包装的疫苗中40支装损耗率最低;不同类型接种门诊中,固定接种门诊对各种包装的新冠疫苗损耗最低。建议配发西林瓶40支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进行集中接种以减少疫苗损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损耗
  • 简介:摘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简称新冠后综合征)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持续12周以上的躯体症状或症候群,可以表现为各种体征和症状的组合。女童、学龄期及青少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应性体质及身体基础状况较差是患儿发生新冠后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持续存在、自身免疫、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和微血栓形成等相关。目前儿童新冠后综合征以缓解症状、康复治疗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为主。现对儿童新冠后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治及管理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后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