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艺术传统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先哲智慧的结晶.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奇特的艺术.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继承、发展及开拓、创新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位又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师.在明末清初的书坛上,就有一位最具个性,独领风骚的书法大师--王铎.

  • 标签: 王铎 书法艺术 创新精神 草书 行书
  • 简介: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退连贯珍》为研究对象,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翻印的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所图书馆所藏《遐迩贯珍》影印本,对其存世情况及所承载的宗教、新闻、科普、广告等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考察了其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宗教史、科学史上的地位,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 标签: 遐迩贯珍 传教士 新闻 科普 广告
  • 简介:湖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方刊“酆都山真形图”的南宋墓志,长、宽约37.4厘米,厚7.6厘米,太湖石质(图一)。其文曰:

  • 标签: 墓志 南宋时期 湖州市 文物考古 形制
  • 简介:永新县是革命文物较多的老苏区县。为了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四”工作,使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一是自去年6月份开始,从有关单位抽调12人分成3个调查组,

  • 标签: 永新县 文物保护单位 管理规范化 管理制度
  • 简介:癸未年初夏。笔者发现一枚铸“一人庆。万寿无疆”的祝寿钱。此钱直径26.5、穿4.9毫米,重6.3克。钱面铸“一人庆”、钱背铸“万寿无疆”吉祥语,但疆字漏去土部。钱文为精劲有力的楷书.具有宋人遗风。钱制精美.为红铜质传世品。

  • 标签: 祝寿 红铜 钱文 铜质 宋人 吉祥语
  • 简介:甘肃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省份,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省区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当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是一笔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为2013~2016年度“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甘肃省博物馆科研课题:《甘肃红色文物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 标签: 两当 红色资源 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 简介:笔者藏有一枚传世金黄色包浆的同治重宝当四部颁样钱,径3.2mm,重13.2g。钱体较光洁,面背外郭内字边深,币文清晰饱满、精美。在同治铜钱中,当四钱币不多见,

  • 标签: 同治 四部 宝伊局 钱体 币文 铜钱
  • 简介: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借机派遣军队进行武装干涉,并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鸭绿江边。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我国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要战略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揭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序幕。

  • 标签: 中国人民志愿军 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 银行代收 1950年 收据
  • 简介:<正>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四”工作,全面完成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保护单位“四”工作任务,四川省文化厅最近在成都、重庆两市分片召开了全国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工作汇报会议。成都片区“四”工作汇报会于1990年10月6日至8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川北、川西十一个市、地、州文化局分管“四”工作的领导、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省直文博单位领导共80余人。重庆片区“四”工作汇报会于1990年11月6日至8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

  • 标签: 保护范围 管理办法 保护管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管理工作 文物保护法
  • 简介:甄朔南教授在撰文阐述当前对博物馆教育的新理念时提到,由于对知识获得的途径不同认识,就形成了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两种模式:

  • 标签: 博物馆 观众 沟通模式 知识获得途径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家园,形成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聚居的大中国。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字 人民币 人物 于阗 万方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文献中汪汉地区存在“南赤龙”与“南之国”的传说,但没有受到学者充分的重视.近年来,叶家山、文峰塔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揭示出周代曾固与周代“南”氏、南土之间的关系.使得重新检视“南之国”传说变得具有价值。分析传世文本,可见此传说内容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南土有关,二是与商人有关。理解湖北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发现时,在充分重视曾国与西周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外.还要注意这个地区的商要素。虽然还不太清楚其中的关系和机刺。但商要素在这个地区的存在和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的文献主证是明清时期的晚期文献,这类文献如何在考古学中加以应用,目前的讨论不多,学者一般会弃而不用。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文献方面的理论探索工作也应该有相应的推进。本文尝试以“南”相关问题的文献利用为例,对考古学研究中晚期文献的“可信”与“可用”、适用性与使用路径等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 标签: 有南氏 有南赤龙 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