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在糖尿病肾病变持续性蛋白尿治疗中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办理门诊特殊疾病治疗的142例糖尿病肾病变持续性蛋白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71)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对照组(n=71)患者采用肾炎康复片治疗;观察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变持续性蛋白尿使用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肾炎康复片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变 持续性蛋白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小结节筛检方面的价值以及对影像资料的影响,并分析其辐射剂量大小。方法:将80例肺部小结节筛检患者纳入研究,CT检查时间在2022.4-2023.4,其中40例常规剂量CT检查,40例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分析2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辐射剂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肺部小结节影像学表现检出方面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检查期间的有效辐射剂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恶性肺部小结节诊断效能方面差异较小(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筛检肺部小结节对其典型影像检出的影响较小,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保证恶性肺部结节的诊断效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 低剂量 肺部小结节 影像分析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重型开颅外伤患者治疗中使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该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从我院2022年期间随机挑选出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8.40±9.50)min、术中出血量为(124.40±14.90)ml、术后7dNIHSS评分为(12.70±2.20)分,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是93.33%,对照组是70.00%,从中可以看出使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具有较为积极意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新产程标准联合胎心监护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分娩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以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为标准联合使用三级胎心率模式监护产程;对照组采用旧产程标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助产情况、产妇的母婴结局、剖宫产原因。结果:观察组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尿潴留率、新生儿肺炎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母体产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剖宫产原因中,观察组潜伏期延长率、活跃期停滞率、第二产程延长率均低于对照组,因胎儿窘迫而剖宫产的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初次分娩产妇,给予新产程标准联合胎心监护可改善其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胎心监护 初产妇 分娩结局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以我院收治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给予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98.36%)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73.77%),统计学有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标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 子宫肌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风险并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3例,分析常见的护理风险,并且加强干预策略,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净化 护理风险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PDCA循环模式提升消化内镜护理效果,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将PDCA思想融入到消化内镜护理管理工作之中,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的制定与优化,最后针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分析PDCA思想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看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工作中能够较为有效地有效地提升岗位管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仪器设备管理质量等方面的质量,为消化内科工作正常运行奠定基础。结论: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消化内镜管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为消化内科工作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四项检验诊断慢性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慢性病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收入的50名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段抽取外周静脉血,对所有患者进行血脂检查,对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TG、TC、HDL-C、LDL-C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血脂四项检验分析,发现慢性病患者在TG、TC、HDL-C和LDL-C等指标上均呈现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提示血脂异常可能与慢性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并且血脂异常可能作为慢性病的潜在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慢性病 血脂,血糖检验 临床诊断 病情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头颈部CTA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及昆明市西山区人民医院医院收治的115例疑似单侧椎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MRA与DSA、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单侧椎动脉狭窄位置、程度和诊断效能,为后续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结果DSA诊断的灵敏度为86.44%,特异度92.86%,符合率89.57%;MRA诊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DSA诊断和MRA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7281)。结论DSA在单侧椎动脉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相较于MRA和CTA而言诊断准确率较高,DSA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观察血管壁情况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在单侧椎动脉检查中的敏感性较高,可有效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MRA DSA CTA 单侧椎动脉评估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心外科护生带教中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对2022年3月——2023年2月于我院胸心外科实习的50名护生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名护生,分别采取普通带教方法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比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出科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生带教中,带教教师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能够提升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同时获得更高的考核成绩,具有较高的带教效果。

  • 标签: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胸心外科 护生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硝唑栓及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标准化治疗阴道炎的效果观察。方法:时间:2022年7月-2023年9月,选择于我院妇科收治的112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组,分为标准组(n=56)与常规组(n=56)。标准组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常规组用甲硝唑栓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长、炎性因子。结果:标准组(98.2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8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组外阴瘙痒、白带状态异常、阴道壁充血等症状消失时长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组IL-2、TNF-α、IL-8、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标准化治疗阴道炎的效果更加显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硝唑栓 甲硝唑阴道泡腾片 标准化治疗 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服务胸外科患者,将新生力量注入胸外科的诊疗活动中,带教人员必须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患者,有效开展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质量完成带教任务。方法: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在我院胸外科参与临床实习活动的实习生中抽选54名研究对象,男生总数16人,女生总数38人,随后利用随机分组法,将他们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人。在对照组的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则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患者这一特色的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理论成绩与技能操作的评分结果整体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对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构建“P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患者”这一特色的教学模式,将其充分应用到胸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当中,可以更快提高实习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优化带教效果,让大量的新生力量进入临床,有效缓解科室人员紧缺的窘境,促进现代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 标签: PBL教学法 标准化患者 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根尖周炎伴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Vitapex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根管治疗方案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根尖周炎伴牙周炎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40例。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碘甘油治疗方案;对于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Vitapex糊剂填充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与龈沟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38/40)95.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32/40)80.0%;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根尖周炎伴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对患者实施根管治疗方案,并联合应用Vitapex糊剂与盐酸米诺环素实施根管填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根尖周炎伴牙周炎 Vitapex糊剂 盐酸米诺环素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社区老年居民骨质增生与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一定数量的社区老年居民进行临床检测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骨质增生与骨折风险存在显著关联,其中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水平和钙摄入量等因素在骨健康中起关键作用。此外,维持适度的体重、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及骨折预防意识的提高也与骨健康密切相关。综合而言,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如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社区老年居民骨折风险,提升其骨健康水平。

  • 标签: 骨质增生 骨折风险 社区老年居民 关键影响因素 骨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胶囊胃镜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断为中低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行PCI术患者52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PCI术后电话通知患者1个月后来我院进行复查,对照组给予常规生化、心脏彩超、心电图、大便常规等检查。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胶囊胃镜检查 常规检查同对照组,胶囊胃镜检查方法,比较两组血清应激指标、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检查后试验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胶囊胃镜检查PCI术后消化道出血降低患者的创伤性,缓解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50例,未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观察组(50例,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查阅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部位、腰椎功能(ODI评分)、影像学检查结果(起始后凸角、基线高度丢失、椎体内真空征)。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引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胸腰椎骨折发生率、基线高度丢失率、椎体内真空征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起始后凸角相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椎骨折、基线高度丢失是引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OR=5.964、2.531,95%CI=4.258-6.987、1.687-3.582。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与胸腰椎骨折、骨折部位基线高度丢失严重密切相关。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迟发性神经损伤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穿刺点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包括PICC穿刺点感染的概念,发生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目的是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ICC 穿刺点感染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风险护理的具体操作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年3月起到2023年3月份期间来本院进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中随机选取84名,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数量一致的两个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术后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采用手术室风险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风险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能减少手术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有利于患儿后期的康复。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室风险护理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