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23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1例,采用口服胰岛素治疗;乙组患者12例,采用注射型胰岛素治疗,对其不同剂型胰岛素合并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不良反应较多,其中最常见是低血糖、体重上升、局部或是全身性过敏反应、下肢及面部的水肿;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情况,乙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情况明显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的发生,其它依次为体重上升、过敏反应;在临床治疗及用药时对胰岛素剂型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安全优质的胰岛素。

  • 标签: 胰岛素 不良反应 合并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上报的58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85例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以静脉滴注为主;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位于前三位的是抗结核药、头孢菌素及复方制剂、喹诺酮类;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统计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通过药品不良反应帕累托(80/20法则)分析,了解发生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强化PK/PD个体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细菌耐药产生。同时,继续加强ADR的监测,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帕累托分析 ADR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微信的应用对妊娠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则进行常规护理加护微信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护理方式。结果治疗30天时评价临床效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社会的开放以及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和低龄产妇越来越多,微信的应用让孕妇对妊娠反应有正确认识以及采用正确的方法渡过反应时期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妊娠反应 微信应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普鲁卡因组患者40例,垂体后叶素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时间以及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普鲁卡因组副反应明显少于垂体后叶素组。结论普鲁卡因在咯血治疗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咯血 普鲁卡因 垂体后叶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关系,并分析不良反应所累及的主要系统和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结果中药注射剂、老年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最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中药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黄连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双黄连制剂致ADR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制剂致ADR主要表现为全身红斑,头晕,恶心呕吐,泛酸,皮肤潮红、瘙痒,眼睑浮肿,畏冷、寒战。其次为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手指关节、腕、肩、肘、膝关节疼痛,出血性结肠炎,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应重视对双黄连制剂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对于人们在服用中药过程中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结果表明,在中药质量的把关,中药的使用,患者的体质以及药物的稳定性上都是不良反应较易爆发的关键之处。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部分,药剂科应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药学服务作用。针对我国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探讨药剂科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和模式。提出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合理用药,以促进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检测模式 经验与体会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也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如药物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反应、二重感染等。本文简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以促进临床科学合、规范的应用,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防治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2期
  • 机构:长期以来,激发免疫系统能量摧毁癌细胞是科学家和内科医生的一个共同目标,但研发癌症疫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免疫系统本身就非常易变和复杂。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报告称,一个研究小组制造出了一种能够自我装配成3D结构的二氧化硅棒状物系统,它能增加免疫活性。这些棒状物包含许多气孔,能够装载癌症特异性蛋白,以便免疫系统搞清应当监测哪些分子类型。在小鼠模型中,这些3D支架成功吸引了名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细胞(如图),然后会为免疫系统敲响警钟,并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2例应用血塞通注射剂后发生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措施。结果临床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溶媒,密切观察用药过程,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血塞通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临床中药注射液使用安全性的提高。方法根据药物机体免疫损伤机制,对清开灵注射液处方成分进行过敏反应风险评估。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处方中有含外源性蛋白质的3味植物和2位动物药材,其中水牛角(粉)外源性蛋白含量最高,触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最大;与CFDA公布的2013年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前九位处方相比较,其处方组成最复杂,且唯一含动物类药材的处方,这或许是该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据首位的原因之一。结论重视对生产企业和处方医生的监管,以保证患者药品使用安全的基本权利。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过敏反应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3年度汇总的25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012~2013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不良反应中心(ADR)上报的255份报表,分别从患者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药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55例ADR报表中,抗菌药物所致ADR居首位(占68.6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4.12%);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0例西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类别中,主要为抗感染类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中,主要为静脉给药和肌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中,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200例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病人通过诊治182例恢复健康,18例有所好转。结论医师应加强用药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并引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减少西药在临床上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308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为主;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ADR的认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集上报的210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结果以4~10岁患儿ADR发生率最高为44.3%;男女比例10.60;按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滴注诱发ADR的发生率最高为83.8%;按药物剂型分类,粉针剂诱发ADR的发生率最高为69.5%;联合用药ADR发生率为16.7%;按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引起ADR的发生率最高为7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91.4%;经对可疑药物停药并对症用药治疗,210例ADR患儿中,治愈180例(85.7%),好转30例(14.3%),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动力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药物、剂型、给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异常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疑ADR患儿,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 标签: 儿童 药品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