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亚硝酸盐试验(NIT)对尿路感染(UTI)的诊断价值,评估对临床治疗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4年1月2日-2015年5月1日住院或门诊的患者送检中段尿标本297例,做尿定量培养和亚硝酸盐试验。结果297例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有79例,其中37例标本亚硝酸盐试验结果为阳性。亚硝酸盐试验结果阳性41例,其中有4例标本尿培养为阴性。NIT阳性诊断为UTI的检出率和白细胞尿诊断为UTI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23,P>0.05)。结论NIT试验对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不是很大,但作为临床尿路感染筛选性试验却有一定的价值,给临床医生对感染的菌种可快速鉴别并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亚硝酸盐 尿白细胞 尿路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分型中运用结肠运输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同期入院接受治疗的非便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结肠分段和全肠段通过实践,并根据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全场到转运延长和正常两组,将全肠道转运实践延长的观察组患者分为出口梗阻型和慢传输型两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肠分段通过时间和全肠道通过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全肠道转运正常患者的左侧结肠分段通过时间延长明显,慢传输型患者的两侧结肠通过实践延长明显,(P均<0.01)。结论肠运输试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中颇具价值,值得临床用于便秘患者的初步筛查。

  • 标签: 结肠运输试验 慢性功能性便秘 诊断 分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交叉配血次侧阳性而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为阴性样本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在交叉配血中主侧阴性次侧阳性,患者DAT阴性的3组样本,进行血型复检,对献血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并测定其效价。结果3份献血者样本1例检出抗-E抗体,2例检出抗-M抗体。结论对献血员血液最好加做抗体筛查实验。

  • 标签: 交叉配血 次侧凝集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不规则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抗-E抗体 抗-M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和螺内酯10—20mg/d。在治疗前后做6分钟步行试验,彩超测定心功能,同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都有一定改善,但厄贝沙坦加螺内酯治疗组在6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指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个别高血钾症以及乳腺增生,调整药物或停药后都恢复正常。结论6分钟步行试验证明,在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螺内酯能有效的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而6分钟步行试验用于评价患者心功能安全可靠,易于推广。

  • 标签: 6 分钟步行试验慢性心衰厄贝沙坦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SPOT-TB试验和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我科收住的120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行T.SPOT-TB试验和内科胸腔镜查,并对外周血T.SPOT-TB试验或内科胸腔镜检查阳性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2周,并观察疗效。结果T.SPOT-TB试验检查阳性率为95%(114/120),内科胸腔镜检查阳性率为85%(102/120),两组患者确诊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2例内科胸腔镜检查阳性患者外周血T.SPOT-TB试验均阳性。对外周血T.SPOT-TB试验阳性而内科胸腔镜检查阴性患者经抗结核治疗2周后,患者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减轻,胸腔积液均消失,临床上支持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结论外周血T.SPOT-TB试验比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膜炎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T.SPOT-TB试验 内科胸腔镜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LP)与动力髋(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0例在本院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FI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PFLP组和DHS组,每组各40例;按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术后感染、术后出血及内固定材料失效率评价其生物相容性,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以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①2组之间术后感染、术后出血及内固定材料失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PFL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少于DHS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之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FLP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后1年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PLP组高于DHS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DHS组高于PF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FLP在治疗不稳定型FIF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较DHS手术方式更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近端锁定钢板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型 生物相容性 手术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以及结核抗体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核病诊断58例,作为观察组;最终确诊为非结核病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以及结核抗体两种检测,观察两种结果分别的阳性率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T-SPOT.TB、结核抗体试验以及联合检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联合检验的阳性率高于T-SPOT.TB以及结核抗体试验的分别检验,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以及结核抗体的联合检测对于非外结核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 结核抗体 肺外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代替多次静脉穿刺采血,提高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成功率。方法试验组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并用10ml注射器从肝素帽采血,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多次静脉穿刺采血,对两组患儿的采血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除2例(5.3%)患儿因血管较细出血缓慢外,其余均能顺利采血;对照组2例(9.1%)患儿穿刺8次,6例(27.3%)患儿穿刺7次,14例(63.6%)患儿穿刺5次。试验组采血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留置静脉留置针并用10ml注射器采血,既保证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梅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接收的60例梅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再将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55例非梅毒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对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的特异度以及敏感度进行研究。结果ELISA检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都要显著高于TRUST检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并且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差异P<0.05,ELISA检验的假阳性率要比TRUST检验的假阳性率更低。结论ELISA检验梅毒的特异度、敏感度要比TRUST检验高,并且其假阴性率要低于TRUST检验,由此看出,ELISA检验更适用于临床检验梅毒。

  • 标签: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梅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活动性及稳定型肺结核患者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及血清NP测定结果,探讨二者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4例活动性肺结核(活动组)和56例稳定型肺结核(稳定组)患者PPD皮肤试验及血清NP资料。结果两组患者PPD皮肤试验强度比较,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PPD皮肤试验判定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77.27%,特异性为85.71%。活动组患者血清NP测定值为(56.53±8.18)nmol/L,高于稳定组的(29.84±6.3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P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86.70%,特异性为93.00%。二者联合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93.18%,特异性为94.64%。结论血清NP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结合PPD皮肤试验,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肺结核 活动性 新喋呤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药糖耐量试验在2型糖尿病中的诊断研究。方法主要是选取某医院所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的观察组,另外60例正常体检的人员为对照组。主要是采用氢化酶的方法去测定血糖,硼酸盐亲和层析高压液相分离的方法检验其糖化血红蛋白,然后分别比较这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观察组当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关联性。结果其观察组的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分别是(7.62±1.65)%、(9.04±0.27)mmol/L、(17.25±0.56)、mmol/L;而其对照组的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分别是(4.86±0.58)%、(4.62±0.32)mmol/L、(5.36±0.86)mmol/L,很显然,观察组的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高很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观察组当中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性相关(P<0.01)。结论其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与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的HbAlc都很明显的比正常体检人员的要高的多,而且其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性相关。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型糖尿病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EV1/FVC及其下降值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860例反咳嗽、胸闷、喘息的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FEV1/FVC低于70%的关系。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FEV1/FVC比值明显低于阴性组(56.36±12.86,78.65±7.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FEV1/FVC及其下降值密切相关。并且此值可由于预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

  • 标签: 支气管激发试验 阳性率 气道高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被动抬腿试验(PLR)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系统(USCOM)预测65岁以上单肺叶切除的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入组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南京市胸科医院ICU收治的65岁以上单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共42例。在PLR期间和进行扩容后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用无创心排出量监测技术测量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根据对容量负荷试验的反应(△SV≥15%者为有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观察试验后SV的变化(△SV)及其相关性。结果入组的43例患者中,有反应组22例次,无反应组21例次;反应组在PLR后的SV、CO、FTc和CVP均明显增加(P<0.05);上述指标在第三阶段后有所下降,第四阶段后又明显增加(P<0.05);反应组患者SV的变化((△SV)高于无反应组(P<0.05)。结论被动抬腿试验联合无创心排出量监测△SV对65岁以上单肺叶切除的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有预测作用。可用以指导患者的液体治疗。

  • 标签: 被动抬腿试验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容量反应性 单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乙肝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ECLIA、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ELISA方式检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与ECLIA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乙肝e抗体(HBeAb)检验结果比较上,ELISA与ECLIA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CLIA、ELISA两种检测方法的重复性,除高浓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含量差异不明显外(P>0.05),ECLIA检测到低浓度、中浓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含量的重复性与ELISA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CLI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使用推广。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便潜血试验免疫法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红蛋白法及转铁蛋白法在对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检测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和90%。结论大便潜血试验免疫法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便潜血 免疫法 血红蛋白法 转铁蛋白法
  • 简介:摘要系统评价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LSG)与腹腔镜Roux-en-Y胃肠短路术(LRYGB)两种术式对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通过Pubmed、Embase、Springerlink、万方和CNKI数据库检索LSG与LRYGB两种术式治疗肥胖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4月。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两术式对术后患者体重指数、额外体重丢失、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SG与LRYGB作为外科治疗肥胖的两种常用术式,两者在术后体重、血糖、血脂的控制效果相当,提示LSG可作为外科治疗肥胖的主要术式之一。

  • 标签: 肥胖 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 腹腔镜Roux-en-Y胃肠短路术 随机对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在一个随机Ⅲ期临床试验中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多西他赛75mg/m2,d1;卡培他滨1000mg/m2,bid,d1~14)或对照组(多西他赛75mg/m2,d1)。化疗每3周重复,不超过6个周期。每2周期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估客观疗效,安全性评价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CI3.0)。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结果自2007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一科共入组5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可比性良好。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化疗周期数分别为2.5和3.0(P=0.553)。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均为12.0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8.9个月和5.8个月(P=0.158),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和1.8个月(P=0.021),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61.54%和66.67%(P=0.706)。非鳞癌患者试验组的疾病控制率更高(76.47%比14.29%,P=0.0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有3例发生轻度手足综合征。结论初步分析显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较多西他赛单药有相似的安全性,更长的PFS,OS有延长趋势,值得继续增加样本进一步研究,或寻找预测疗效的临床特征或生物标志指导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卡培他滨 二线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