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透刺法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面瘫的临床效果。将纳入的 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 44例,采用口服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等常规治疗;针药组 44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共治疗 2个疗程;依据 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分级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后,针药组在H-B分级、症状体征量化评分、 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 。结论:透刺法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面瘫取得较好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针药结合 透刺 穴位注射 甲钴胺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炎假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炎假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CT以及X线进行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评估CT诊断与X线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CT诊断结果误诊少于X线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CT诊断肺炎假瘤存在一定局限性,肺炎假瘤CT表现不具有特征需结合临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但相比X线诊断,CT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具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诊断 肺炎性假瘤 临床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对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3月到 2017 年 3月实施剖宫产的 100例产妇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调查本院孕妇分娩过程的相关信息 , 分析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 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剖宫产的影响因素 。 结论 : 剖宫产的病例数的增加是由客观及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手术指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剖宫产率也明显升高,剖宫产属于有创的手术,若产妇又有高危妊娠的因素就很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现象。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需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否则产妇死亡的可能非常高。治疗首选药物包括缩宫素、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卡前列甲酯(卡孕栓)以及米索前列醇,同时也有报道葡萄糖酸钙、氨甲环酸、麦角新碱等用于临床治疗产后出血。为了提高临床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侵袭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侵袭牙周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2个月、4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后患牙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以及牙齿松动度明显优于治疗前,牙周基础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明显,数据显示统计学而差异(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于治疗侵袭牙周炎具有长期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脑病的诊疗。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肝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轻型肝脑病9例,中型肝脑病)4例,重度肝脑病2例,深昏迷1例。患者在12小时时清醒5例,24小时清醒5例,48小时清醒3例,急性肝脑病死亡2例,慢性复发性肝脑病死亡1例。结论根据肝脑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进行诊断,实施针对治疗,可提高肝脑病的苏醒率和存活率。

  • 标签: 肝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顽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60例顽固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先行祛除诱因、病因,给予药物、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多巴胺、氢氯噻嗪,依据病情调整用药,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6.7%,两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治疗顽固心力衰竭的用药仍以传统用药为主,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及时纠正导致心力衰竭的离子紊乱、心律失常等变量因素,可有效提高顽固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应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

  • 标签: 顽固性心力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天柱穴治疗颈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针灸科收治的60例颈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患侧天柱穴,隔日1次,6天为1个疗程,间隔1至2天进入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第1次、2次、3次及第1个、2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头痛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疗效及临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第1次、2次、3次的疼痛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的疼痛显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侧天柱穴对颈头痛的缓解效果与常规针刺相当,且起效速度更快,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性头痛 天柱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的分析明确了炎症肠病的直接发病机制是免疫学机制,且其处于核心地位,抗原呈递细胞、人类β防御素、感染因素等引起的免疫反应会造成炎症肠病。在进一步分析炎症肠病发病机制的影响下,需要结合各种病人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色选择药物,而深入把握炎症肠病免疫发病机制有利于炎症肠病预防和治疗新领域的拓展。为此,本文阐述了炎症肠病的一些免疫发病机制。

  • 标签: 炎症性 肠病 免疫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小儿感染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 方法:从 2013 年 4 月到 2014 年 1月 ,选取 我院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猝死的 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 2016 年 1月一 12月, 44 例老年 冠心病猝死患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44 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中有明显诱因的 30 例.占 68%。结论: 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猝死的原因主要与胃肠功能和个人情绪有关,因此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病症以及心理特点制定出针对的护理措施,降低猝死率。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猝死 护理
  • 简介:摘要药物性能的发挥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儿身体状况的影响,因此,对小儿进行用药应保证选用药物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目前,我国小儿用药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各种小儿用药安全问题发生。该文在目前小儿用药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小儿用药安全问题,对小儿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对实际小儿用药有所帮助。

  • 标签: 儿科 用药 现状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脑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37例肝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7例肝脑病患者显效29例,有效8例,临床有效率100%。结论积极消除诱因,及时、合理用药,严密监护是肝脑病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

  • 标签: 肝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过敏鼻炎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间入院治疗的过敏鼻炎病人进行护理分析,通过数字随机法将76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分别行一般护理和优质护理,对其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的总效果和满意度分别为92.11%、94.73%;对照组护理的总效果和满意度分别为78.95%、81.57%。可见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情况比较区别显著(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在过敏鼻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临床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小儿疱疹咽峡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旨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疱疹咽峡炎患者21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口腔护理、高热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30%、护理满意率为98.1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方式用于小儿疱疹咽峡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过敏结膜炎(allergicconjunctivitis,AC,又称变应结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眼表过敏性疾病,其主要是由I型及IV型变态反应引起。该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眼痒,常伴有结膜充血、水肿和乳头、滤泡增生等体征。随着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药物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该病近年的中西医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过敏性结膜炎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为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缩短胜任临床各种护理活动所需的时间,确保新护士为患者护理服务的质量,我们运用系统化综合培训方法,增强了新护士自信心和患者对新护士的信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各种护理培训的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临床护士再培训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