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对治疗可能有抵抗性。最近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方面。目的:研究土耳其慢性寻常型荨麻疹(COU,非物理性、血管炎性或接触性)患者HLA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并识别易感HLA抗原。方法:应用两阶段微滴淋巴细胞毒性试验研究55例诊断为COU患者HLA抗原,设立104例无遗传相关性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HLABw4及HLADQ1抗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OR2.93,95%CI1.47~5.85,P=0.003及OR7.81,95%CI1.96~28.50,P=0.001),而HLA-A24抗原在对照组中较高(OR0.36,95%C10.15~0.86,P=0.03)。结论:作者提出土耳其人群中HLA-Bw4及HLADQ1抗原可能导致对COU易感,而HLA-A24抗原则可能起保护作用。

  • 标签: HLAⅠ类抗原 慢性荨麻疹 Ⅱ类抗原 土耳其 寻常型 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02年11月8日-29日,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横断面研究调查静脉吸毒人群的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对采集血样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在社区招募了379个静脉吸毒人员。结果静脉吸毒人群中梅毒感染率为15.3%(58/379)。在单因素卡方分析中,性别、教育年限、近1个月同非主要性伙伴非保护性性行为、近6个月性伙伴人数、近6个月同非主要性伙伴性行为频率、近6个月新性伙伴人数同梅毒感染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民族(OR,2.85:95%CI,1.55—5.25),婚姻(OR,1.94:95%CI,1.04—3.62)和近6个月以性交为条件接受钱物(OR,5.60:95%CI,2.65-11.85)同梅毒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近6个月以性交为条件接受钱物同梅毒感染有统计学意义。需加强静脉吸毒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来提高其安全性行为。

  • 标签: 社区 静脉吸毒 梅毒感染 危险因素 血样 性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念珠菌、滴虫及加特纳菌等检测;检测所有STD患者血清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在8962例病人中,就诊时生殖器有溃疡STD与生殖器无溃疡STD病人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75%(5/285)和1.53%(133/867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OR=1.15.95%CI=0.47—2.81);梅毒、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HIV感染率分别为2.81%(22/784)、0.74%(6/814)和1.49%(110/7364),梅毒病人HI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HIV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2.81%VS0.74%,x^2=9.92,P<0.005,OR=3.89,95%CI=1.67—9.05;2.81%VS1.49%,X^2=7.66,P<0.001,OR=1.90,95%CI=1.21-3.00)。结论本研究提示本组GUD病人HIV感染率较国外低,梅毒与HI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生殖器疱疹病人与HIV感染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HIV感染 GUD 梅毒 生殖器疱疹
  • 简介:背景妓女和嫖客是传播性病和艾滋病高危人群。为了在高危人群中促进安全套使用,调查安全套在妓女和嫖客中使用频率和影响因素十分重要。目的调查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频率和影响因素,分析安全套在妓女和嫖客中使用情况差异。方法在押妓女和性病门诊男性患者参与了本次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问卷形式收集了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频率和影响因素相关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58名妓女中,报告安全套意图使用率和实际使用率分别为62%和50.6%,而在性病门诊男性患者中,则分别为10%和20.7%。影响安全套使用意图积极因素是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而妓女一贯使用安全套目的则是避孕。低收入、性病/艾滋病知识缺乏和光顾妓女次数影响安全套使用,也是性病门诊男性患者不使用安全套主要原因。结论在商业性行为中,尤其是嫖客一方,安全套使用率很低。应继续在高危人群中推广安全套使用。

  • 标签: 安全套的使用 妓女 嫖客 性病/艾滋病
  • 简介:背景:紫外线照射后p53依赖对DNA损害反应与p33^ING1b基因有关,近来报道20%黑素瘤存在p33^ING1b基因突变。目的:分析作者收集大量新鲜黑素瘤组织和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突变率。方法:通过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和直接测序法筛查83例原发性黑素瘤和55株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突变。结果:与之前报道相比,作者发现所有黑素瘤中没有体细胞p33^ING1b突变。分析其结果与以往发表研究结果间差异部分可能由于不慎扩增ING1假基因(INGX)和(或)一些标本污染了鼠ING1。结论:p33^ING1b突变在黑素瘤中很罕见。作者强调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重要性,以避免假基因扩增,并认为证实遗传同一性和个体细胞系起源物种很有必要。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黑素瘤致癌机制中p33^ING1b可能作用。

  • 标签: p33^ING1b基因 原发性黑素瘤 基因突变 肿瘤抑制因子 罕见 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和IL-10在早期梅毒发病中作用。方法采用ABC-ELISA技术检测48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和IL-10水平。结果(1)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2)一期梅毒患者血清IL-2和IL-10水平与二期梅毒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不同RPR滴度间IL-2和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3)治疗后IL-2水平明显下降(P<0.05),IL-10水平上升不明显(P>0.05)。(4)IL-2和IL-10之间呈正相关(r=0.5385,P<0.05)。结论早期梅毒出现Thl上调,在抵御TP感染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梅毒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