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凋亡和RPE-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是视网膜衰老的早期表现。

  • 标签: 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光感受器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早期眩光对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esotestⅡb对比敏感度仪,检测72例行LASIK患者术后3个月的对比敏感度,并比较有和无眩光两种情况对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影响。结果无眩光时,未通过各测试等级的患者数较术前增加,但仅第4级(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眩光时,各测试等级未通过患者数较术前明显增加,第6级(1:5)、第7级(1:2.7)、第8级(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暗视下有眩光时,对比度降低2个等级以上的患者数明显多于无眩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早期有眩光时暗视下对比敏感度明显降低。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对比敏感度 眩光
  • 简介:目的比较周边虹膜切除术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仅局部用药即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54眼),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对28例(32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其结果与同类病人(20例22眼)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前,术后一个月内每周一次,半年内每月一次,半年后三个月一次做眼压、裂隙灯检查直至1年。比较两者在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及前房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组术后平均眼内压为15.2±3.1mmHg,而同类病人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平均眼内压为14.9±2.6mmHg。分别经周边虹膜切除术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两类病人眼内压在术后早期无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18眼(81.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4者占63.6%,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其中8眼视力不增反降,最佳矫正视力0.4者占1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而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两者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房角显著加宽,中央前房深度显著加深,矫正视力也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早期 超声乳化 周边虹膜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