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在指导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TP-TCA测定35例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临床常用5种灌注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通过随访评价其预后与ATP-TCA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个体的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5种灌注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5种灌注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THP(82.76%)〉EPI(50.00%)〉ADM(46.67%)〉HCPT(37.14%)〉MMC(17.14%),经卡方检验THP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灌注药物(P〈0.01)。30例初发患者和5例复发患者除对THP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91.67%vs40.00%,P=0.033)外,对其他灌注药物的敏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30例初发患者中有1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中有4例复发,初发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复发患者(3.33%vs80.0%,P=0.000)。结论:ATP-TCA可作为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实验室依据,特别是对初发患者更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TP-TCA 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个体化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效,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手术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卧床4d以及进行基础背肌功能锻炼后,采取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11.23±2.56)d,观察组(7.02±2.30)d]和恢复工作的平均时间[对照组(360.36±6.99)d,观察组(55.36±3.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64.250,P〈0.001),观察组术后疗效优良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25);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9,7.408,P〈0.05),比较两组患者各术前、术后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0.500,P=0.180,0.618);比较两组患者腰部慢性疼痛、神经根黏连和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6,0.720,3.554,P=0.098,0.396,0.059),对照组患者发生腰椎不稳的例数(10例)显著多于观察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13)。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照组(1200.11±18.61)mL,观察组(800.22±20.32)mL]和手术时间[对照组(3.4±0.21)h,观察组(2.0±0.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55,38.829,P〈0.001)。结论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韧带的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明显优势,腰椎的稳定性较传统的手术方法高,且具有恢复快、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 棘突 棘上和棘间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路径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微创经椎孔腰椎融合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延续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延续性路径康复护理。方法:延续组护理后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延续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路径康复护理用于接受微创经椎孔腰椎融合术治疗的LDH患者,可促进其活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延续性路径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中运用伊立替康与阿霉素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行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100例,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伊立替康组(n=35)与阿霉素组(n=65)。比较近期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TACE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TACE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2个月,长于阿霉素组(9.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BCLC分级B亚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阿霉素组(P〈0.05)。伊立替康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5.7%,均高于阿霉素组(66.2%,21.5%)。伊立替康组及BCLC分级B亚组患者总生存期均长于阿霉素组(P〈0.05)。结论与阿霉素传统化疗方案相比,TACE中运用伊立替康可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且不良反应无差异。

  • 标签: 肝肿瘤 表柔比星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肱骨髁骨折患者接受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于患者临床指标以及功能评分产生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肱骨髁骨折患者中随机筛选66例展开对照研究,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肱三头肌舌型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较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 肱骨髁间骨折 临床指标 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椎旁神经阻滞与肌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分别予以肌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椎旁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无创血压呈良好趋势,麻醉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行肌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患者情况则较差,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手术而言,椎旁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整体护理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意义及对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一组是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康复效果与对照组对比,明显改善,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孔镜手术结束时,联合小剂量曲安奈德及局麻药椎管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一2015年6月行经皮椎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术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为I一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行经皮椎孔镜手术后生理盐水冲洗椎管,B组为行经皮椎孔镜手术结束时注射小剂量曲安奈德及局麻药组,各30例,记录手术前、术后1天,2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等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食欲增强、月经紊乱、痤疮、失眠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术后三个月时的直腿抬高试验度数,神经根粘连等情况。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1-2周内的VAS评分明显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食欲增强、月经紊乱、痤疮、失眠等激素不良反应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神经根粘连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孔镜手术联合椎管内注射小剂量曲安奈德及混合局麻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术后1-2周内的腰腿部疼痛等不适感,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曲安奈德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镇痛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作为公共医疗服务的载体,守护人民的健康。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医院人流量不断扩大,工作量日益饱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保障安全运行成为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本文将阐释、论证“技防”与“人防”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期为医疗机构消防安全能力的提升提出宝贵经验。

  • 标签: 人防 技防 消防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术后康复治疗中实施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LD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TED术进行治疗,35 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作为对照组,35 例患者接受系统化康复功能锻炼,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和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优良率为94.29 %,对照组为77.14 %,P

  • 标签: 系统化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对接受 PFNA 手术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术后 DVT 形成的临床效果 。 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 同期 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 结果:观察组术后的 DVT 发生率为 2.70% ,对照组 13.51% ,且 P < 0.05 。 结论:针对 P FNA 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骨折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后的 DVT 形成 。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DVT 预见性护理 PFNA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粗隆骨折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粗隆骨折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促进髋关节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粗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术前共情沟通联合主动直腿抬高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行经皮椎孔镜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9月期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行经皮椎孔镜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例)和实验组(n=60例),对照组采取主动直腿抬高锻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术前共情沟通,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我院住院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TNF-α水平,设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2组之间血清sICAM-1、TNF-α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Ccr与血清sICAM-1、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8.25±33.34)μg/L比(212.68±63.91)μg/L,P<0.01;(10.13±4.00)μg/L比(12.01±4.34)μg/L,P<0.05].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sICAM-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22,P=0.01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ICA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200.34±56.05)μg/L比(228.74±70.22)μg/L,P<0.05;(11.15±2.69)μg/L比(13.13±5.68)μg/L,P<0.05].2型糖尿病患者Ccr与血清TNF-α、sICAM-1呈显著负相关(r=-0.233、-0.185;P=0.010、0.041),调整了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情况后,Ccr仍与TNF-α、sICAM-1呈显著负相关(P=0.0190.01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sICAM水平显著增高,其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Cc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清肌酐清除率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霉素和多西紫杉醇联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Ⅳ度骨髓抑制作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38例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霉素和多西紫杉醇(以下简称ET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评价两组患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41%高于对照组为49.27%(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59%低于对照组为39.13%(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霉素和多西紫杉醇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Ⅳ度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优于ET方案的治疗。

  • 标签: ET方案 表阿霉素 多西紫杉醇 头孢哌酮-舒巴坦 晚期乳腺癌 Ⅳ度骨髓抑制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每天100mg,并辅以其他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mg,用250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4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sICAM-1和sVCAM-1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且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水平有明确的降低作用。

  • 标签: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脑梗死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