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病例4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46%,患者的年龄≥60岁,伴有肥胖和糖尿病,手术时间≥3h,手术方式为非清洁手术,切口类型为Ⅱ-Ⅲ型,切口未冲洗,引流管数量≥2个均会使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切口感染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可有效促进感染切口的愈合。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妇产科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和单药治疗组(2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静脉化疗,单药治疗组仅适用甲氨蝶呤。结果两组在治疗后需进行刮宫手术的患者的比例无显著差异(χ2=0.37,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子宫大小、以及妊娠物的大小以及血流状况,血中HCG含量等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的保守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21,P<0.05)。结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两药联用稳定性好,耐受性佳,不良反应较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 联合治疗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 简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国内文献又称之为切口妊娠。CSP是指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常造成临床处理困难,易在处理过程中出现大出血,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引起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因此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子宫切口瘢痕 异位妊娠 子宫下段剖宫产 pregnancy SCAR 国内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接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组患者行阴道B超引导下抽吸减胎术+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切口妊娠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阴道B超引导下抽吸减胎术+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子宫切口 妊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作阑尾切除术手术特点。方法对22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加以总结。结果以小切口完成手术22例,其中1例延长切口完成手术。成功率95.5%。手术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40分钟,平均28分钟,平均住院4.8d,无切口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外观美、创伤小、恢复快以及经济节省。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小切口手In 22 cases of small incision appendectomy experience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式纵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1年至2013年间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纵切口剖宫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新式纵切口剖宫手术,采用皮内缝合处理患者腹部切口,采用连续锁边缝合处理子宫切口。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病率、晚期出血率和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术后切口愈合率(P>0.05),观察组患者的晚期出血率、手术后病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新式纵切口剖宫产术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能够使患者的晚期出血率、手术后病率得到降低还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值得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式纵切口剖宫产术 伤口缝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切口治疗成人疝气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成人疝气的患者80例,随后将这80例患者进行等量随机分组,分为传统手术组与小切口手术组,每组各40例。其中传统手术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而小切口手术组患者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小切口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疝气患者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小切口治疗 成人疝气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切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68例腹部手术术后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频电刀的应用,手术缝合技术,手术操作方法及手术暴露时间长短的关系。结论围手术期,手术期合理处理,正确熟练掌握手术缝合技术,手术操作方法及高频电刀的合理应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早期采用TDP照射及换药时采用挤压排液法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高频电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妇科手术患者护理腹部切口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38例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然后观察护理效果如何。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护理以后已痊愈出院。结论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积极护理是很重要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尽早出院。

  • 标签: 腹部切口 妇科 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月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72例,其中经胸右前外侧切口行二尖瓣手术36例,单纯三尖瓣手术9例;经胸骨横断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经胸骨旁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二尖瓣手术2例;经胸骨下段劈开联合横断右半胸骨(倒L型)切口行二尖瓣手术15例.结果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71例生存,1例术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死亡.随访64例,时间6~60个月,平均13个月,6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心功能(NYHA)II级56例,III级8例,复查心脏彩超机械瓣和生物瓣启闭良好,患者均对切口较小且隐蔽表示满意.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可行,避免完全劈开胸骨,维护胸廓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瓣膜 心脏 小切口
  • 简介: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易致细菌入侵继发切口感染;及时预防和处理切口脂防液化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肪液化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