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CT与MRI诊断颅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患者39例(2019.01-2020.12),予以CT、MRI,评价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CT、MRI诊断准确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RI在颅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软组织诊断符合率高于CT,显著差异(P

  • 标签: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CT MRI 诊断价值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盆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与作用评价。方法:选取盆功能障碍患者52例,平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盆肌力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盆肌力恢复优于参照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专业督导下盆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阴道分娩所致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阴道分娩所致盆腔脏器脱垂的产妇94例作为实验文本,根据其真实意愿进行分组,参照组47例产妇自行训练盆功能,研讨组47例产妇则在专业督导下行盆康复功能训练方案,分析其疗效。结果 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治疗累及鼻颅区域鼻腔鼻窦骨源性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骨源性良性肿瘤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与传统组,每组49例。内镜组给予鼻镜联合柯-陆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鼻侧切开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内镜组与传统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并治愈出院,经病理学检查均无恶性肿瘤患者。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分别为(30.5±6.7)min、(64.7±14.6)ml、(6.4±2.7)d,均少于传统组的(48.7±10.5)min、(108.4±23.8)ml、(9.8±3.6)d,P均<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复发率为2.04%(1/49),均低于传统组的22.45%(11/49)、14.29%(7/49),P均<0.05。结论在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治疗中,鼻镜治疗相对于传统开鼻手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与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鼻腔 鼻窦 鼻镜 良性肿瘤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双侧丘脑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不同亚型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9例原发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刺激器开机后1、3、6及12个月采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评分,计算TWSTRS评分改善率,并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差异,以评估STN-DBS治疗CD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不同亚型CD的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STN-DBS治疗。术后头颅MRI均显示植入电极位于或接近计划靶点。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过敏反应及排异反应。术后8例患者出现异动症状,1例出现躁狂症状和睡眠障碍,2例出现轻微的单手乏力伴协调性差,程控后均缓解。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37(12~62)个月。9例患者开机后1、3、6及12个月TWSTRS总分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5.7%(11.6%,37.2%)、53.5%(42.8%,71.8%)、87.5%(53.2%,100.0%)以及100.0%(84.1%,100.0%);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TWSTRS总分、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开机后12个月随访时,4例活动型CD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均为100.0%,5例紧张型CD患者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94.2%(72.3%,100.0%)。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双侧STN-DBS治疗原发性CD较为安全、有效,且活动型和紧张型CD患者均可获益。

  • 标签: 斜颈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聚桂醇硬化治疗的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聚桂醇硬化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模式,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不同的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0~14d之内,其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14d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内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聚桂醇 硬化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双侧丘脑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不同亚型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9例原发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刺激器开机后1、3、6及12个月采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评分,计算TWSTRS评分改善率,并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差异,以评估STN-DBS治疗CD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不同亚型CD的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STN-DBS治疗。术后头颅MRI均显示植入电极位于或接近计划靶点。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过敏反应及排异反应。术后8例患者出现异动症状,1例出现躁狂症状和睡眠障碍,2例出现轻微的单手乏力伴协调性差,程控后均缓解。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37(12~62)个月。9例患者开机后1、3、6及12个月TWSTRS总分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5.7%(11.6%,37.2%)、53.5%(42.8%,71.8%)、87.5%(53.2%,100.0%)以及100.0%(84.1%,100.0%);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TWSTRS总分、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开机后12个月随访时,4例活动型CD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均为100.0%,5例紧张型CD患者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94.2%(72.3%,100.0%)。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双侧STN-DBS治疗原发性CD较为安全、有效,且活动型和紧张型CD患者均可获益。

  • 标签: 斜颈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盆肌肉功能障碍予以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1、研究组2,每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盆肌锻炼,研究组患者选用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1患者盆肌力与阴道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研究组2患者盆肌力与直肠最大收缩压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盆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治疗仪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产后尿失禁患者盆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盆康复中心就诊的128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先后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8—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8月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肌锻炼依从性及所处行为改变阶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2周后,观察组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后尿失禁患者盆肌锻炼依从性、治疗效果,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锻炼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音疗法配合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控制感、盆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本院初产妇12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传统体位分娩,研究组采取五音疗法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评分、分娩控制感评分、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盆肌功能、妊娠结局、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45.34±4.20)分比(51.56±5.11)分,(46.59±5.28)分比(53.45±5.35)分],分娩控制感分值高于对照组[(146.79±11.69)分比(125.68±10.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73.33%(44/60)比53.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6/60)比25.0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0%(57/60)比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过程中联合应用五音疗法及自由体位,可缓解负性情绪,缩短产程时间,改善分娩控制感,对盆功能影响小,且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产妇干预满意度高。

  • 标签: 初产妇 五音疗法 自由体位分娩 分娩控制感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取临床护理)和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比较焦虑抑郁情况和护理依从性。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优,P<0.05。(2)干预后,观察组(96.00%)的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28.00%),P<0.05。结论:对初产妇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康复护理依从性,值得参考。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初产妇 产后心理状况 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产后的不同时期内进行康复护理对于改善盆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生产的产妇共99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她们分别划分至I、II、III3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有产妇33名,分别在生产之后的第7周、第9周和第11周开始,对I组、II组和III组产妇实施康复护理,对护理前后各组产妇的子宫脱垂分级、盆肌力测评以及粪尿失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管是子宫脱垂分级,还是盆肌力测评,亦或是粪尿失禁,I组产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II组和III组,II组产妇又优于III组。结论:在产妇产后7周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有最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不同时期,康复护理,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初产妇产后应用盆肌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盆肌康复护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盆肌力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盆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护理工作中应用盆肌康复护理不仅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加强产妇的盆肌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 并发症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2020年6月-2021年6月产后访视的42例初产妇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心理状况和盆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分数低于对照组,且盆康复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康复护理依从性有深远影响,可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

  • 标签: 护理干预 初产妇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用于治疗盆功能障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实施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后,对患者应用护理措施,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盆综合肌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盆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功能,并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2020年6月-2021年6月产后访视的42例初产妇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心理状况和盆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分数低于对照组,且盆康复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康复护理依从性有深远影响,可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

  • 标签: 护理干预 初产妇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盆肌训练在阴道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阴道炎患者共计136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8)和参照组(n=68),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盆肌训练,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阴道瘙痒、阴道疼痛等症状评分方面低于参照组,在阴道PH值、阴道分泌物及阴道黏膜等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88%,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盆肌训练在阴道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并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极佳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阴道炎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及显微镜辅助切除治疗颅中线区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例颅中线区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例,对照组开展单纯显微镜切除术,观察组开展神经内镜和显微镜辅助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辅助切除术对颅中线区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出院速度。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辅助切除治疗 颅底中线区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