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生物制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覆盖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基于生物制药独特的产业优势及其在制药工艺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具有较强的行业发展潜能。虽然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起步较晚,但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见证我国科技进步的全过程,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需要优化制药工艺中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确保所生产出来的药品能够符合现有的制药安全指标,进一步保障民众的健康。

  • 标签: 制药工艺 生物制药技术 特征 应用
  • 简介:摘要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发现,感染病灶的真菌病原体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生物膜是一种由菌体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包裹着有特定功能和复杂结构的菌细胞群体所形成的结构。生物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从而造成持续性感染,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已发现生物膜可以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巩膜扣带等眼内植入物表面形成。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真菌生物膜在眼内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真菌生物膜及其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的耐药机制、治疗策略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膜 真菌 眼部感染 角膜炎 植入物相关眼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新型中药ESF降糖生物黏附即型凝胶肛门栓。方法:采用包合水溶液制备ESF-β-CD包合物和冷法配制ESF包合物温敏即型凝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 ( DSC) 、紫外光谱法(UV)对ESF-β-CD性质进行评价。以胶凝温度(T)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ESF降糖生物黏附即型凝胶肛门栓的制备工艺。结果:ESF降糖生物黏附即型凝胶肛门栓的制备工艺:28% P407, 11% P188, 0.6% HPMC, 18% β-CD, 8% ESF,此条件下所制备的原位凝胶澄清透明。结论:所研制的ESF降糖生物黏附即型凝胶肛门栓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制剂符合质量要求。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ESF降糖生物黏附即型凝胶肛门栓可作为直肠给药制剂进一步开发应用。

  • 标签: 降糖 即位凝胶 ESF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探讨微生物临床检验的检查效果,并对其细菌耐药性监测要点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实验时间限定为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6月,选取该时间段我院实验室分离出来的致病菌 220株,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耐药性及敏感性资料展开探讨。结果:检出的致病菌共计 200株(革兰阳性球菌 82株,占比: 37.27%,革兰阴性杆菌 138株,占比: 62.73%),含菌种包括大肠埃希菌 83株( 37.72%)、金黄色葡萄球菌 48株( 21.81%)、铜绿假假单胞菌 27株( 12.27%)、肺炎克雷伯 22株( 10.00%)、肠球菌 19株( 8.63%)、变形杆菌属 15株( 6.81%)。结论:临床多重耐药性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这种改变与细菌耐药性逐渐上升之间有密切关联性,因此需要为患者展开微生物临床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测,力求对细菌耐药性变迁形式取得动态掌握,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降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微生物临床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要点
  • 简介:摘要:当下全球各界都对公共卫生的检验提高了要求,由于微生物的迅速升级,也使得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我国也对公共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提出了全新的规划,对检验的过程和具体步骤都有准确的规划。如果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不合格,便会使微生物迅速的蔓延和传播,进而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公民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对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便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故本文将会深入分析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 标签: 公共微生物检验 原因分析 质量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对所收集的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标本进行检验,获得 150株致病菌,观察其抗敏性和耐药性表现结果。结果:革兰氏阳性杆菌有 93株,占比 62.2%,革兰阴性杆菌有 56株,占比 37.5%。其中包括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48株,占比 32.2%,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42株,占比 28.2%,肠杆菌 25株,占比 16.7%,非发酵菌 19株,占比 12.6%,肠球菌 15株,占比 10%。上述菌种对于对于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MRCNS和 MRSA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强,而青霉素和氨节西林两种抗菌药物在少数菌种的抗药性中表现最为突出。结论:通过科学的方法等等微生物进行检测,结合细菌种类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止抗菌药物对于细菌产生强烈的耐药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微生物检验, MRCNS, MRSA,氨节西林,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随机抽取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入的微生物检验标本总计 1627 例,按是否开展质量控制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中不合格标本按照标本类型、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不合格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1627 例微生物样本标本中, 146 例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占比 8.97% 。其中对照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非标准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被污染,占比分别为 42.47% 、 15.75% 、 11.64% 。实施质量控制后,观察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 3.60% ,低于对照组 16.42% ,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 加强对实验室管理,是保证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对生化检验全过程中多环节进行监督及控制,能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报告完整性。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 准确率 措施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s)作为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之一,携带有大量生物学活性物质,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与组织活检相比,其检测具有无创、取样简便、可实时监测等优势,故EVs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对EVs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策略与临床验证进行了梳理总结,鼓励加快疾病EVs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验证与检测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推进EVs生物标志物研究成果向疾病临床诊疗的转化应用。

  • 标签: 胞外囊泡 生物标记 临床实验室技术 有效性研究
  • 简介:摘要实验室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早期由于缺乏对该病毒的了解给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结合对该病毒现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现,就疫情下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提出了一些见解,供相关的实验室人员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肺炎,病毒性 控制生物危害物扩散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制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为制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与条件,并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有着不可复制的优势与独特作用。本文就制药工艺中生物制药技术工艺的应用进行探讨,具体分析生物制药的概念与治疗冠心病、药物基因工程改造、抗肿瘤药物开发以及免疫病症等在制药工艺过程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

  • 标签: 制药工艺 生物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也导致食品的来源渠道也在逐渐增加,部分来源不明的食品也出现在各种市场与人们的餐桌上,严重影响了食品卫生安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食品在运输或加工过程中,也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导致食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目前可对多种微生物进行检测与验定,有效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并且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管理过程中,真正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食品安全理念,可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微生物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手术切除是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但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达到60%~70%。因此,明确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精准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术前治疗方案、局部治疗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也是提高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生存获益的关键。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的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主要因素,包括临床危险评分、术前化疗反应性、基因状态和原发肿瘤位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几十年来,基于皮质类固醇和经典免疫抑制剂的标准方案已成为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主要疗法,但部分患者对这些经典药物疗效不佳或无法耐受。新型生物制剂的出现为这类疾病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曙光,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其治疗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加以研究。本文回顾了目前应用广泛的新型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贝利木单抗、依库珠单抗、硼替佐米等在治疗肾脏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抗 贝利木单抗 依库珠单抗 硼替佐米
  • 简介:摘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需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实验科管理,是保证控制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对生化检验全过程中多环节进行监督及控制,能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报告完整性。本文主要分析浅谈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 准确率
  • 作者: 韦丽春 张熠杰 黄沙 姚斌 李想 陈旭源 黎彦 付小兵 吴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胸外科,广州 510515,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48,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综合科,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改性纳米生物玻璃水凝胶的制备以及它的理化、生物学特性。方法(1)取400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悬液67 mL,制备纳米生物玻璃悬液,观察其悬浮稳定性。(2)制备终质量分数为10%明胶、1%海藻酸钠的水凝胶,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水凝胶基础上加入实验(1)制备的纳米生物玻璃悬液,制备终质量分数为0.5%生物玻璃、10%明胶、1%海藻酸钠的水凝胶,设为实验组。观察2组水凝胶在4、25 ℃的成胶情况并记录成胶时间及在37 ℃的熔解情况并记录熔胶时间。另取2组水凝胶,4 ℃冷浴后用25 g/L的氯化钙溶液交联,用杨氏模量测定仪测量压缩模量。另取2组水凝胶,同前交联后于-20 ℃冻干,测量相关体积并计算孔隙率。样本数均为3。(3)取12只24 h龄C57BL/6J小鼠乳鼠,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Fb),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培养第3代Fb,用于后续实验。取Fb,制备细胞浓度为1×105个/mL的单细胞悬液,按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实验(2)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液态水凝胶,培养12、24、48 h,每组各取3孔,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4)取第3代Fb,制备细胞浓度为(3.0~4.5)×107个/mL的单细胞悬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管,加入绿色荧光探针DIO染色,分别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液态水凝胶9 mL,同前交联后制备载细胞水凝胶。培养3 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同前制备载细胞水凝胶块但不加绿色荧光探针DIO,培养7 d,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水凝胶中的黏附及伸展情况。(5)取6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1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在背部制作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分别放入1块实验(4)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载细胞水凝胶块。伤后7、14 d,每组取3只裸鼠,收集创面及创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纳米生物玻璃粒子可在水中均匀分散,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2)2组水凝胶在37 ℃下均呈熔融状态,均未见粒子析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水凝胶在37 ℃下的熔胶时间分别为5、10 min,在25 ℃下成胶时间分别为30、180 min,在4 ℃下成胶时间分别为5、10 min。实验组水凝胶压缩模量为(53±6)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kPa(t=6.364,P<0.01)。实验组水凝胶孔隙率为(86.1±2.1)%,与对照组的(88.2±4.4)%相近(t=1.210,P>0.05)。(3)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所占比例较大,符合Fb形态学特征。培养12、24、48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为(84±4)%、(89±4)%、(130±10)%,与对照组的(89±5)%、(90±4)%和(130±11)%相近(t=1.534、0.611、0.148,P>0.05)。(4)培养3 d,2组细胞在水凝胶中形态完整,未见细胞核裂解、消失,细胞质保持完好,并且实验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培养7 d,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水凝胶中黏附、伸展,且实验组细胞在水凝胶中黏附数明显多于对照组。(5)伤后7 d,对照组、实验组裸鼠创面面积均缩小,且实验组减小更明显,2组裸鼠创面及创周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分布。伤后14 d,对照组裸鼠创面面积大于实验组,且创面及创周炎症细胞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纳米生物玻璃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载细胞潜能,同时还具有促创面愈合能力,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较好的潜力。

  • 标签: 伤口愈合 生物相容性材料 水凝胶 纳米生物玻璃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作为肠道与神经系统间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与肠道、大脑形成了微生物-肠-脑轴(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A),该轴主要通过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迷走神经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方式影响人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抑郁症、儿童孤独症以及新生儿脑病等。该文基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报道,分析肠道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微生物-肠-脑轴作一综述,并对该通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考。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脑-肠轴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荧光定量 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在我院 2019年 5月 -10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随机选择 75例,统一使用荧光定量 PCR技术进行微生物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 这 75例患者当中,共有 70例患者被检测出细菌微生物。分别为沙门氏菌 20例,阳性率为 28.57%。大肠杆菌 40例,阳性率为 57.14%。白色念珠杆菌 10例,阳性率为 14.29%。结论 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荧光定量 PCR技术不仅对微生物的检测速度快,而且准确率比较高。在目前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新时期临床诊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荧光定量 PCR技术 临床检测 微生物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痰液微生物培养方式,将痰液放在无菌培养皿中进行曲霉菌菌株测定实验,观察组患者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曲霉菌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曲霉菌寄生型、侵袭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寄生型和侵袭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2.34% 、 8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5.56% 、 52.94% ,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液微生物培养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微生物检测针对肺部曲霉菌感染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后者更加显著,可以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采用,从而更加准确的诊断肺部曲霉菌感染。

  • 标签: 肺部曲霉菌感染 微生物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肥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高热量饮食、活动减少、基因易感性及生物钟紊乱均可增加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风险。近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揭晓唤醒大众对生物钟紊乱构成健康威胁的警惕,生物钟研究正逐步向严谨的科学转变。本文就生物钟对能量平衡及体重调节进行综述,为探讨生物钟在能量代谢及肥胖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物钟 能量代谢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以及平衡能力,观察该种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脑瘫儿童设置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时间段为2017年3月,结束时间段为2019年5月。并且根据分析需要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果:分析两组患者GMFM-88的评分情况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情况,其中在D项和E项的评分中两组治疗前没有差异,(P>0.05),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的D项评分为37.25±11.31,E项评分为65.37±16.24,对照组D项评分为31.37±10.32,E项评分为50.21±15.32。两组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脑瘫儿童 康复 肌电生物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