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行腹腔镜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与切除组相比,动脉结扎组手术时间短[(181±72)min比(284±72)min ,t=-6.205,P<0.01]、术中失血量少[(100±50)ml比( 700±86) ml,t=-5.166,P<0.01]、输血率低(28%比67%,χ2=11.47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结扎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切除组(2 d比3 d,Z=2.361,P<0.05);切除组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上升程度高于动脉结扎组(P<0.05);切除组10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动脉结扎组6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7,P<0.05)。结论与腹腔镜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手术方式相对简单、创伤小、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动脉 结扎术 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瘤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瘤(splenicmantlecelllymphoma,SMCL)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脾肿瘤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归汤加减治疗心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心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谷维素、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归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睡眠质量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汤加减治疗心两虚型失眠症,应用安全且效果显著。

  • 标签: 归脾汤加减 心脾两虚 失眠症
  • 简介:患者男,23岁,主因"左侧腹部不适5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前5年,无诱因出现左侧腹部不适,无腹痛、发热,曾做腹部超声见脾脏肿大,未引起重视.入院前3年,复查腹部超声示脾脏弥漫性肿大,CT示脾脏肿大,脾脏内多发低密度灶,患者拒绝行强化CT,血常规未见异常.入院前1周因腹部不适加重入院,伴食欲减退.既往右膝部皮肤血管瘤18年,先后做过5次整形手术.查体:营养状态好,巩膜不黄,结膜无苍白,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坦,于肋缘下5指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右膝部皮肤可见多个血管瘤,大小2cm×3cm.

  • 标签: 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脾功能亢进 浅表淋巴结肿大 脾脏肿大 皮肤血管瘤 腹部不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脾脏微波消融与部分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肝硬化并亢患者其中脾脏微波消融组22例和部分动脉栓塞术组25例,观察比较术后1月内发热和腹痛、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并监测术后1月~6月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脏微波消融术并发症低于部分动脉栓塞术组。结论脾脏微波消融改善亢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尚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技术。

  • 标签: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动脉栓塞 脾脏微波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外伤性破裂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中将优质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患者64例为病例,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32例,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囊肿的诊治情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收治的入院诊断为囊肿的14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为(8.7±3.1)岁,术前病程时间为(5.1±4.7)个月。术前腹痛8例,余6例无临床症状。术前均行B型超声和腹部增强CT检查,其中3例术前行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按术中是否输血,将患儿分为输血组(5例)和未输血组(9例)。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手术前病程时间、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血情况、并发症、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病理诊断、术后住院天数、出院后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开放手术4例,腹腔镜手术10例,其中2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本研究患儿手术时间为(125.4±52.9) min,输血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输血组,(176.0±49.2 )min比(97.2±29.1)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病理诊断为假性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10例,10例中表皮样囊肿1例,皮样囊肿9例,无并发症。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为(5.1±1.7) d,术后住院时间为(7.9±3.4) d。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在输血组和非输血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复查B型超声,随访时间为(20.8±10.3)个月,术后复发1例,病理诊断为皮样囊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脾脏。结论对于囊肿行保手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再次手术切除脾脏。

  • 标签: 囊肿 外科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性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问题。方法对我院2002-2008年23例延迟性破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手术21例,保守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延迟性破裂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延迟性脾破裂 诊断及治疗
  • 简介:摘要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当脾脏受损破裂时,则可因并发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威胁生命;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处理是降低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关键。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左右。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以真性破裂多见,约占85%。根据不同的病因,破裂分成两大类(1)外伤性破裂,占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裂伤部位以脾脏的外侧凸面为多,也可在内侧处,主要取决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和部位;(2)自发性破裂,极少见,且主要发生在病理性肿大(门静脉高压症、血吸虫病、淋巴瘤等)的脾脏;如仔细追询病史,多数仍有一定的诱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 标签: 脾破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肝损伤患者,均给予高低频超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CT以及磁共振进行对比,以判断诊断准确性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检出包膜下破裂型11例,包膜破裂型55例,中央性破裂型14例。经CT与磁共振确诊,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75/80),漏误诊率为6.25%(5/80)。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可以为肝损伤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 标签: 超声诊断 肝脾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院救治的30例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是损伤早期诊断和及时抢救是外科的一重大问题。

  • 标签: 脾损伤 救治
  • 简介:患者女,58岁。入院前2个月出现左上腹疼痛。2d前出现寒战高热。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余年,未应用胰岛素。入院后B超、CT提示脓肿(6cm×4cm)。入院后给予广谱抗炎并降血糖治疗,寒战高热缓解。但入院10d后再发寒战高热,加大抗炎力度效果不明显,复查CT脓肿无明显吸收。

  • 标签: 降血糖治疗 脾脓肿 左上腹疼痛 入院后 高热 寒战
  • 简介:LS术前可应用动脉栓塞术,John〔5〕游离脾脏的顺序为下极、血管、上极血管,切除术后ITP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术中遗留副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镜脾
  • 简介:是腹部外伤中最易受损的脏器,临床所见的破裂85%是真性破裂,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出现休克。损伤是常见的急腹症,占腹腔内实质性脏器伤的首位,若未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处理,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的死亡。对外伤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关键。我院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破裂19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脾破裂手术 救治 腹部外伤 真性破裂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脾肿大功能亢进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切除术,不但解除了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功能亢进也得到迅速缓解。但这些病人多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术中极易发生腹腔内广泛渗血,术后也容易并发出血、感染、门静脉血栓和顽固腹水,甚至因术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post-splenectomyinfection,OPSI)致死。另有一些病人肝功能处于ChildC级,或因血小板和粒细胞极度降低无法耐受手术打击,

  • 标签: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 凶险性感染 脾自发性破裂 凝血功能障碍 门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