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Ginkgo biloba L.extract, GBE)对去势模型大鼠骨密度 (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骨代谢、血清碱性磷酸酶 ( alkaline phosphates, ALP)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5b( 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 TRAP-5b)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的机制。方法:将 72只雌性 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 1mg·kg-1)组和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 5、 10、 20mg·kg-1)剂量组,每组 12 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所有动物给予灌胃治疗,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1次 /周,持续 12周。 12周后取材,检测大鼠左侧股骨 BMD、血清钙、磷、肿瘤坏死因子以及 ALP、 TRAP-5b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钙含量和 TRAP-5b和 TNF-a含量均显著升高 ( P < 0.05) , BMD值、磷含量显著降低 ( P < 0.05) ,血清 ALP 含量无显著性变化 ( P> 0.05) ;与模型组比较尼尔雌醇组和银杏叶提取物( 10、 20mg·kg-1)组血清钙含量、 TRAP-5b含量均显著降低 ( P < 0.05) ,血清 ALP 含量、磷及 BMD值均显著升高 ( P <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去势模型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钙、 ALP、 TRAP-5b 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的表达,抑制骨吸收和骨钙流失、促进成骨细胞因子分化,调整骨代谢和骨吸收的平衡,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骨质疏松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建立并验证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去骨瓣减压(DC)术后并发脑积水(PTH)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451例TBI患者,随访6个月后根据PTH诊断标准分为PTH组(127例)和无PTH组(324例),分析与之可能相关的15项因素。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降低数据维度和筛选预测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预测模型并制作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用于检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5个预测因子并用于构成模型。经过验证,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很好的一致性。DCA表明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一个PTH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拟合优度和临床适用性,有利于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针对性随访干预。

  • 标签: 去骨瓣减压 创伤性脑积水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解剖特征清晰的阴茎及毗邻结构形态表面模型,探讨在成人阴茎软组织三维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为阴茎短小畸形整形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取2019年1—12月来自内蒙古地区健康男性受试者60例(25~28岁)进行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三维数字模型测量组和手工测量组,每组30例,三维数字模型测量组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成人阴茎及毗邻结构三维数字化模型,采用相关测量软件对阴茎进行形态学测量;手工测量组采用手工测量,结果与三维数字模型测量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的模型能流畅地旋转、缩放,从任意角度观测阴茎及毗邻结构,可进行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测量,测量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成人阴茎软组织重建和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简便、精确、高效的方法。

  • 标签: 阴茎 三维激光扫描 三维模型 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左心耳3D模型置于体外动态流体中模拟左心耳封堵操作,评估术前模拟操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的2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前二维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wo/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l echocardiography,2D/3D-TEE)图像,3D打印获取三种材料的左心耳模型,即硅胶-水凝胶左心耳模型、硅胶左心耳模型、Tangoplus左心耳模型,进行仿真度评估后置于体外动态流体系统中,模拟封堵操作并预测封堵器型号,分析其与术中最终使用的封堵器固定盘的相关性。根据21例患者术中2D/3D-TEE监测结果,获取封堵器压缩比,观察封堵器残余漏。再次将21例患者的左心耳模型置于体外动态流体中,使用与术中相同型号的封堵器模拟封堵操作,测量封堵器压缩比,观察封堵器残余漏,并与术中测值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硅胶-水凝胶左心耳模型仿真度评分高于硅胶左心耳模型及Tangoplus左心耳模型。基于硅胶-水凝胶左心耳模型中封堵器固定盘内径与术中使用的封堵器固定盘内径相关性(r=0.937,P<0.001)优于硅胶左心耳模型(r=0.918,P<0.001)及Tangoplus左心耳模型(r=0.895,P<0.001)。使用与术中相同型号的封堵器,硅胶-水凝胶左心耳模型中封堵器压缩比与术中封堵器压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21例患者术中实际观察到7例封堵器残余漏,而硅胶-水凝胶左心耳模型中观察到4例,硅胶左心耳模型及Tangoplus左心耳模型中均观察到5例。结论基于硅胶-水凝胶左心耳模型建立左心耳封堵术前模拟系统有助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前决策,模拟演练和术后效果评估。

  • 标签: 左心耳3D模型 体外动态流体系统 左心耳封堵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SBAR交接单构建神经外科手术SHARE交接模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6月187例神经外科的开颅、脊柱、内镜或介入手术为对照组,2018年7—9月175例神经外科的开颅、脊柱、内镜或介入手术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SBAR交接单进行病房/急诊室-手术室、手术室-复苏室/ICU、复苏室-病房/ICU之间的SHARE模式交接班;对照组使用旧版SBAR交接单顺序交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交接班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三方之间电话回访率、交接班时间和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SBAR模型实施后,观察组的物品交接清点、手术部位标识、皮肤状态评估、管道以及术后仪器准备合格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体电话回访率从对照组的22.4%下降至观察组的4.3%(P<0.05);观察组的急诊室转入手术室以及手术室转入ICU交接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总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20.94±1.46)分比(17.65±1.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BAR交接单进行SHARE交接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交接班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各方电话回访率,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提高了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交接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患者 患者交接 交接单 SHARE交接班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录入资料完完整的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 50例)与参考组( 5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参考组采用常规家庭访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观察组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 CDSSM)评分、 Morisky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控制血压、延缓病情的效果。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社区家庭访视 老年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1日龄新生大鼠海马脑片离体培养及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的方法,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基础研究提供方法。方法选择1日龄新生SD大鼠40只,分离海马,切成400 μm厚脑片,分别培养1 d、3 d、5 d、7d、10 d、15 d、21 d,观察海马脑片的形态学变化,并通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检测法评估脑片培养过程中活力情况;取培养稳定的海马脑片进行OGD,按是否行OGD及OGD时间分为正常组、OGD 1 h组、1.5 h组、2 h组、2.5 h组、3 h组、3.5 h组,用PI染色法和LDH活性检测法评估海马脑片损伤情况,明确制作OGD模型最佳OGD时间。结果(1)海马脑片活力:海马脑片培养1 d后PI染色可见大面积红色强荧光,之后逐渐减少,5 d及以后基本消失;1 d时LDH活性最高,5 d时较1 d、3 d明显下降(P<0.05),5~15 d LDH活性稳定。(2)OGD时间确定:OGD后正常培养24 h,OGD 1 h组、1.5 h组、2 h组海马脑片荧光微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D 2.5 h组海马CA区可见强荧光,OGD 3 h组、3.5 h组海马CA区、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均出现强荧光,3组LDH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推荐OGD时间为3 h。结论1日龄新生大鼠海马脑片培养第5~15天生长稳定,是后续实验的最佳时间段;培养5 d后行OGD 3 h可以建立稳定的海马脑片OGD模型

  • 标签: 氧葡萄糖剥夺 模型 海马 脑片 大鼠
  • 简介:摘要因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受累脏器的多样性,目前尚未见可完全复现人类糖尿病疾病进程的动物模型。传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动物模型缺乏统一的模型建立方法和成模标准,在模型诱导和表型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用基因编辑和遗传育种新技术构建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动物模型则克服了传统诱导方法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选择合适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动物模型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严谨性至关重要,有助于完善糖尿病发病机制理论和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筛选。

  • 标签: 糖尿病 动物模型 基因编辑 大鼠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应用Bayesian Networks模型构建NICU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1 560例,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筛选出病原菌感染患儿560例,并以560例病原菌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选取无医院感染患儿5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ayesian Networks构建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并采用错分概率Risk值、索引图、测试者工作曲线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560例患者共检出986株病原菌,以呼吸道为主要来源,占58.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9%。建立Bayesian Networks模型进行分析,以新生儿为起始节点,医院感染作为终结点,将11个风险因素作为中间节点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侵入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住院时间是主要风险因素,导致医院感染的概率增高。同时,采用索引图、ROC曲线、错分矩阵和概率Risk统计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N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并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Bayesian Networks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行NICU医院感染的风险预测。

  • 标签: NICU Bayesian Networks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兔糖尿病肾病模型中肾脏微循环灌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构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只,建模成功后糖尿病肾病组6只,对照组9只。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肾脏血供,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增强后的定量分析参数,包括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渡越时间、曲线下面积等,同时对两组兔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显示糖尿病肾病组较对照组达峰时间延长[(31.91±6.21)s,(22.30±8.05)s],平均渡越时间延长[(58.68±9.82)s,(53.37±4.47)s],峰值强度减低[(29.31±7.73)dB,(34.45±5.46)dB],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3.80,4.86;均P<0.05)。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曲线下面积[(2 442.65±725.47)dB/s,(2 255.31±209.09)dB/s],上升支斜率(0.41±0.08,0.37±0.06),下降支斜率(0.02±0.01,0.02±0.01)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1.26,0.26;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定量分析参数如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强度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建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模型对主动脉根部病变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病理解剖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归纳总结出7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模型分型,依次将各分型的256CT增强扫描主动脉断层影像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进行图像优化、分割及三维重建,经过FreeCAD软件的简化、Blender软件的细节调整及上色预览等步骤,完成7种模型的三维数据重建,最后通过Stratasys Objet J750打印机进行3D模型打印。结果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重建出7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模型模型具有可重复使用、辨识度高、耐久等特点,能够清晰、多维角度展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解剖特点及病理改变。结论3D打印技术可有效重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模型,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策略及方法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 3D打印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导学互动叠加式教育(BOPPPS)教学模型及"互联网+微信"平台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连续两个年级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及"互联网+微信"平台的教学方法。采用SPSS 12.0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分别为(86.34±7.36)分和(80.77±9.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于分值为20分的临床病例分析题,实验组学生得分(13.31±2.25)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得分(10.58±3.0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基于BOPPPS模型及"互联网+微信"平台的教学应用于《临床药理学》本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 标签: BOPPPS模型 微信平台 临床药理学 教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 【 1 】 在在健康管理中评估风险及干预效果的应用。方法 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针对国人的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开展心血管风险评估,及健康管理结果评估。 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干预评估效果。通过模型的应用找出重度干预人群, 将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分层,包括10年风险分层:低危( <5%)、中危( 5%-9.9%)或高危(≥ 10%);终生风险(从目前生存至 85岁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分层:低危( <32.8%)或高危(≥ 32.8%);对中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针对不同风险分层和单个危险因素水平给出相应提示和建议,开展健康管理并评估健康管理效果。结论 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效果的评估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水平,量化健康管理效果。

  • 标签: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 健康评估 干预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构建重型/危重型预警模型,为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预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和流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及血液学指标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纳入普通组)和重型/危重型(纳入重症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汇总建立预警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警模型在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预判中的意义。结果共收治155例新冠肺炎患者,普通型125例,重型/危重型30例。①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患者年龄高,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体重指数(BMI)大,呼吸过速的比例高,并伴有持续高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5的比例高,白细胞计数(WBC)、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LYM)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及CT示肺部多叶病变比例增高;而两组间性别、是否为武汉返乡人员、吸烟史、休克指数(SI)、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优势比(OR)=1.620,P=0.031〕、合并基础疾病(OR=1.521,P=0.044)、持续高热(OR=2.469,P=0.014)、WBC<2.0×109/L和(或)LYM<0.4×109/L(OR=3.079,P=0.006)、肺部多叶病变(OR=1.367,P=0.047)、IL-6≥30 ng/L(OR=2.426,P=0.010)是发生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③采取四舍五入法对各项危险因素对应的OR值进行记分,以年龄≥60岁记2分、合并基础疾病记2分、持续高热记2分、WBC<2.0×109/L和(或)LYM<0.4×109/L记3分、肺部多叶病变记1分、IL-6≥30 ng/L记2分,合计为预警模型评分,重症组预警模型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组(分:9.33±2.79比5.04±2.38,t=9.010,P=0.001)。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预警模型对早期筛检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可信区间(95%CI)为0.903~0.985;最佳临界值为6.5分时,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2.0%。结论重型/危重型与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建立预警模型,可以帮助早期筛选重型/危重型患者,对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险因素 预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二元分析方法,即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研究抑郁对不孕不育夫妇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191对不孕不育夫妇,采用简体中文版生育生命质量量表(FertiQoL)、患者健康问卷(PHQ-9)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夫妻双方生命质量相互影响的路径关系。结果妻子和丈夫的抑郁都能够显著预测自身生命质量(β值为-0.569、-0.588,P<0.01),即主体效应显著。在客体效应方面,丈夫抑郁对妻子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β值为-0.253,P=0.032),而妻子抑郁对丈夫的生命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夫妇的生命质量受个体和客体抑郁的影响。因此,从系统的角度评估夫妇双方,可以改善不孕症夫妇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也有助于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措施来帮助不孕不育夫妇管理心理和社会压力。

  • 标签: 生育生活质量 抑郁 不孕症 主客体互倚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多层分析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兔心肌缺血ATP药物后适应模型的心肌储备效应。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TP药物后适应组(ATP-PostC组)。两组分别于冠状动脉阻断前、阻断后6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再灌注后12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图像并获得左室局部心内膜纵向应变(SLsys-endo)、心肌纵向应变(SLsys-mid)、心外膜纵向应变(SLsys-epi),记录各房室腔大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心率。每组于冠脉阻断后、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及再灌注后随机处死2只兔进行伊文思蓝-TTC双染色检查。结果①冠脉阻断60 min后,两组LVEF减低(均P<0.05),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明显减低(均P<0.01);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增高,与阻断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再灌注120 min后,两组心肌各层纵向应变较阻断后均增高(P<0.01,P<0.05),且ATP-PostC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IR组(P<0.01);IR组与第一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左室SLsys-endo、SLsys-mid绝对值进一步增高,与再灌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TP-PostC组心肌局部纵向应变绝对值高于IR组(P<0.05)。③病理学结果,阻断60 min后,IR组与ATP-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0 min后,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ATP-Pos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多层分析应变技术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可早期判定局部心肌功能异常和准确评估心肌储备功能,心内膜纵向应变更为敏感。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缺血 药物后适应 多巴酚丁胺负荷 存活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消化道的病理改变,为探究COPD营养不良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烟草烟雾暴露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检查大鼠肺功能、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水平以及肺组织、肝、脾、胃、小肠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功能残气量、肺总量上升,静态肺顺应性增加,呼气流速50毫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下降;肺泡结构大小不一、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融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均高于对照组,促炎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抗炎介质IL-10低于对照组;肝小叶中央静脉充血伴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轻度水肿、脾出现淤血、胃出现轻度糜烂、小肠黏膜萎缩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在COPD大鼠模型中,肝、脾、胃黏膜、小肠黏膜等消化道组织均出现充血、水肿、淤血、糜烂、炎症细胞浸润等炎症性病理改变,这些病变可能与COPD营养不良有关。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炎症 消化道病理改变
  • 简介:摘要长期服用激素所引发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成功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动物模型,有助于从根源上认识激素相关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为预防股骨头坏死(ONFH)的发生及塌陷奠定良好基础。虽然有很多学者选择不同的动物,采用不同的方法,致力于寻找与人ONFH病理变化相似的动物模型,但目前的现况不能令大家十分满意。本文总结了SONFH动物模型病理、影像学诊断及模型动物的选择、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SONFH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激素类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每组8只。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建立POI模型;对照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分别于术前2 h和术后12 h给予5 mg/kg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灌胃;对照组和POI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的心率变化,并在术后24 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后取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浓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前2 h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心率分别为(335±18)、(341±19)、(338±17)次/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8,P>0.05);手术开始、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POI组大鼠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7)次/分比(303±15)次/分、(379±21)次/分比(337±17)次/分、(389±21)次/分比(331±19)次/分、(397±21)次/分比(333±16)次/分,t=2.728、3.838、4.887、5.861,P<0.05],但β受体阻滞剂组心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OI组,且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8)次/分比(379±21)次/分、(359±18)次/分比(389±21)次/分、(365±20)次/分比(397±21)次/分,t=2.542、2.617、2.664,P<0.05]。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65.13±7.06)%、(41.20±4.64)%、(54.04±6.29)%,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6.939、2.874,P<0.05),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POI组(t=4.020,P<0.05)。POI组较对照组大鼠肠道炎性因子浓度明显升高[TNF-α:(182.13±17.45) pg/g比(98.35±10.98) pg/g、IL-1β:(66.27±4.88) pg/g比(52.33±4.49) pg/g、IL-6:(138.18±12.82) pg/g比(72.50±9.60) pg/g,t=9.953、5.147、10.049,P<0.05]、MPO活性明显增强[(37.56±3.95) U/g比(22.61±3.32) U/g,t=7.093,P<0.05];β受体阻滞剂组较POI组大鼠肠道炎性因子浓度明显降低[TNF-α:(121.99±13.11) pg/g比(182.13±17.45) pg/g、IL-1β:(56.04±4.83) pg/g比(66.27±4.88) pg/g、IL-6:(85.83±10.73) pg/g比(138.18±12.82) pg/g,t=6.750、3.647、7.672,P<0.05]、MPO活性明显减弱[(29.47±3.49) U/g比(37.56±3.95) U/g,t=3.757,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增强POI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功能,减轻术后肠道炎性反应,有助于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术后肠麻痹 胃肠动力 炎症 β受体阻滞剂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SD大鼠建立固定失血量失血性休克模型,并对失血性休克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通过股动脉置管术放50%或40%的全身血量血建立大鼠模型,首先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指标并进行生存分析(每组8只);然后在休克后的4、8、12 h收集40%失血量组大鼠的肺、肝、小肠及肾脏进行HE染色(每组6只)。结果40%和50%的放血量造成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从(90±5)mmHg和(93±4)mmHg降至(40±4)mmHg和(34±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分别从(330±35)次/min和(336±32)次/min升高至(478±36)次/min和(490±2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和50%放血后大鼠的血红蛋白和pH值明显降低,而乳酸值则明显升高。50%失血量组大鼠的24 h生存率显著低于40%失血量组大鼠(12.5%比100%,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后4 h大鼠急性肺损伤和小肠损伤最显著,失血性休克后8 h肝损伤最显著,失血性休克后12 h肾脏损伤最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了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性期的疾病状态,利用固定失血量的策略增加了该模型的可重复性,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模型,动物 病理学,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