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乳晕边缘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肿瘤的方法及优点。方法收集笔者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期间采用上述方式切除乳腺肿物患者82例,年龄在18-58岁。结果创口愈合良好,术后4-9天出院,无不良并发症。结论经乳晕边缘弧形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切口隐蔽性强,美容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乳房手术 经乳晕边缘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巨大胃肠间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无法完整切除的16例巨大胃肠间质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4岁(范围34-72岁)。肿瘤位于胃8例(50.0%),小肠5例(31.2%),直肠1例(6.3%),胃肠外2例(12.5%),所有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结果经过3-12个月的新辅助治疗,中位治疗时间6个月。腹部CT显示治疗前原发肿瘤直径为16.1±3.9cm;治疗后,肿瘤直径为13.3±2.4cm(P=0.039)。0例(0.0%)患者完全缓解,12例(75.0%)患者部分缓解,疾病稳定3例(18.8%),疾病进展1例(6.3%)。共11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8例R0切除,2例患者合并联合脏器切除(1例合并脾脏切除,1例合并胆囊切除),3例患者术后一年出现肿瘤复发、一例发生肝脏转移。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出现吻合口瘘。结论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无法完整切除的巨大胃肠间质患者安全可靠,能够明显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的完整切除创造条件。

  • 标签: 伊马替尼 新辅助治疗 胃肠间质瘤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49-03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的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颅咽管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颅咽管瘤 病理学类型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小儿舌部淋巴管注射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具体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治疗前准备,治疗时的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注射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后渗血出血的护理、呼吸道梗阻的护理、过敏反应的护理、发热的护理、防止溃汤的护理以及精神萎靡和胃肠道反应的护理。认为由于舌部淋巴管患儿治疗时不合作,难度和风险都较大,通过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平阳霉素 瘤内注射 小儿 舌部 淋巴管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和CT对肝脏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治疗的124例肝脏血管患者,其中男患者78例,占总人数的62.9%,女患者46例,占总人数的37.1%,年龄26~75岁(46.3±3.2)岁,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然后比较两组对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8.78%,其中2例未能定性诊断;对照组中CT平扫的检出率为82.26%,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95.16%,检测病灶均能定性诊断。B超和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都比较高且相接近;B超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的检出率(P<0.05);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高于CP平扫的检出率(P<0.05)。结论B超和CT对于诊断肝脏血管时,B超和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较高,但是CT对疾病的定性诊断率比B超高,B超诊断更适合对患者进行普通检查,而CT诊断更适合对患者进行确诊,所以两种方法应该相互结合使用。

  • 标签: B超 CT 肝脏血管瘤 诊断
  • 简介:十二指肠神经鞘是一种发生于十二指肠的胃肠道型神经鞘,为间叶来源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恶变概率较低。在术前影像学诊断过程中,胃肠道型神经鞘较为罕见,且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极为相似,误诊率较高。因此,提高影像科医师及临床医师对胃肠道型神经鞘,尤其对十二指肠神经鞘的认识非常重要。

  • 标签: 神经鞘瘤 影像科医师 临床医师 影像学诊断 术前影像学 误诊率
  • 简介:脑胶质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研究表明恶性胶质患者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中位生存期也仅一年左右[1,2].2003年Singh等[3]基于肿瘤细胞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相似性,以CD133为标志物,采用免疫磁珠法从胶质标本中分离出与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相似的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stemcells,BTSCs)

  • 标签: 微小RNA 胶质瘤干细胞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医师对其诊断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10-06—2011-05诊断及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相当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易被忽视,容易误诊,可误诊为内外科多种疾病。晚期死亡率较高。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体破裂前患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超声及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尽早选择联合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可以及早明确诊断,超声检查是检查夹层动脉的首选,为临床医生急救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夹层/诊断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肝血管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治疗分析。方法回顾总结50例肝血管患者经肝动脉行血管栓塞治疗后观察其并发症。结果栓塞后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40例,肝区胀痛35例,发热30例,肝功能异常4例。经过对症治疗1~7天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疗效满意。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栓塞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PSH)的CT特征,提高PS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PSH)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本组9例患者为中年女性,1例男性,7例位于肺下叶,3例位于上叶;CT大部分表现为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影,边缘光整,直径1.0-5.0cm,6例肿块内可见斑点状钙化;2例病灶边缘局部可见晕征,4例可见贴边血管征;增强扫描:增强后结节呈不均匀强化,有明显强化区和不强化区,与病理表现相一致。结论肺硬化性血管(PSH)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 标签: 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5%-55%,其中以Ⅲ、Ⅳ级胶质居多,占所有胶质的77.5%。恶性胶质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大范围彻底切除。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动脉内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研究显微手术加伽玛刀治疗巨大型听神经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92例巨大型听神经先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术后2-3个月对残余肿瘤行伽玛刀治疗,肿瘤边缘剂量为12-14Gy,5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结果随访6个月-10年,平均5.2年。肿瘤控制率96.7%;面神经功能保留率89.1%;听力保留率63.6%。结论显微手术加伽玛刀治疗巨大型听神经取得了良好的肿瘤控制率,减少了对面听神经的损伤。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伽玛刀
  • 简介:摘要探讨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影像学为胃粘膜下及胃壁肿块,境界欠清;病理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位于胃壁肌层呈侵袭性生长,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无明显坏死及核分裂像;表达SMA、Vimentin、Calponin等标记。结论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间叶性肿瘤,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类癌等进行鉴别;确诊依靠大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加密切随访。

  • 标签: 胃肿瘤 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肾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6-63岁,表现为肉眼血尿2例,腰腹痛6例,4例为体检发现;术前诊断为肾肿瘤9例,肾盂肿瘤3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母细胞。按照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研究组(NWTS)分期标准,本组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平均随访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8%。结论成人肾母细胞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主动脉夹层这一血管外科急危重症的发病率和检测发现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1,2]。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患者处于哪一个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可以将主动脉夹层起病时间在7天以内的病例归入为急性期;8~30天为亚急性期;超过30天为慢性期[3]。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亚急性期接受腔内修复术的死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亚急性期 腔内修复术 中国人口老龄化 影像学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以1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对以癫痫病为首发症状的胰岛素的症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为治疗此症提供依据,以免误诊误治。

  • 标签: 癫痫 胰岛素瘤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此鉴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4例患者入院后急诊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l例;1例患者为动脉再次破裂后行CTA检查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夹闭术2例,动脉夹闭术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药物保守治疗1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1例,死亡l例。结论对伴有颅脑外伤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注意考虑颅内动脉破裂的可能,以便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