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外伤后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后阴茎异常勃起患者血管栓塞术前后的声像图特征,超声观察阴茎海绵体动脉、窦状隙、动脉-海绵窦瘘及侧枝血管。结果治疗前5例表现为阴茎海绵体肿大、窦状隙扩张、彩色血流信号增多,海绵体动脉呈高速低阻型血流频谱、假性动脉瘤形成。治疗后5例动静脉瘘口闭塞,1例仍存在侧枝血管。结论超声对创伤后阴茎异常勃起具有较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 阴茎异常勃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搜集2009年7月以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疗效满意,效果良好。结论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保守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风险,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保守治疗 临床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改善眼外伤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32例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合并心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进行心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焦虑情绪的观察。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眼外伤患者的焦虑情况,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眼外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外伤性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1例外伤性感染病人应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后的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病灶清除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植皮或皮瓣转位修复后均愈合。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临床应用上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经济负担等,同时也减少了大量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外伤性感染 持续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特重型颅脑外伤死亡病例护理资料,旨在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方法;结果24例患者均发生脑疝,15例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9例未经手术治疗,13例合并吸入性肺炎,23例入院前血氧饱和度低于90%,经改善通气后22例血氧饱和度正常,1例合并气胸缺氧改善不明显。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30.6小时,未手术组生存时间为70.8小时。失血性休克10例,开放输液通道、扩容、监测中心静脉压护理后,9例休克纠正,1例未纠正。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是综合性的护理,需要管理好气道、输液通道、积极控制脑水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正确分析并处理至关重要。

  • 标签: 特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质量 继发性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臂丛阻滞麻醉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予氯胺酮4~6mg/kg臀部肌注实施基础麻醉,再予0.5%~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常规加入1∶20万肾上腺素,注药容量0.5~0.8ml/kg注入肌间沟。术中监测ECG、BP、HR、SPO2,记录追加氯胺酮次数、间隔时间,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术中患儿血压、心率、呼吸较平稳,追加氯胺酮时间平均间隔40min,追加次数0~5次,全组病例术中镇痛完善,经过顺利,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麻醉苏醒快,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小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是小儿手外伤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基础麻醉 臂丛阻滞 小儿 手外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门诊骨外伤X线诊断存有争议及纠纷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X线诊断有争议的21例病例,平均年龄为375岁,年龄最大68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X线诊断争议中有4例是属于技术因素,主要是由于骨折线因为受到摄影条件偏低的影响而导致无法显示出来,当我们对摄影参数较小改变之后,则显示出骨折线;4例为隐匿性骨折,通过短期随访或者加做CT之后,就能够正确诊断出来。同时,有2例不知道急性外伤与腰椎滑脱是否存在关系、2例不知道外伤是否导致出现椎缘骨、3例不知道椎体楔形变是陈旧性骨折还是急性压缩性骨折,全部都通过MRI检查或者CT检查较小明确诊断。2例漏诊通过复阅讨论,则可以有效确定诊断。结论为了有效地避免由于争议而引起的纠纷,应该对X线投照质量进行重视,同时加摄特殊部位,以克服X线的局限性,同时定期复查如肋骨处,而临床与影像技术的相互结合、人员之间、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是必需的。

  • 标签: 急门诊 骨外伤 X线诊断 纠纷病例
  • 简介:《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耳损伤致外伤性鼓膜穿孔构成轻伤。个别伤者为达到其某一目的,用自伤或伪造伤等手段使其损伤程度达到轻伤。在自伤或伪造伤案例中,外伤性鼓膜穿孔既简单容易又隐蔽,痛苦程度轻,愈合快,愈后对听力的影响不大。因此,自伤或伪造伤形成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出现率较高,作者在检案中遏7例。通过对穿孔形态观察,分析其成因及损伤时间,总结出鉴别伪造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方法。

  • 标签: 外伤性 鼓膜穿孔 法医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膝关节外伤后,运用MSCT的优势对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本组48例病例中,股骨下端骨折13例;胫腓骨上端骨折21例,合并腓骨小头骨折10例;髌骨骨折9例;关节积液4例;软组织内血肿1例。结论MSCT对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膝关节骨折的具体情况及分型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依据。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更好地护理脑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4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呼吸窘迫综合征缓解更快,患者焦虑程度降低,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给予我院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呼吸窘迫情况,并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值得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综合护理对于脑外伤患者而言,本身的伤残率以及死亡率相对较高,如果脑外伤后并发了急性呼吸窘迫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外伤性脾破裂132例,脾切除术前查血小板,术后每2日连续查血小板,持续2~6周,术后血小板上升至450~500×109/L者,使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直至血小板降至400×109/L以下停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大多数在药物处理后2~6周降至400×109/L以下。无1例血栓形成或死亡。结论外伤性脾切除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小板升高,血小板计数和血凝四项应作为常规监测指标,及时正确的抗凝治疗可避免继发血小板增多而引起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 标签: 脾切除术 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保脾治疗方法。结果46例病例中保守治疗21例,保脾手术治疗25例,2例死亡,余痊愈。结论保脾治疗为外伤性脾破裂的首选治疗方案,很好的维持了脾的生理功能。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保脾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金山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提出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方法按照《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常规》中“托幼机构意外事故报告方法”统一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将2008-2012年全区托幼机构上报的事故发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事故平均发生率为0.099%。事故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意外伤害类型以跌伤造成的缝针居第一位;5-6岁组事故发生率最高。结论“托幼机构意外事故报告方法”的统一执行,能有效地对托幼机构意外伤害进行管理;加强安全知识培训与宣传,提高保教人员及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 标签: 托幼机构 儿童 意外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护理路径方法急救,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急救方法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急救成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45例,急救时间(17.64±9.37)min,急救费用(216.05±58.28)元,住院时间(17.03±6.74)d,住院费用(27136.80±8736.26)元,急救成功率93.33%,并发症发生率22.22%;观察组45例,急救时间(28.45±11.23)min,急救费用(341.52±141.86)元,住院时间(23.96±5.31)d,住院费用(27341.93±4976.18)元,急救成功率75.56%,并发症发生率37.78%;观察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急救时间、急救费用、住院时间、急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应用护理路径能够大幅缩短急救时间,节约急救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急救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外引流连续监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分析外引流与颅内压下降之间的时间量效相关性,明确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护及常规监护组,颅内压监护组常规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常规监护组平均24复查血常规、电解质、渗透压及头部CT扫描来检查颅内情况变化。结果颅内压监护组给予脑室内置管监测颅内压,置管后外引流脑脊液患者26例。常规监护组30例,给予甘露醇18例,给予过度通气12例。颅内压监护组颅内压低于15mmHg患者11例,常规监护组由于未监测颅内压,情况不详。颅内压监护组颅内感染患者3例,常规监护组未见感染。颅内压监护组脑室扩大患者2例,常规监护组脑室扩大13例。颅内压监护组渗透压低于320mOsm/kg患者22例,常规监护组10例。两组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颅内压监护组预后好转24例,预后差11例,常规监护组预后好转16例,预后差15例,颅内压监护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监护组。结论颅内压监护连续监测颅内压动态变化,并及时外引流脑脊液治疗颅内压升高,临床效果可靠。

  • 标签: 颅脑外伤 检测 颅脑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以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失语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8例脑外伤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0.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有效治愈率达90.7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采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失语症效果更佳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压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脑外伤失语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引流对防治颅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颅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做椎管引流与未做椎管引流发生慢性脑积水的概率分别为10.3%和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引流次数<4与≥4发生慢性脑积水的概率分别为83.9%和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后≤5天与>5天开始做椎管引流发生慢性脑积水的概率分别为22.6%和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早期多次椎管引流对于防治颅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椎管引流 颅脑外伤 慢性脑积水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