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1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其中急性前壁、急性前间壁心梗10例,急性下壁心梗4例.结果14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前降支8例,回旋支3例,右冠脉4例,13例患者(92.9%)介入治疗获得成功,置入支架15枚,全部获得TIMI血流3级.1例因术中发生室颤,经除颤转为窦性心律后家属放弃手术未能成功.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是积极有效的,安全高,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死亡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 简介:近年发现P波离散度是预测房心律紊乱,阵发性房颤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QT离散度的研究及报道较多,而P波离散度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近年我院的50例AMIP波离散度进行测量分析,其中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探讨P波离散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塞 P波离散度 冠脉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2月至2001年12月10年间所有70岁以上AMI住院患者,共168例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70岁以上AMI患者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明显有关,起病时多无典型心绞痛,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症状.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的AMI,起病常不典型,全身合并症多,并发症和病死率高.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老年AMI患者,往往是多支病变,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严重,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提早出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无合并症老年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和可行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心肌梗死患者 老年急性 无合并症 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我科于2001年8月2002年5月收治2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后分别给予尿激酶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 静脉溶栓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对房室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29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46例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的4.6倍。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主要影响心室结,使之缺血、水肿,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机率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主要影响房室束,使之坏死,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几率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 房室传导阻滞 血液动力学
  • 简介:近10多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医疗,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也证实了溶栓疗法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了AMI的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间,采用院前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2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院前急诊 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 AMI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左射血分数在降低心梗猝死的关系。方法采用时域定量分析法(SA—ECG),首选12导联心电图、心向量图、测定VLP波叠加多次后清除数;测定左射血分数。结果EF<40%,VLP>40%时,心猝死发生率极高。结论VLP与EF在判断心肌梗死性猝死中意义较大。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左室射血分数 心肌梗死 猝死 相关性
  • 简介:由于老年人痛觉阈的增高、敏感性和反应降低,所以患病时常缺乏特有的疼痛症状。尤其表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上,其临床表现和中年人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很不典型,因而容易造成误诊,影响治疗和预后。我院自1995~1997年共收治老年人无痛心肌梗死9例,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 标签: 老年人 无痛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首发症状 临床表现 中年人
  • 简介:目的:对老年患者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影响因素进行观察。方法:13服不同剂量睁潍平、慢心律、胺碘酮进行试验,比较观察各组出现的副作用。结果:心律平组药物疗效及副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不受年龄的影响:慢心律组的疗效与剂量有关,副作用与年龄有关:胺碘酮的疗效及副作用与药物剂量、年龄均呈正相关。讨论:老年患者普遍肌肉组织减少,使心律失常药物及代谢产物分布容积下降:肝肾功能降低导致药物代谢及排泄降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药物副作用的敏感性增强: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接受其它多种药物治疗,通过药物相互作用,使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律失常 药物疗效 副作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与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可有效减轻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胸外科 开胸术后 心律失常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