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经常规护理,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再综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及时抢救、积极采取综合有效护理措施,极大提高了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死亡6例,死亡率为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例在急诊科发生室颤除颤无效死亡,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猝死率高,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情况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5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率失常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6例,治疗有效的10例,治疗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7例,治疗有效的12例,治疗无效的8例,总有效率为70.37%,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能够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J波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资料的心电图结果分为J波组与非J波组,对患者J波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J波,发生率为12.5%,同时J波组与非J波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80%,44.8%,两组患者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的J波进行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J波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伴有恶性心律失常,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旦要加强心电监护,保证进行及时的电复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J波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在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共2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胺碘酮治疗,静脉滴注时间维持24h,比较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及血压等变化情况,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患者用药后24h心率为(78.5±12.0)次/min,与用药前相比,心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变化情况不明显(P>0.05);20例(90.9%)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完全控制,并在1d内转为窦性心律。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律失常时,可以采用静脉胺碘酮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钾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罪犯血管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12h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ml,测血钾浓度,做18导联心电图.患者均同意做急诊介入治疗,给予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急性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钾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罪犯血管及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的血钾浓度最低,左回旋支血钾浓度最高,右冠状动脉的血钾浓度位于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之间.左前降支病变与左回旋支病变血钾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回旋支病变血钾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低血钾组与正常血钾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是左前降支的发病早期最容易合并低血钾,预后普遍较差.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低血钾易发生心律失常.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钾浓度 冠状动脉造影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血管紧张素II的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8)、心肌梗死组(n=8)和缬沙坦组(n=8)。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梗死组和缬沙坦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缬沙坦组术后第二天用缬沙坦(10mg·kg^-1·d-1)灌胃,三组共喂养12周。三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前、梗死12周后记录左心室内、中、外层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MAP),并记录心肌梗死12周后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次数。结果:1.心肌梗死12周后,缬沙坦组速/室颤(VT/VF)的发生次数较心肌梗死组显著减少[(3.1±0.8)次比(12.7±1.5)次,P<0.05];2.心肌梗死组左三层心肌细胞从MAP起始到复极完成90%的时间(APD90)较心肌梗死前明显延长[(259.2±22.1)ms,(288.0±25.8)ms,(244.6±22.6)ms比(230.1±23.2)ms,(244.2±23.4)ms,(229.0±21.7)ms,P<0.05或<0.01];缬沙坦组左三层心肌细胞APD90与心肌梗死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均>0.05);且心肌梗死组跨壁复极离散度(TDR)较假手术对照组、缬沙坦组明显延长[(37.2±10.2)比(18.8±6.2)比(23.9±7.7),P<0.05或<0.01];缬沙坦组与假手术对照组之间TD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口服缬沙坦明显降低兔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这可能与改善兔心肌梗死后跨壁复极离散度有关。

  • 标签: 心肌梗塞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缬沙坦
  • 简介:摘要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所有患者均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处理,对照组予胺碘酮首剂150mg+0.9%氯化钠溶液20ml,l0min内静脉滴注,间隔l0—15min可重复,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6h,之后依病情减少剂量至0.5mg/min,直至仅出现偶发期前收缩,停止静脉给药,改口服胺碘酮600mg/d连续7d,此后改400mg/d连续7d,最后改为200mg/d维持治疗1个月,再减至100mg,1次,d,每周5d,间歇2d,维持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1袋(9g)/次,3次/d,维持6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2%;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治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稳心颗粒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室心律失常病人来诊后要快速做初始评估,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心律。恶性心律失常,根据病人病情及心电图情况处理对策有所不同。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病在心律失常治疗的作用不同。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危险分层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STEMI患者22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并分组:Ⅱ级缺血组135例,Ⅲ级缺血组90例.两组患者在发病12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及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Ⅲ级缺血组人院时ST段抬高幅度(ΣST)大于Ⅱ级缺血组[(0.84±0.57)mV比(0.44±0.35)mV],溶栓后2hΣST仍大于Ⅱ级缺血组[(0.50±0.23)mV比(0.11±0.06)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溶栓后2hST段回降≥50%的比例低于Ⅱ级缺血组[56.7%(51/90)比83.7%(11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峰值高于Ⅱ级缺血组[(363±105)U/L比(212±9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8.9%(17/90),高于Ⅱ级缺血组的11.1%(15/1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ΣST、Ⅲ级缺血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而Ⅲ级缺血的预测意义最强(OR=0.185,P=0.000).结论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呈Ⅲ级缺血,溶栓后易出现ST段回降不良,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心性 缺血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近期收治的56例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并发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结果两组梗死部位、闭塞动脉、TIMI血流分级、AMI前心绞痛、合并心衰或休克、6h内介入治疗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梗死部位、闭塞动脉、TIMI血流分级、AMI前心绞痛、合并心衰或休克、6h内介入治疗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所以临床对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时要预防以上因素,避免心律失常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并发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8例,将其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QTd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QTd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稳心颗粒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洗胃治疗和心电监护,根据患者的心电图检测情况对心率紊乱症状进行及时的纠正。采用硫酸镁、利多卡因、电除颤及氯化钾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本研究中3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治疗后,2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乌头碱的中毒时间与治疗早搏消失时间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乌头碱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对患者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乌头碱中毒 室性心律失常 硫酸镁 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及溶栓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呈显效的有79例(82.29%),呈有效的有10例(10.42%),呈好转的有5例(5.21%),死亡的有2例(2.08%);成功溶栓者共89例,成功率为92.7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做到及时送诊的同时,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0-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如何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内科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人民医院内科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一年间收治的五十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二十五例观察组与二十五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采用针对护理,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以专业内科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一般治疗,观察组给予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23例观察组中21例溶栓成功,成功率为91.30%,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溶栓治疗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给予基础治疗和尿激酶的溶栓治疗,对照组27例仅接受基础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2%,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的溶栓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促进心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胺碘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属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阻滞剂,能终止各种室上性和快速心律失常,无论对自律增加、触发活性或折返激动都有效1。我科ccu于2013年1月-20l4年1月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58例,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