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DVT)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64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实验组则给予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干预。干预后统计并对比两组DVT发生率,伤肢肿胀改善程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d伤肢肿胀程度均明显缓解,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科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干预,能够显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度凝结状态,对预防DVT、缓解伤肢肿胀、减轻患者痛苦均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护理 疏血通注射液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延续护理在下肢静脉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患者50例,所有患者根据入院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均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延续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护理在下肢静脉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临床治疗方案,为骨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2016年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创伤手术患者,根据有无静脉分为30例实验组以及2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实验对象病因、手术外在因素以及下肢静脉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实验对象内在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对象手术时间外在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配合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综合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导致骨科创伤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因素较多,包括手术时间、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疾病等,需要在综合内外在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 DVT)形成的价值,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 2014年 12月到 2016年 6月期间收治的 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术后进行患侧穿抗血栓弹力袜 及 小腿按摩,康复组患者术后进行穿抗血栓弹力袜 及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周股静脉流峰速度以及下肢 DVT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术后 1周股静脉流峰速度优于术前、参照组术后 1周, P<0.05。另外,康复组患者下肢 DVT发生率为 3.3%,参照组患者下肢 DVT发生率为 23.3%,康复组 DVT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双侧足踝运动、股四头肌长收缩运动、深呼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以降低术后下肢 DVT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身体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峰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术,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及肺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期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静脉形成率,促进了患者恢复,使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消化道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于病情稳定后1周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于病情稳定后24h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第8d、15d的DVT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予以统计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第8d、15d的DVT发生率分别为2.4%、2.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1%、19.5%,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患者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者DVT的形成,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活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行基础活动干预,早期组行早期活动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下肢静脉形成率以及干预前、后的股静脉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早期组的下肢静脉形成率1例(1.72%)显著低于常规组7例(12.07%),两组干预前的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早期组的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活动干预,不仅能够降低下肢静脉的形成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平均速度和血流峰速度。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骨科下肢术后静脉(DVT)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中76例进行观察,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6.32%、72.34±10.27分,相较于观察组患者的效果,P小于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患者术后下肢静脉预防过程中采用抗血栓泵,分析临床作用。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所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4年1月-2017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20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预防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预防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抗血栓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术后下肢静脉概率显著性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利用抗血栓泵有利于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下肢静脉概率。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用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2014年02月—2016年05月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下肢静脉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为15例,30例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抗凝治疗;研究组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恢复时间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2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形成患者治疗中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介入性溶栓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还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介入性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下肢静脉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下肢静脉患者10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于我院非下肢静脉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进行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组下肢各静脉内径及血流信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流速度均较观察组明显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可以通过观察静脉内径的改变及局部血流速度的改变情况对其进行诊断,诊断效果显著,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管超声 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于 PICC 置管后静脉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1 月间在我院行 PICC 置管后出现静脉的病患中抽出 100 例,将其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 50 例,常规护理组病患行普通病房护理,而护理干预组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干预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是 100% ,而常规护理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是 78% ,两组比较存在差异。结论:对 PICC 置管后出现静脉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PICC 置管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下肢静脉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观察组超声检查结果;并对比两组下肢静脉管径测量结果。结果47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均为下肢静脉,检出率为100.00%,其中下肢静脉分布部位分别为股总静脉(25.53%)、股浅静脉(21.28%)、腘静脉(23.40%)、胫后静脉(19.15%)、腓肠肌静脉丛(10.64%);观察组下肢静脉管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检测有利于提高下肢静脉检出率,并可通过声像学表现对病情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治疗护理方法,探究该方法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概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中抽选13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71例)与对照组(64例),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治疗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发生情况为2.82%,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生情况为20.31%,实验组患者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术后静脉流速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5.7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6.56%,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治疗护理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减少静脉形成概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治疗 护理方法 宫颈癌手术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静脉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与预防性护理联合用于ICU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03月至2017年07月我院ICU病房9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n=46例)和实验组(n=46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VT风险因素评估表评估并联合启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ICU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对照组股静脉流速(20.502.10)cm/s、腘静脉流速(15.103.40)cm/s均低于实验组(27.003.20)cm/s、(21.703.3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DTV发生率(32.61%)高于实验组(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风险因素评估表、预防性护理合并推行于ICU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静脉回流,避免DVT,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 预防性护理 ICU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所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其本院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基础上的针对性预防护理。由此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的状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1.67%(1/6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6.7%(10/60),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75%),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其产生下肢静脉症状的产生,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极大的降低了护患纠纷的产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静脉(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于术后第7天记录两组患者Homan征、Neuhof征和DVT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Homan征阳性率、Neuhof征阳性率、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股骨颈骨折 老年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率4.9%,对照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率19.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预防静脉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出现下肢骨折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的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常规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静脉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静脉形成率,减少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