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下肢静脉(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1日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DVT的护理方法;以同科室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1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DVT,对比两组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22.0%)发生DVT,其中有2例死亡,1例为40%烧伤患者,无DVT症状出现,伤后20 d因PTE死亡;1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实验组中无患者发生DVT,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烧伤植皮术后患者下肢DVT形成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烧伤 深静脉血栓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来预防下肢静脉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 80 例入院时未形成下肢静脉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气压治疗仪干预。对比两组静脉的发生率,进行为期 4 周的观察。 结果 观察组预防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静脉有效率 ( 97.50% )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小于 0.05 )。 结论 气压治疗仪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下肢静脉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脊髓损伤 预防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寻找早期、敏感的DVT预测和干预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26例,平均年龄(62.5±12.9)岁,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测及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析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确定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不考虑时间影响凝血机制的总体情况下年龄、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DVT的危险因素。依据时间分层分析,发病3 d内R值降低(OR=0.58,95%CI:0.40~0.84)及FDP升高(OR=1.17,95%CI:1.02~1.33)是DVT的危险因素,截断值分别为5.35 min、3.57 mg/L;3 d后D二聚体(D-dimer)升高(OR=2.73,95%CI:1.53~4.86)是DVT的危险因素,截断值为0.39 mg/L;7 d后D-dimer升高是DVT的危险因素(OR=2.57,95%CI:1.32~5.03),截断值为0.76 mg/L。排除FDP原发纤溶及D-dimer继发纤溶影响:发病3 d内DVT危险因素为血栓弹力图(TEG)的R值降低及高龄;发病3 d后及7 d后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影响DVT的关键因素不同,3 d内R值降低是DVT形成预测指标;FDP、D-dimer是评估血栓形成的指标,作为预测指标欠妥。

  • 标签: 脑梗死 深静脉血栓 预测指标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预防性优质护理对高龄淋巴化疗瘤患者下肢静脉形成 (DVT) 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连续纳入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14 例高龄淋巴瘤分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7) 和对照组 (n=57)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 察组给予预防性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 DVT 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 24h , 7d , 15d 天后下肢 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前,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并无差异 (P > 0.05) 。护理后,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较之前下降,且观察组分数比对照组低 (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96.49%vs82.46% , P < 0.05) 。结论预防性优质护理可降低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肢 DVT 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使患者保持身心良好的状态。

  • 标签: 淋巴瘤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本中心数据显示,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下肢静脉形成发病率高,但因临床检查条件参差不齐、诊疗重心有差异,致其诊断率偏低,肺栓塞诊断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重型COVID-19孤立性远端静脉患者,突发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导致肺炎好转时呼吸道症状却加重,提示肺栓塞可能是炎症风暴之外的另一促使病情骤变的因素,亟需重视静脉栓塞症的防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患者预防下肢静脉( 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 80例老年脑梗患者均为本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接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 40例)与观察组( 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 8日及护理后 15日下肢静脉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 17.50%与 20.00%,观察组分别是 2.50%与 .50%,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 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下肢静脉发生率降低。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 脑梗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密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术后5 d、7 d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患肢肿胀程度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干预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40例是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40例是研究组,应用术中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 7 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参照组 35 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35 例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 P<0.05 。 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自2018年1月开始,2020年1月结束,期间将70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研究期内完成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7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在围术期接受低分子肝素钙干预,后者在围术期接受桃红四物汤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患者的血沉,红细胞压积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血沉与红细胞压积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沉与红细胞压积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0d开始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差异较大,术后20d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42%,两组对比(x2=13.2464,p=0.0002)。结论:桃红四物汤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静脉的发生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股骨粗隆间骨折 早期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静脉形成风险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纳入研究的患者是80例,分成基础护理组、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组,两组人数分别是40例,比较成效,即观察下肢静脉形成率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患者的下肢静脉形成率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术中干预组明显的优势于基础护理组,p

  • 标签: 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择我院 76例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则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集束化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集束化护理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的日数短于常规护理组, P< 0.05。集束化护理组 D-二聚体监测水平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集束化护理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肯定,可缩短下床时间,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静脉发病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下肢静脉预防效果 。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7 月~ 2020 年 04 月收治的 78 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39 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式给予下肢静脉形成预防干预;对照组( 39 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给予下肢静脉形成预防干预;就组间下肢静脉率、不同时间段小腿周径以及大腿周径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率( 7.69% )低于对照组( 41.03% )明显( P<0.05 );护理前,护理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小腿周径、大腿周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护理后,护理组小腿周径、大腿周径均低于对照组明显( P<0.05 )。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方式的充分运用,可使得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发生充分减少,并同时将 小腿周径以及大腿周径显著降低,最终实现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长期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小腿周径 大腿周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术后下肢静脉 (简称 DVT)形成和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84例自 2019年 3月 -7月在本院实施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综合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综合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下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降低DVT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缓解疼痛感。

  • 标签: 脊柱骨折 综合康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骨科开展"脊柱骨科术后患者静脉预防及管理循证实践方案"的循证准备情况,识别开展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以促进证据的成功转化与应用。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循证护理实践准备度评估量表(CREBNA)对骨科16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REBNA总得分为(135.99 ± 14.52)分,占满分的87.10%,各分量表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环境分量表(4.44 ± 0.67)分、证据分量表(4.41 ± 0.60)分和促进因素分量表(4.31 ± 0.69)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循证实践了解程度是量表总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中循证护理实践准备度较好,当前环境有利于循证实践方案的开展,在证据应用前管理者应明确变革中的障碍因素,制订个体化干预措施促进证据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证据应用 循证实践准备度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骨科加速康复中对预防手术患者并发静脉形成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 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6月 -2019年 7月间,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常规组,一组为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的整体组,每组各 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整体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整体护理 加速康复 预防效果 手术患者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下肢静脉(DVT)的病因特征与症状特点,探讨改进临床老年人DVT护理实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入住该院的DVT患者268例的临床资料,均经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证实。确定DVT的年龄段分布并比较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病因与症状表现差异。结果①DVT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为61~70岁,占总体患者比率25.7%;以60岁为老年的界值,老年患者为161例,患病比率为60.1%。②与非老年人组对比,老年患者合并中风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血管病史以及卧床制动史发生下肢静脉的比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老年人组比非老年人组有更高的比率表现正常皮肤温度(62.1%比49.5%,P=0.042)。结论老年人是DVT的防治护理工作重点对象,提升老年人DVT的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难点和重要挑战。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