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分配公平性主要探讨人们如何平衡个体和群体的需要、何谓公平分配以及如何公平分配,是幼儿道德发展的紧要内容之一。学龄前儿童公平分配行为的发展非常复杂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关系、资源不平等、情绪、心理理论等。其中,心理理论作为学龄前儿童理解自己及他人知觉、情绪、愿望和信念等心理状态的能力,是分配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社会认知基础。随着心理理论的发展,幼儿可能会更多地考虑他人的观点、欲望和情感,从而更关心他人的福利,这促使学前儿童做出与分配公平性有关的决策。

  • 标签: 心理理论 公平分配 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对参与集群行为的网民心理特征及由此影响下的网络围观、信息爆料、行动动员等集群行为表现,应合理引导,加强正面教育,更要做到信息公开真实、及时,并使网民诉求能畅通表达,以提升网络集群行为应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标签: 网络集群行为 网民心理特征 应对
  • 简介:一、导言笔者最初是在2004年3月与进行共同研究的爱知大学的同事高明洁先生一起访问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访问期间,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马平先生陪同对清真寺进行了重点考察.为此,通过对回族进行的现场观察,我不仅掌握了有关中国回族和伊斯兰的一些知识,同时还获得了能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同仁们进行交流的非常宝贵的机会.此外,在此行结束返回日本之后,还在爱知大学听了正在日本访问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吴海鹰院长作的"回族对中华文明之贡献"的报告.

  • 标签: 心理学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04年3月 社会科学院 行为 现场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结论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 标签: 睡眠 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谈论“国民性”,首先要提起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因为这篇小说是作者试图“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鲁迅语)。鲁迅的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引发了读者对国民性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作品情节的结构化分析,探寻国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 标签: 鲁迅 小说 国民性 情节结构 民族精神
  • 简介:所谓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制度和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的行为,它包括中学生违反社会公德和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过去,凡是具有不良行为或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都把他们开除并推向社会,从而给社会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

  • 标签: 不良行为 学生 心理分析及对策
  • 简介:〔摘要〕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因为它面临的对象是一个生理上已趋于成熟,心理上却十分脆弱,知识经验缺乏,个性发展差异很大的群体。为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教育理论,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艺术和教育水平。

  • 标签: 〔〕对策方法行为中学生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科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研。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心理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调查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SDS评分与S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理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可缓解负面情绪,增加满意度。

  • 标签: 心理科 认知行为 治疗效果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为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学校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实际的教育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度。本文立足于现实,先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具体影响,然后论述了操作性比较强的几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方法。希望通过本篇文章,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也为各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体应用方法的参考。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行为 应用
  • 简介:摘要大学生偷窃行为的发生,给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学风建设,给个人,甚至是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就是对大学生的偷窃行为心理上的分析和教育策略的探究。

  • 标签: 偷窃行为 大学生 心理 教育策略
  • 简介:积极的异性交往有利于中职生情绪情感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建立清晰的自我感知,有利于促进中职生的社会化进程,为早日成为应用型人才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中职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异性交往问题,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和工作体会,从中职生的恋爱观角度对中职生异性交往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讨。

  • 标签: 中职生 异性交往心理 异性交往行为方式 青春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用以提高民警的基础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通过心理行为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从而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 标签: 心理行为 训练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公安民警
  • 简介:教师具有积极的个性和情绪管理能力是从事学前教育的一种基本要求。在日常教育情境中"矛盾冲突"是引发教师消极情绪的主要因素,如何应对"矛盾冲突"是教师教育行为优化的关键。教师自身的积极情绪对化解"矛盾冲突"能起到推动作用。高积极情绪率可以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科学化及适宜性的程度。

  • 标签: 教师教育 积极心理 教育行为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调查。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青春期女学生作为本次研究案例。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增订版当中的113条行为问题条目和自行设计的部分一般情况问卷实现问题调查。统计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结果10至12岁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0.00%)显著低于12至16岁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16.67%),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10至12岁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最高因子为社交退缩,其次分别为性问题、体诉、分裂强迫以及抑郁。12至16岁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最高因子为体诉,其次分别为分裂强迫、不成熟、抑郁。将量表当中的所有条目总分数相加之后进行对比,发现分数最高的主要的因子为喜欢争论、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持久、害羞与胆小;班级成绩当中排名上、中、下的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3.04%、13.04%、16.12%,数据差异不显著,但是班级成绩排名靠后的女学生行心理行为发生率最高。结论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不同行为因子的检出率在不同青春期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成绩存在一定影响,需要提高对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青春期女学生 心理行为问题 调查
  • 简介:心理理论是一种对不可观察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并基于此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的能力。个体拥有同情利他,适应文化环境,能自己对自我及他人内心归因,与他人合作、竞争、操控他人等能力,少不了心理理论的作用。所以培养心理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总结以往培养心理理论的方法,讨论其不足,提出另一种新颖的方法——行为同步法。介绍音乐和舞蹈与其的关系及实施方法,行为同步怎样影响心理理论的机制,以及其对心理理论及相关领域的影响。最后,讨论一下行为同步研究的未来研究走向及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启示。

  • 标签: 心理理论 干预 行为同步
  • 简介:摘要:新形势下对于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来说,受到语言环境和中西方环境的双重影响,无论是学习及思维方式有很大改变,在道德观和价值观上也相应变化,从而心理、思想、行为上,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出现政治立场动摇、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等也严重问题。基于此,本文重在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相对应的引导策略。

  • 标签: 高校外语专业 学生 心理 思想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