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院内腹腔镜子宫手术者,样本量保持在68例,有34例行腰方肌阻滞麻醉,有34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前者为实践组,后者为一般组,手术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观察镇痛效果,评估恢复情况。结果:轻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2.94%)比一般组(29.41%)高,重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88%)比一般组(26.47%)低,P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快速康复 运用价值 腰方肌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入住我院接受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9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实验组患者采取超声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阻滞成功率和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镇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实施超声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阻滞成功率,增强镇痛效果。

  • 标签: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神经痛 阻滞成功率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旨在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研究选择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选择在此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前后顺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前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麻醉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恢复排尿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h,两组的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h及术后24h,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是下肢骨折手术中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能够改善手术的各项指标,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下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共5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取不同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各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各阶段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指标在各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可形成更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双侧竖脊肌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不同运用效果。方法 :回顾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99例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A组(全身麻醉)、B组(双侧竖脊肌阻滞联合全麻)和C组(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每组33例,对比三种方式的运用效果。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A组,B组瑞芬太尼用量、低血压发生率高于C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和B组(P>0.05)。结论: 面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我院给予双侧竖脊肌阻滞联合全麻,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预后修复。

  • 标签: 双侧竖脊肌阻滞 连续硬膜外阻滞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运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对减轻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中疼痛的作用.方法选择93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表法分为三节段阻滞组、单节段阻滞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31例,分别用1%利多卡因阻滞患侧单节段腰神经后内侧支及以手术节段为中心的相邻三节段,并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术中及术后3dVAS评分比较,三节段阻滞组<单节段阻滞组<对照组(P<0.05);三组通道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比较,三节段阻滞组<单节段阻滞组<对照组(P<0.05);三组手术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神经后内侧支以手术节段为中心的相邻三节段阻滞能减轻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中的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效果.关键词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椎间孔镜手术;疼痛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82-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C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组(T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RSB组(R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和RSB组(S组),每组30例。比较四组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满意度评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和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组、R组和C组[(1.09 ± 0.23) mg比(1.49 ± 0.21)、(1.47 ± 0.26)和(1.48 ± 0.23) mg,(543.53 ± 41.78) mg比(618.96 ± 37.21)、(598.67 ± 37.86)和(607.87 ± 36.93) mg,(3.52 ± 2.03)次比(5.47 ± 1.83)、(6.63 ± 2.08)和(9.77 ± 2.16)次],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和C组[(18.13 ± 3.22)分比(21.43 ± 2.42)和(21.44 ± 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管时及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C组和R组,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6.67%(2/30)比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RSB可减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围手术期疼痛,效果优于全凭静脉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或RSB。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和腹橫筋膜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对照表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组,46例)和腹橫筋膜阻滞组(T组,41例)。全身麻醉前,Q组接受双侧QLB,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T组行双侧TAPB,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术后2、12、24、72 h静息及活动时内脏痛VAS评分和切口痛VAS评分,记录术后24 h吗啡用量、自控镇痛首次推注时间、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患者术中瑞芬太尼药物用量、PACU时长,记录患者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穿刺部位感染、下肢无力或麻痹、内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记录最近1周患者的平均VAS疼痛评分。结果87例患者完成试验。Q组术后24 h吗啡用量低于T组(P<0.05),自控镇痛首次推注时间长于T组(P<0.05),术后2、12、24 h静息和活动时内脏痛VAS评分低于T组(P<0.05),术后24 h静息时切口痛VAS评分低于T组(P<0.05),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早于T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PB比较,QLB的术后镇痛时间更长,对于内脏痛的镇痛效果更佳,缩短术后患者排气及排便时间,具有促进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后恢复的效果。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橫筋膜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120例。根据镇痛方式分为两组。收肌管组64例术后行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股神经组56例术后行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统计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 h,两组静息状态、运动状态VAS评分高于术后3 h(P<0.05)。术后24、28 h,两组静息状态、运动状态VAS评分呈下降趋势。术后1、3、7 d,两组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逐渐升高,且收肌管组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同时间点的股神经组(t=5.92、6.410、7.843、5.502、6.829、9.9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011,P=0.916。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采用收肌管阻滞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快,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 标签: 阻滞 收肌管 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M(Q1,Q3)]为53(43,6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对照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复合全身麻醉+PCIA组(联合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时的疼痛强度数字(NRS)评分;首次疼痛时间和术后首次按压自控镇痛装置时间;术中瑞芬太尼总消耗量、术后24 h和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在麻醉恢复室及术后4、8、12、24 h的NRS评分分别为(2.1±1.7)、(1.7±1.5)、(1.5±1.4)、(1.5±1.3)、(1.7±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2.0)、(3.2±1.4)、(2.7±0.9)、(2.8±0.9)、(2.4±0.8)分(均P<0.05);联合组术后36、48 h NRS评分分别为(1.8±1.6)、(1.6±1.2)分,对照组为(2.2±0.9)、(2.1±0.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首次疼痛时间及术后首次按压自控镇痛装置时间分别为(573±174)、(962±313)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3±6)、(135±41)min(均P<0.05)。联合组术中瑞芬太尼总消耗量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分别为(410±129)、(14±4)μg,均少于对照组的(580±225)、(21±11)μg(均P<0.05);联合组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为(29±11)μg,对照组为(36±14)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联合组术后头晕发生率为6.7%(1/15),低于对照组的40.0%(6/15)(P=0.031);联合组恶心、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6.7%(1/15)、0,对照组分别为20.0%(3/15)、6.7%(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减少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疼痛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神经Ⅰ型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C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组(T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RSB组(R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和RSB组(S组),每组30例。比较四组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满意度评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和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组、R组和C组[(1.09 ± 0.23) mg比(1.49 ± 0.21)、(1.47 ± 0.26)和(1.48 ± 0.23) mg,(543.53 ± 41.78) mg比(618.96 ± 37.21)、(598.67 ± 37.86)和(607.87 ± 36.93) mg,(3.52 ± 2.03)次比(5.47 ± 1.83)、(6.63 ± 2.08)和(9.77 ± 2.16)次],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和C组[(18.13 ± 3.22)分比(21.43 ± 2.42)和(21.44 ± 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管时及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C组和R组,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6.67%(2/30)比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RSB可减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围手术期疼痛,效果优于全凭静脉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或RSB。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应用于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于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肾癌根治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ESPB组(48例)和TPVB组(49例)。ESP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ESPB,TPV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PVB,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拔管时,两组患者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24、48 h,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TPVB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P<0.05)。推入手术室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皮时、拔管后,TPVB组的HR、MAP水平均低于ESPB组(均P<0.05)。结论肾癌根治术应用超声引导下TPVB的镇痛效果更好,总体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癌根治术 麻醉药,局部 椎旁 竖脊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缘下TAPB组(T组)和QLB组(Q组)。全身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B或QLB,两组每侧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术后48 h地佐辛注射液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长。结果Q组术后2、4、6、12 h静息状态及术后2、4、6、24 h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迟于T组(P<0.05),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术后48 h地佐辛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Q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低于T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T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肋缘下TAPB比较,QLB可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与多点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在开腹肝脏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开腹肝脏手术的患者60例(手术切口均为经典反"L"型切口),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TP组)和多点肋缘下TAPB组(TA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TP组行双侧T7-T8和T8-T9 TPVB, TA组行双侧肋缘下和经典肋缘与髂前上棘之间的TAPB,共4个阻滞点。记录并比较两组阻滞操作时间,记录切皮前(T0)、切皮后(T1)、上腔静脉阻断时(T2)、肝切除时(T3)、缝皮时(T4)的MAP和心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入量、瑞芬太尼消耗量、术后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即刻(患者拔管苏醒后,可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术后2h、术后6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记录术后6h内给予阿片类药物的例数、术后第1次给予阿片类药物的时间。结果TA组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TP组(P<0.05)。两组患者T0时MAP和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T1、T3、T4时TP组的MAP和心率均低于TA组(P<0.05)。TP组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术后PACU停留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2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也明显少于TA组(P<0.05),但术后第1次给予阿片类药物的时间,TP组长于TA组(P< 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腹肝脏手术中,TPVB较多点肋缘下TAPB能提供更加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供更完善的围手术期镇痛。

  • 标签: 开腹肝脏手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改善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现象。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臂丛阻滞的完善率分别为82.5%和97.5%。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完善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质量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间沟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髂筋膜腔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永康市骨科医院接诊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及48 h的静息和运动时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穿刺注药时间、芬太尼累计用量、苏醒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点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活动下,观察组术后4 h、8 h、12 h和24 h时VAS评分[(2.16±0.58)分、(2.03±0.52)分、(1.94±0.47)分、(1.86±0.51)分]均低于对照组[(2.55±0.63)分、(2.46±0.61)分、(2.31±0.55)分、(2.17±0.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6、3.717、3.543、2.871,均P<0.05);观察组穿刺注药时间[(2.61±0.41)min]短于对照组[(4.20±0.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88,P<0.05);观察组芬太尼累计用量[(0.51±0.02)mg]少于对照组[(0.68±0.0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36,P<0.05);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镇痛时间、术后24 h、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39.17±3.52)h、(47.99±4.78)°、(68.97±4.13)°]明显高于对照组[(27.34±1.23)h、(30.12±4.68)°、(45.52±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81、18.507、28.705,均P<0.05);手术后,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瘙痒、穿刺点血肿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16.67%(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结论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股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麻醉 超声检查 股神经 筋膜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隙阻滞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静脉给药,观察组采用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摆放体位时的镇静、镇痛评分以及血压、心率情况。结果两组摆放体位时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OAA/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在摆放体位时MAP、HR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隙阻滞前摆放体位时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舒芬太尼有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可优先选择股神经阻滞

  • 标签: 髋部骨折 蛛网膜下隙阻滞 摆放体位 股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