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0-3婴幼儿家长在孩子家庭早期教育的实施方面存在困惑与挑战,如家庭承担为主、二孩育儿压力难度加大、多方配合不够等问题。0-3家庭早期教育服务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表现为家庭对教育的需求远远高于照料。推动构建有质量的0-3婴幼儿保教服务体系,解决家庭早期教育的困境和需求,从而帮助“二孩家庭”提高家庭早期教育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全面二孩政策 0-3岁婴幼儿 家庭早期教育
  • 简介:摘要探讨商丘地区≥60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吸烟相关行为状况。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50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351例,女199例;年龄60~86(72.85±5.71)。随访至2020年4月,随访3年及以上,收集相关信息及死亡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吸烟行为对≥60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共纳入调查人数550例,剔除失访病例25例,有效人数525例,调查有效率95.45%;525例患者中,男336例(64.00%),女189例(36.00%);年龄60~86(72.69±5.64),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中专为主,占全部人数的39.24%,原发病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炎、COPD及肺癌。525例≥60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不抽烟者占11.05%(58/525),吸烟者占68.00%(357/525),戒烟者占20.95%(110/525),吸烟时长以>20年为主,占33.33%(175/525);吸烟强度以中度为主,占33.90%(178/525);戒烟时长以<5年为主,占8.76%(46/525)。随访至2020年4月,525例≥60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率为14.10%(74/525);Cox回归分析,吸烟时长、吸烟强度、累计吸烟量、戒烟时长是商丘地区≥60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吸烟时长、吸烟强度、累计吸烟量、戒烟时长可能是商丘地区≥60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增加死亡相对危险度。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吸烟 现况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现阶段社会上的0-3婴幼儿公共托育服务提供的质量、内容等各方面都无法满足现时代的家庭需求,同时随着社会以及家庭对0-3婴幼儿抚育工作的重视,女性迎来了较多的挑战,比如工作、生活方面。基于社会性别考虑,将幼儿托育与女性的发展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婴幼儿托育体系,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所展现问题,有助于平衡新时代两性关系,进一步促进女性发展。

  • 标签: 社会性别视角 0-3岁婴幼儿 公共托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规则一直是教育中的重要话题,蒙氏教育也是如此,自由和规则是蒙氏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涵。传统的“规则”由教师掌控,教师完全占主导地位,规则也只是操纵幼儿的一种手段,更适合称之为“纪律”。而蒙氏教育则不同,蒙氏教育的规则是在自由和纪律双重条件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属性,是在最大的自由条件下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从蒙氏教育理论视角出发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为我国当前的幼儿规则养成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了解当前幼儿园中幼儿规则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当前幼儿规则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蒙氏教育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规则教育。

  • 标签: 策略 规则养成 蒙氏教育
  • 简介:摘要:现阶段社会上的0-3婴幼儿公共托育服务提供的质量、内容等各方面都无法满足现时代的家庭需求,同时随着社会以及家庭对0-3婴幼儿抚育工作的重视,女性迎来了较多的挑战,比如工作、生活方面。基于社会性别考虑,将幼儿托育与女性的发展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婴幼儿托育体系,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所展现问题,有助于平衡新时代两性关系,进一步促进女性发展。

  • 标签: 社会性别视角 0-3岁婴幼儿 公共托育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不同胎龄及不同性别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红细胞参数参考范围。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所有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出生后住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以及吉林省内其他转诊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后24 h内完成桡动脉采血,根据血常规结果,分析统计不同胎龄及不同性别早产儿红细胞参数参考范围。结果随胎龄增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逐渐升高,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P均<0.05);34周≤胎龄<37周的早产儿部分红细胞参数具有性别差异,与男婴相比,女婴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较高(P均<0.05);23周≤胎龄<28周组早产儿红细胞数为2.58×1012~5.45×1012/L,28周≤胎龄<34周组早产儿红细胞数为2.97×1012~5.86×1012/L,34周≤胎龄<37周组中男婴红细胞数为3.38×1012~5.83×1012/L,女婴红细胞数为3.18×1012~5.89×1012/L。不同胎龄、不同性别早产儿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14.8~20.6%。结论本研究建立了23周≤胎龄<37周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红细胞参数参考范围,不同胎龄、不同性别早产儿部分红细胞参数具有差异性。

  • 标签: 红细胞参数 早产儿 胎龄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长寿地区80及以上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1 622名血尿酸和认知功能得分数据完整的80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尿酸等水平,采用基于教育程度的认知受损评价标准评定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并采用二分类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对象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结果1 6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92.2±8.1),其中男性656名(40.4%);血尿酸为(343.3±86.2)μmol/L;482名(29.7%)认知功能受损。二分类GEE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认知受损风险逐渐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9(0.71~1.33)、0.87(0.68~0.94)及0.69(0.48~0.85),且具有线性趋势(P<0.001);80~89年龄组、BMI<24 kg/m2组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在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年人中高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80岁以上 横断面研究 长寿 血尿酸 认知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2018年0~19人群哮喘死亡情况及2008年至2018年哮喘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以期指导我国哮喘控制管理和预防策略的研究,降低我国儿童哮喘死亡率。方法应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SPs)的数据。计算我国0~19人群2008年至2018年不同年龄组、性别、居住地、地理区域人群哮喘死亡率,结合中国统计年鉴的全国人口数估算全国的哮喘死亡人数,计算哮喘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哮喘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我国2018年0~19哮喘人群死亡情况及2008年至2018年哮喘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18年中国0~19人群哮喘死亡率在不同年龄、居住地、地理区域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08年至2018年我国0~19哮喘死亡率为0.023/10万~0.046/10万,2009年、2012年哮喘死亡率最高,2018年最低。估算全国范围内0~19哮喘人群死亡人数,2009年最高(148例),2018年最低(70例)。估算全国2008年至2018年0~19哮喘死亡人数为1 158例。2008年至2018年中国0~19人群哮喘合计死亡率明显下降(AAPC=-7.6%,95%CI:-10.4%~-4.7%)。各组别中,男性组(AAPC=-7.4%,95%CI:-12.5%~-2.0%)、女性组(AAPC =-7.5%,95%CI:-12.7%~-2.0%)、1~<5组(AAPC=-11.4%,95%CI:-17.9%~-4.5%)、15~19组(AAPC=-14.4%,95%CI:-24.8%~-2.6%)、农村(AAPC=-9.0%,95%CI:-13.1%~-4.8%)及中部地区(AAPC=-13.1%,95%CI:-24.0%~-0.5%)人群哮喘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0~19人群哮喘合计死亡率在2008年至2018年间明显下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

  • 标签: 哮喘 死亡率 变化趋势 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老人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过程中的真实身心体验,为缓解照护者压力,减轻社会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4—6月江苏省如皋市各乡镇百老人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百老人家庭照护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并提炼出主题。结果经过比对分析,百老人家庭照护者身心体验共析出3个主题:感恩的心;照护压力多元化;社会支持需进一步完善。结论长期的家庭照护工作给百老人家庭照护者生活造成了负性影响,政府、社区及社会工作人员需主动介入,提供多途径支持,减轻家庭照护者的身心压力,提高照护双方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家庭照护者 长期照护 身心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抗病毒治疗(ART)≥15HIV/AIDS的死亡状况,为降低HIV/AIDS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02-2019年河南省开始ART≥15HIV/AIDS,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72 986例HIV/AIDS,死亡16 634例,死亡病例以年龄≥40(68.5%,11 393/16 634)、男性(62.6%,10 419/16 634)、血液传播感染(71.7%,11 927/16 634)、农民/农民工(91.7%,15 249/16 634)为主。以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为主(73.7%,12 261/16 634),病死率为16.8%(12 261/72 986)。34.6%(4 237/12 261)的HIV/AIDS在开始ART第1年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开始ART第10年和第18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3%和71.8%。≥15HIV/AIDS开始ART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的比例为45.5%(30 432/66 89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基线CD4<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分别是≥350个/μl组的1.78倍(95%CI:1.64~1.94)和1.24倍(95%CI:1.13~1.36);基线有症状的死亡风险是无症状的1.25倍(95%CI:1.16~1.35);最近1次病毒载量值≥1 000拷贝数/ml的死亡风险是<1 000拷贝数/ml的7.09倍(95%CI:6.65~7.54)。结论2002-2019年河南省ART≥15HIV/AIDS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感染和农民/农民工为主,艾滋病相关疾病是导致HIV/AIDS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河南省逐步推行ART策略,HIV/AIDS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生存率。应继续加强CD4检测工作,尽早纳入符合条件的HIV/AIDS进行规范化ART,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死亡状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龄<32周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矫正年龄1时神经发育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后收治新生儿科,并在出院后定期至高危儿门诊随访满1年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出生体重分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1 500 g)、低出生体重组(1 500 g≤出生体重<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比较三组早产儿矫正年龄1时神经发育状况及差异,并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270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95例、低出生体重组124例、正常出生体重组5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在矫正年龄1时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发育商均落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5例患儿中,矫正年龄1时,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为42.1%(40/95);神经发育异常(发育商<85)者生后合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者[85.0%(34/40)比29.1%(16/55),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1时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生后颅内出血可能为神经发育异常的潜在高危因素,应重视围生期随访保健及早期干预,加强神经发育监测。

  • 标签: 早产儿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 神经发育 高危因素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我国≥35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收集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等信息,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35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其一般特征、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情况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结果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3 974名,经复杂加权后,我国≥35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率为54.10%(95%CI:51.02%~57.17%),社区规范管理率为45.72%(95%CI:42.93%~48.51%);高血压治疗率为88.16%(95%CI:87.00%~89.31%),控制率为22.67%(95%CI:21.25%~24.09%),治疗控制率为27.76%(95%CI:26.09%~29.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年龄≥65(OR=1.40,95%CI:1.05~1.87;OR=3.11,95%CI:2.22~4.36)、按医嘱服药(OR=2.15,95%CI:1.46~3.15;OR=1.35,95%CI:1.13~1.62)、进行血压监测(OR=2.34,95%CI:1.88~2.90;OR=3.10,95%CI:2.72~3.53)的高血压患者更愿意接受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51,95%CI:0.39~0.66)、适量饮酒(OR=0.69,95%CI:0.57~0.84)或过量饮酒(OR=0.73,95%CI:0.58~0.92)的城市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情况不佳。城市和农村超重(OR=0.74,95%CI:0.61~0.91;OR=0.83,95%CI:0.71~0.98)、肥胖(OR=0.54,95%CI:0.45~0.65;OR=0.67,95%CI:0.54~0.8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按医嘱服药(OR=4.58,95%CI:3.16~6.63;OR=2.84,95%CI:2.18~3.69)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较好。地处中部(OR=0.74,95%CI:0.61~0.89)、过量饮酒(OR=0.72,95%CI:0.54~0.97)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OR=1.22,95%CI:1.04~1.44)、参加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OR=1.29,95%CI:1.06~1.58)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地处中、西部地区(OR=0.71,95%CI:0.58~0.87;OR=0.62,95%CI:0.47~0.80)、适量饮酒(OR=0.81,95%CI:0.67~0.9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 g(OR=0.80,95%CI:0.69~0.93)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进行血压监测(OR=1.38,95%CI:1.18~1.61)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结论我国≥35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高血压控制情况距离相关政策指标还有一定差距。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社区管理 血压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1-2015年中国9省份18~64成年男性居民吸烟状况与肥胖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9轮调查资料,选取参加两轮及以上、有完整人口统计学特征、吸烟状况和体格测量数据的18~64成年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2 169名。依据研究对象是否吸烟以及吸烟者每日吸烟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吸烟、轻度吸烟(1~14支/d)、中度吸烟(15~24支/d)和重度吸烟(≥25支/d)组。观察不同吸烟程度下研究对象的BMI、腰围、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分布情况,利用两水平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吸烟状况与肥胖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不同吸烟程度下调查对象的BMI、腰围、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轻、中和重度吸烟者BMI分别比不吸烟人群减少了0.19 kg/m2(95%CI:-0.27~-0.10)、0.40 kg/m2(95%CI:-0.49~-0.31)和0.36 kg/m2(95%CI:-0.53~-0.19);腰围分别减少了0.49 cm(95%CI:-0.76~-0.21)、0.80 cm(95%CI:-1.08~-0.51)和0.79 cm(95%CI:-1.38~-0.36)。男性轻、中和重度吸烟者患全身性肥胖的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0.70倍(OR=0.70,95%CI:0.62~0.79)、0.61倍(OR=0.61,95%CI:0.55~0.69)和0.78倍(OR=0.78,95%CI:0.65~0.96);患中心性肥胖的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0.78倍(OR=0.78,95%CI:0.73~0.84)、0.74倍(OR=0.74,95%CI:0.70~0.79)和0.84倍(OR=0.84,95%CI:0.76~0.95)。结论1991-2015年间,男性不吸烟与吸烟(轻、中和重度)居民的BMI、腰围和肥胖患病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成年男性居民吸烟与肥胖患病风险呈显著性负向关联。

  • 标签: 吸烟 全身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 成年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龄<32周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矫正年龄1时神经发育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后收治新生儿科,并在出院后定期至高危儿门诊随访满1年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出生体重分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1 500 g)、低出生体重组(1 500 g≤出生体重<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比较三组早产儿矫正年龄1时神经发育状况及差异,并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270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95例、低出生体重组124例、正常出生体重组5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组在矫正年龄1时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发育商均落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5例患儿中,矫正年龄1时,神经发育异常发生率为42.1%(40/95);神经发育异常(发育商<85)者生后合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者[85.0%(34/40)比29.1%(16/55),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1时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生后颅内出血可能为神经发育异常的潜在高危因素,应重视围生期随访保健及早期干预,加强神经发育监测。

  • 标签: 早产儿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 神经发育 高危因素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极早产儿日后的肺功能往往较差,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由早产本身还是围产期相关事件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围产期炎症对极早产儿呼吸疾病的发生及12时的肺功能的影响。方法71例早产儿的中位胎龄为27.4(23.9~31.7)周,收集脐血、生后6 h、24 h和72 h的动脉血样本,检测促炎和调节性细胞因子,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值)计算累积细胞因子浓度。53例儿童行肺功能检测,中位年龄为12.6(12.3~13.5)。结果机械通气天数和IL-6(P= 0.001)、IL-8(P= 0.015)及IL-10(P= 0.006)的AUC呈正相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BPD,32例)的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的AUC高于未患BPD的早产儿(所有P<0.01)。出生时IL-6的AUC较大与1s内用力呼气量(P=0.030)和用力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呼气流速较低(P=0.034)相关。结论围产期炎症(生后3d内的细胞因子水平)与BPD及12时的气道阻塞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及以上人群血氧饱和度(SpO2)与3年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2—2014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 287名65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在2012年基线时收集调查对象SpO2、身体测量指标等数据,2014年随访时收集生存结局和死亡时间等数据。根据调查对象SpO2是否异常(SpO2<94%定义为异常)将其分为2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pO2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2 287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6.5±12.2),男性1 006名(44.0%);SpO2异常者315例(13.8%)。2014年随访时,452例死亡,1 434例存活,401例失访,全死因死亡率为19.8%,随访率为82.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SpO2正常组相比,异常组死亡风险升高,HR(95%CI)为1.62(1.31~2.02);其中异常组男性死亡风险HR(95%CI)为1.49(0.98~2.26),女性为1.71(1.30~2.26);65~79、80~89、90及以上人群死亡风险HR(95%CI)分别为2.70(0.98~7.44)、1.22(0.63~2.38)、1.72(1.35~2.19)。结论SpO2异常可增加我国长寿地区老年人3年死亡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长寿 队列研究 血氧饱和度 死亡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核磁共振(1H-NMR)技术在维生素A缺乏(VAD)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6月在遵义地区收集40例确诊VAD<1留守儿童为VAD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儿童尿液,测定1H-NMR波谱。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VAD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视黄醇水平[(1.35±0.18) μmol/L]与VAD组[(0.56±0.10)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3,P<0.001)。尿液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AD组儿童尿液中甲基丙二酸、2-酮异戊酸酯、N-乙酰基糖蛋白、二甲基甘氨酸、三甲铵乙内酯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602,均P<0.05);异戊基丙基甘氨酸、2-羟基异丁酸酯、肌酸、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马尿酸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602,均P<0.05)。结论VA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尿液代谢产物存在差异,差异代谢产物与肠道微生态平衡、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及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尿液1H-NMR代谢组学分析在VAD早期筛查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维生素A缺乏 氢核磁共振 尿液 代谢组学 留守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80及以上高龄老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七次(1998、2000、2002、2005、2008、2011和2014年)调查数据。以年龄在80周以上的17 886名高龄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收集对象的静息心率次数,并随访研究对象的生存结局和死亡时间。根据研究对象的静息心率次数将其分为6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静息心率与死亡风险间的关联,并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年龄、性别与静息心率的交互作用。结果17 886名研究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92(86,100),其中女性10 531名(58.9%),共计13 598名老年人死亡,死亡密度为195.5/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0~69次/min组相比,静息心率70~79、80~89、90~99、≥100次/min的死亡风险HR(95%CI)值分别为1.06(1.02,1.11),1.09(1.04,1.15),1.23(1.14,1.34),1.25(1.08,1.44)(P值均<0.05)。似然比检验发现,静息心率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值=0.011)。结论高龄老人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随静息心率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在80~89老年人群中相对显著。

  • 标签: 老年人, 80以上 心率 队列研究 全因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及以上人群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1 684名血铅和认知功能数据完整的65及以上人群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铅水平。根据血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检验血铅浓度与认知受损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1 68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3.1±11.1),其中女性843名(50.1%);认知功能受损者191名(11.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老年人血铅浓度每升高10 μg/L,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5(1.01~1.10);与血铅浓度Q1组老年人相比,血铅浓度较高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风险较高,Q2,Q3,Q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19(0.69~2.05)、1.45(0.84~2.51)和1.92(1.13~3.27)。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及以上老年人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认知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