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史晓英 何洪真 赵金叶 郭星 冯潇潇 吕佩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唐山 063000,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张家口 075000,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可提供局部或全身炎症及免疫状态的信息。随着炎症及免疫因素在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寻找新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对VCI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十分重要。文章就NLR与V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炎症在VC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VCI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是一组组织细胞增生活化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该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PS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P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S患者CD4+细胞活化不明显,CD8+细胞明显活化。存活患者CD4+HLA-DR+表达较死亡患者明显偏低,CD8+CD25+细胞比例高。结论HPS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活化,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免疫反应失控在HP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P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 T-PLL)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T-PLL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3岁,发病时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TCL1、CD52均为阴性,结合临床特征及多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T-PLL。予西达本胺联合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方案治疗,迅速获得缓解。累及皮肤和睾丸后,化疗方案未改变,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后获得缓解。结论TCL1和CD52双阴性T-PLL较少见,诊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对少数患者有效。

  • 标签: 白血病,幼淋巴细胞,T细胞 TCL1 CD52 双阴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98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呼吸道病毒抗体四项,并对BALF行病原学培养。根据病原体将患者分为A组(非细菌性肺炎)、B组(细菌性肺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水平。结果98例患者中病原体明确者37例。A组患者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腺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B组患者BALF细菌培养阳性者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A组患者BALF中CD8+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ALF中CD4+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肺炎患者的BALF中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肺炎可能病原学的早期判断。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淋巴(Tfh)细胞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EG患儿17例作为EG组,以同期结肠息肉患儿15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儿外周血中Tfh细胞及其功能性分子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结果EG组与对照组患儿外周血Tfh细胞频率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3(2.6)%、2.8(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组与对照组患儿Tfh细胞上ICOS、PD-1的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5(1.3)%、1.8(3.2)%及0.1(0.2)%、0.7(0.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组患儿外周血中Tfh细胞频率与ICOS、PD-1表达量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均呈正相关(r=0.746、0.893、0.587,均P<0.05)。结论EG患儿外周血Tfh细胞增多,高表达ICOS、PD-1,处于增殖活化状态;EG患儿外周血Tfh细胞数量与IgE水平呈正相关性;Tfh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在EG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分子1 免疫球蛋白E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98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呼吸道病毒抗体四项,并对BALF行病原学培养。根据病原体将患者分为A组(非细菌性肺炎)、B组(细菌性肺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水平。结果98例患者中病原体明确者37例。A组患者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腺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B组患者BALF细菌培养阳性者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A组患者BALF中CD8+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ALF中CD4+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肺炎患者的BALF中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肺炎可能病原学的早期判断。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ALL)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之一。然而,该领域还存在异基因CAR-T细胞免疫排斥、白血病复发、能否将CAR-T细胞用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的干预和初诊ALL患者的治疗等诸多挑战,只有建立针对上述挑战的相应策略才能进一步提高CAR-T细胞免疫治疗ALL的安全性、有效性,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免疫疗法,过继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发 免疫排斥 微小残留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例T-LGLL合并GBS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6岁,淋巴细胞增高15年未行特殊治疗,确诊T-LGLL后,予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方案化疗,化疗中患者红细胞计数降低,减量CsA同时给予泼尼松治疗,后因患者不耐受,调整为环磷酰胺(CTX)+MTX方案化疗。化疗期间患者出现肠道和肺部感染,后出现肌力下降、发音含糊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查体双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未引出。脑脊液:总蛋白1.187 g/L;无色、透明、无凝块;Pandy实验阴性;白细胞计数0×109/L;结合临床表现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确诊GBS,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出院后口服CsA+CTX治疗1年,血象稳定,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结论T-LGLL合并GBS罕见,发病可能与T-LGLL患者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以及化疗后免疫抑制合并感染有关。治疗除对原发病及感染控制外,针对GBS的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等治疗也非常必要。

  • 标签: 白血病,T细胞,大颗粒 格林-巴利综合征 蛋白-细胞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T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T-LGL)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2月接受allo-HSCT的359例患者连续性资料,男216例,女143例,中位年龄为38(7~65)岁。分析T-LGL的临床特征、累积发生率,比较发生与未发生T-LGL患者的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累积复发率(CIR)及非复发死亡率(NRM)的差异,并研究影响移植后发生T-LGL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组359例患者,T-LGL组17例,非LGL组342例,中位随访38(3~92)个月,移植后1、2、3年T-LGL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64%(95%CI 1.09%~6.19%)、4.50%(95%CI 1.36%~7.64%)和4.84%(95%CI 1.10%~8.76%);移植受者CMV再激活(P=0.013)、EBV血症(P=0.034)以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P=0.027)均与T-LGL发生有关,且多因素分析显示,良性血液病[P=0.027,OR=3.36(95%CI 1.15~9.89)]、单倍型移植[P=0.030,OR=4.67(95%CI 1.16~18.75)]、无关供者移植[P=0.041,OR=5.49(95%CI 1.10~28.16)]为移植后发生T-LGL的独立预测因素。两组患者移植后3年OS、DFS率、CIR以及NR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S:100.0%对78.6%(95%CI 74.1%~83.1%),P=0.04;DFS:100.0%对70.0%(95%CI 64.9%~75.1%),P=0.01;CIR:0对16.1%(95%CI 11.8%~22.4%),P<0.01;NRM:0对12.6%(95%CI 12.5%~12.6%),P=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疾病患者移植后发生T-LGL者预后良好,NRM、DFS率以及C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良性疾病患者移植后发生T-LGL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恶性疾病患者移植后T-LGL可能是一个较为持久的良性临床过程,与免疫重建和T细胞调节机制相关的因素可作为移植后T-LGL发生的主要预测因素。

  • 标签: 大颗粒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患儿iTR35调节性T细胞改变及其在BCP-ALL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断并住院治疗的BCP-ALL初诊患儿为BCP-ALL组,并分为高危、中危和标危;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FOXP3-IL-10-TGF-β-IL-12p35+IL-27EBI3+(iTR35)、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2p35、IL-27EBI3、pSTAT1、p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IL-12Rβ2、gp130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IL-35、IL-10水平。比较BCP-ALL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BCP-ALL组48例(男29例),年龄2.3~11.0岁,平均5.2岁;高危11例,中危21例,标危16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年龄2.6~10.8岁,平均5.1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BCP-ALL组外周血i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3BCP-ALL组Treg细胞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血浆IL-35水平及CD4+T细胞IL-12Rβ2、gp130、pSTAT1、pSTAT4表达均上调(P〈0.001),且血浆IL-35水平与iTR35细胞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I3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4BCP-ALL组高、中危患儿血浆IL-35水平和i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标危患儿(P分别为〈0.001和0.002),高危和中危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R35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iTR35 IL-35 IL-12p35 IL-27EBI3
  • 简介: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对移植性肝癌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1×10^6/只注入小鼠腹腔内,接种7d形成腹水瘤后再在小鼠体内传3代。取生长旺盛且无血性的腹水,在无菌条件下制成2×10^7/ml的细胞悬液,以2×10^6细胞/0.1ml/只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将肝癌细胞移植瘤动物分成3组。4天后,在右侧背部皮下进行免疫治疗,即制备GM-CSF分泌型H22肝癌瘤苗并免疫ICR小鼠(H22-GM-CSF组,n=5),同时设立无GM-CSF基因修饰H22肝癌瘤苗组(H22组,n=5)和PBs对照组(PBS组,n=5),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细胞增殖计数法检测小鼠脾血CTL杀伤活性。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各组CTL杀伤活性均增强。在效/靶比为50∶1时,GM-CSF-H22组CTL杀伤活性为60±6.1%,明显高于H22组(17.4±0.9%)和PBS组(12.2±0.6%,P〈0.01);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在21天时,H22-GM-CSF组、H22组和PBS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63±0.05mm3、1.47±0.75mm3和1.79±0.34mm3(P〈0.01)。结论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CTL杀伤活性。

  • 标签: 肝癌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疫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0例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n=62)以及死亡组(n=28)。分别与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对其NLR以及PLR值进行测定,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PLR、NLR计算数值均有所下降,但死亡组患者数值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存活组治疗前后PLR、NLR差值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WBC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4h内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SHE Ⅱ)、肺部感染严重程度评分(CPIS)、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钙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APASHE Ⅱ评分、CPIS评分、CRP、PCT、IL-6、PLR、NLR为自变量,以患者预后不良为因变量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PIS评分>5分、IL-6>400pg/ml、PLR>94、NLR>1.77均为影响患者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外科治疗的177例胃癌患者。根据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为3.79,按此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3.79)和低LMR组(LMR<3.79),分析胃癌患者的LMR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N分期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N分期的LMR值比较结果显示,N1与N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1和N2均与N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LMR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MR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分期有一定预测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T细胞亚群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02例PTC患者资料(男26例,女176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合并HT的PTC组即研究组(94例),不合并HT的PTC组即对照组(108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病灶数、有无侧颈区转移、T细胞亚群和NLR等,分析PTC合并HT的危险因素,NLR与PTC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性别(χ2=0.214,P=0.261)、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病灶数(t=0.201、0.313、0.372,P=0.732、0.373、0.532)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中位年龄偏小(39.5 vs 50.5,P=0.001),以双侧甲状腺切除为主(χ2=7.802,P=0.005),CD4+T细胞比例大于对照组[(64.3±2.4)vs(53.4±2.1),P=0.001],CD8+T细胞比例小于对照组[(35.4±0.4)vs(46.8±5.1),P=0.001],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1.97±0.44)vs(1.24±0.31),P=0.001]。CD4/CD8比值是PTC合并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5,95% CI(0.009~0.093),P=0.001],NLR与PTC的淋巴结侧颈区转移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86,P=0.045)。结论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和NLR从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角度揭示PTC与HT可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者外周血中CD160+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流感季就诊于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感染二科IAV感染者共37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者51例,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检测平台,检测外周血不同分化阶段CD160+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IA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中CD160+CD8+ T细胞比例下降[24.50%(14.70%,44.10%)vs. 8.85%(5.14%,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326.00、P < 0.001)。IA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其CD8+ T中初始T细胞(TN)[3.88%(1.28%,9.48%) vs. 0.22%(0.12%,0.60%)]、中央记忆性T细胞(TCM)[8.70%(4.43%,15.80%) vs. 1.51%(0.69%,2.54%)]、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22.30%(13.80%,30.40%) vs. 7.71%(5.23%,16.25%)]和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TEMRA)[(46.99 ± 22.91)% vs. (21.60 ± 13.38)%]4个亚群中CD160+细胞的比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238.50、81.50、412.00,t = 6.03;P均< 0.001)。IAV感染者出院时较入院时CD160+CD8+ T细胞比例上升[(8.92 ± 7.84)% vs. (16.40 ± 9.43)%](t = 4.09、P = 0.001),但仍低于正常水平[24.50%(14.70%,44.10%) vs. (16.40 ± 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 209.50、P = 0.0029)。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160+CD8+ 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降低,可能是免疫失衡的重要表现。

  • 标签: CD160共抑制分子 多色流式 季节性甲型流感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成为全球肝病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学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清楚,免疫调节无疑是其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现介绍T淋巴细胞参与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恶性转化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T淋巴细胞 慢性肝病 CD分子
  • 简介:摘要2例患儿均于1岁左右出现进行性神经发育倒退及共济失调,并于学龄期罹患T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同时经基因检测确诊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综合征。本病自婴幼儿期发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毛细血管扩张及免疫缺陷,极易误诊。合并恶性肿瘤后对常规剂量化疗尤其是甲氨蝶呤及环磷酰胺敏感,极易出现严重化疗相关不良反应,需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戒断者物质成瘾、T淋巴细胞亚群、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男性,采用毒品渴求问卷(desires for drug questionnaire,DDQ)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采用SPSS 21.0和AMO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以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81.9%)、未婚和离异(67.6%)、无业(55.2%)、烫吸(47.6%)和交友不慎(32.4%)为主,67.7%MA戒断者存在抑郁症状。(2)SDS与用药渴求(desire and intention,DI)、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NR)、CD8+%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8~0.897,均P<0.01),与用药控制、CD3+%、CD4+%、CD4+/CD8+存在负相关(r=-0.792~-0.263,均P<0.01);DI与CD8+%存在显著正相关(r=0.216,P<0.05),与CD4+/CD8+存在显著负相关(r=-0.217,P<0.05);NR与CD8+%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9,P<0.05),与CD3+%、CD4+%、CD4+/CD8+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5~-0.200,均P<0.05);用药控制与CD8+%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363,P<0.05),与CD4+%、CD4+/CD8+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88,0.261,均P<0.05)。(3)模型拟合指数显示,DI、NR、用药控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显著直接影响(均P<0.05);DI、用药控制、T淋巴细胞亚群对抑郁症状自评有显著性直接影响(均P<0.05);NR、DI、用药控制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间接影响抑郁症状水平(均P<0.05)。三者有3条路径关系:①DI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间接影响SDS;②用药控制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间接影响SDS;③NR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间接影响SDS。结论结构方程模型提示MA戒断者成瘾程度影响抑郁情绪可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低下有关,为药物成瘾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物质成瘾 抑郁 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患儿CD4+、CD8+ T淋巴细胞中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表达及其与EBV脱氧核糖核酸(EBV-deoxyribo nucleic acid,EBV-DNA)载量关系。方法选取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治疗的85例急性EBV感染患儿为EBV感染组,及同期9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CD3+、CD4+及CD8+ T淋巴细胞水平,计算CD4+/CD8+值。PBMC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得到CD4+、CD8+ T淋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中miR-155、STAT1 mRNA表达及PBMC中EBV-DNA载量。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检验。结果EBV感染患儿PBMC中CD3+、CD8+ 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4+ 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EBV感染患儿CD4+、CD8+ T淋巴细胞中miR-155、STAT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EBV感染患儿CD4+、CD8+ T淋巴细胞中miR-155、STAT1 mRNA表达水平均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EBV感染患儿CD4+、CD8+ T淋巴细胞中miR-155、STAT1 mRNA表达均升高,二者高表达可能与EBV感染程度有关。

  • 标签: Epstein-Barr病毒 T淋巴细胞 EB病毒核酸 微小RNA-155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疾病阶段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NASBA方法检测56例健康人、52例HIV无症状者、70例HIV有相关症状者和77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不同疾病阶段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艾滋病组(80.04±69.41个/ul)<HIV有相关症状组(275.50±43.29个/ul)<HIV无症状组(534.85±228.70个/ul)<正常对照组(694.30±185.09个/ul),病毒载量为艾滋病组(5.02±0.75log/ml)>HIV有相关症状组(4.37±0.83log/ml)>HIV无症状组(4.07±0.83log/ml)。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降低,而病毒载量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升高,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评价HIV/AIDS患者病情时,应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综合分析。

  • 标签: HIV/AIDS CD4+ T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