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英国是普通法法律制度的发源地。长期以来,一方面,判例法在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等一系列诉讼活动和程序,缺乏系统的、结构严谨的法典加以调整;另一方面,整个司法机器的运转与大陆法系国家相比,处于一种分散的多元机制。二次大战以后,英国曾对刑事法律进行过改革和调整。在司法制度和

  • 标签: 刑事司法制度 英国 大陆法系 法律制度 诉讼程序 判例法
  • 简介:2014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决定》。立法机关首次采取"自下而上"的制度生成模式,以保证实现公平正义为前提,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节约司法成本。但两年的实践工作也暴露出适用范围狭窄、当事人程序权利保障不完善、程序运行不畅的问题。速裁程序的制度设计还应当从经验转向理性,以证据标准代之罪名标准,构建以审判为中心下的审前中心程序,建立以认罪真实性与量刑规范化的公式关系,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审终审制。惟其如此,速裁程序才具有生命力与独立性。

  • 标签: 速裁程序 证据标准 审前中心 一审终审
  • 简介:举证责任可谓整个刑事证明的中心环节,举证责任之分配则是这一环节的核心问题,也是刑事实体规范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这是平衡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两种价值观的重要工具。现行证据法规范对这一问题的原则性规定或使有些实体规范背离立

  • 标签: 刑事诉讼 被告 举证责任制度 无罪推定原则 犯罪构成
  • 简介:一、关于刑事诉讼阶段的概述刑事诉讼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也是一个严格按照诉讼程序,逐渐向前发展的过程。它包括许多的诉讼阶段。那么,一个案件究竟要经过哪些阶段呢?根据刑诉法的规定,一个刑事案件一般要经过六个阶段。即:立案、侦查、提起公诉、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执行。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六个阶段。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活动 提起公诉 刑诉法 第二审程序 第一审程序
  • 简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其产生之初,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现实,现实中,该制度矛盾重重,包括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内部的矛盾。同时,国外以刑,民分诉为主流和方向。因此,对该制度应该予以废除。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不合理性 废止
  • 简介:刑事政策是“治恶”的学问,是治国方略的基本内容。将刑事政策应用于犯罪治理实践之后,对于刑事政策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价有赖于刑事政策评估体系之科学建构。刑事政策评估是评估机构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科学检测和评价刑事政策本身及其在犯罪治理中的实际效果的活动。鉴于我国刑事政策评估机制长期缺位,且为数不多的刑事政策评估工作也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估、内部评估与单项性指标评估。克服我国刑事政策评估的现实困境,推进刑事政策评估之科学化变革,应提倡以“第三方评估模式、公开评估模式与综合性指标评估模式”为基础来建构起我国的刑事政策评估体系。

  • 标签: 刑事政策 政策评估 评估主体 信息公开 评估方法
  • 简介:以“注情重理”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法律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并直接影响裁判的司法公信力。为实现裁判实质正义,要求法官在裁判理念上,树立个案公正的价值取向,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在诉讼程序上,加强审判程序公正公开,促进客观公正与主观公正相统一;在裁判方法上,加强自由裁量适用,实现司法逻辑与司法经验相统一。

  • 标签: 情理性 司法公信力 刑罚正当性 实践路径
  • 简介:“情况说明”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滥用对刑事司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后果,即使是正常使用的“情况说明”,由于其证据形式本身的瑕疵,内容记录难以做到客观科学完整,不能适用相关证据规则,导致对其证据能力、证明力判断困难。就其性质而言,内容上与案件具有相关性“情况说明”属于瑕疵证据。目前广泛使用的“情况说明”可以作以下处理:与案件没有相关性,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应当排除;与案件具有相关性,应当归入相关法定证据形式并完善其内容和形式,确立相应的证据规则。

  • 标签: 刑事诉讼 情况说明 证据形式 证据规则
  • 简介:审判监督是我国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对刑事案件的审判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目前实施监督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并没有充分体现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弱化和不力使刑事审判活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消除。一现阶段刑事审判监督中的问题(一)在立法上缺乏具体完备的法律规范,刑事审判监督的范围太窄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可见,人民检察院刑事审判监督的范围是整个审判过程。但在实践中,由于现行法律关于刑事审判监督的内容少且多为原则性规定,人民检察院的刑

  • 标签: 刑事审判监督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机关 刑事诉讼法 刑事审判监督权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意大利在司法改革中确立了多元化的刑事特别程序。但是,立法突进引起"文本法律"与"实践法律"冲突:司法适用率低、被告人权利保障不力、诉讼周期依旧漫长等一系列问题。意大利对刑事特别程序不断修正,平衡个人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权利主导型模式:一方面赋予被告人更多程序权利,限制国家权力;另一方面保留部分职权主义传统,赋予法官更多程序审查权和检察官更大司法权力。我国刑事司法也存在人权保障和司法效率问题,意大利刑事特别程序的权利模式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颇有启示。

  • 标签: 权利主导 刑事特别程序 意大利
  • 简介:对于刑事案卷材料的庭后移送问题,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未作规定,而在法学界和司法界又有较大的分歧。1998年1月19日颁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此问题虽有所涉及,但仍不够明确具体。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庭审改革的目的能否完全实现。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以达成共识。在此笔者略述浅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表明,我国刑事审判方式已初步形成了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相结合的诉讼结构,实行法官主导下控、辩双方平等

  • 标签: 案卷材料 证据材料 检察院 审判人员 刑事诉讼法 检察机关
  • 简介:犯罪学理论和刑罚实践都表明,刑罚的预防犯罪功能是有限的。尤其表现为刑罚威慑效果的暂时性。同时,刑罚的功能是相对的——刑罚在具有积极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功能或负面影响。认识刑罚功能的局限性.对于倡导和实行非刑罚预防、综合治理和刑罚节俭等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标签: 刑罚功能 局限性 刑事政策
  • 简介:陈光中教授主编的《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一书,即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是建国以来对外国刑事诉讼程序作系统比较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这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我国法律工作者对外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了解和借鉴。本刊先将陈光中所写的该书绪论中的第五节《外国刑事诉讼程序的近期发展趋势》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刑事诉讼程序 外国 刑事诉讼法 近期发展 刑事诉讼制度 被告人
  • 简介:刑事审判法官对案件的判决涉及两个基本要素:事实和规范.事实的未定、事实和规范的路遇、规范的抽象性和规范载体的模糊性均使刑事司法遭遇事实的不确定、规范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并由此衍生出刑事司法自由裁量权,以此实现事实的确定、规范的确定和语言的确定,最终实现罪与刑的确定.事实的确定是基础、根据和前提,事实的裁定是事实自然属性的确定,而规范的确定和语言的确定都是服务于事实法律属性的确定.因此,刑事司法自由裁量权规制不仅包括对确定事实法律属性的裁量权的规制,也包括对常被忽略的确定事实真相的裁量权的规制.基于刑事司法事实裁量权的存在领域和受制因素,可通过完善程序法制、提升实体法规范质量和严格遵循基本原则等方式来实现刑事司法事实自由裁量权规制,从而祛除影响法官事实裁量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实现刑事司法事实裁量和最终裁判的公正.

  • 标签: 不确定性 司法自由裁量 事实 规范
  • 简介: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时,在特别程序编中增加了刑事缺席审判程序。这一程序设计与当前反腐败背景有很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刑事审判的原则。但实际上,缺席审判制度的价值基础应当是多元化的,从长远来看,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满足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需要。同时,也应当建立完善的权利保障机制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机制,以确保该程序的正当性。此外,该程序与现行立法中其他程序的关系也有待厘清。

  • 标签: 缺席审判 在场权 辩护权 延期审理 重新审理
  • 简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现阶段适用的基本刑事司法政策,是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是一种科学、理性回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正视社会矛盾、正视社会稳定与犯罪增长关系后的理性反应,最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监管场所作为国家专政机器的一部分,也应当积极探索并全面贯彻落实。

  • 标签: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监管场所 贯彻 措施
  • 简介: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曾经极大地推动了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但由于这种理论范式脱离了现代法的价值目标体系,与民主法治社会的核心理念相悖,违背刑事诉讼基本原理,为有罪推定思想的翻版,容易导致冤假错案不断滋生,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予废止。刑事诉讼法是人权保障法,是维护正当程序的限权法。重构以正当程序保障人权为诉讼目的范式的新刑事诉讼法和新刑事诉讼法学,则是当前最紧迫的学术任务。

  • 标签: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 人权 中国 法律制度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目的与审判结构之探讨陈光中,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与结构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现代两大基本课题,研究刑诉目的,不能离开实现目的的手段即诉讼结构;反之亦然。我国刑事审判结构的改革与完善问题,已引起法学界和法律实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已开始进行探讨...

  • 标签: 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结构 当事人主义 被告人 保障人权 刑罚权
  • 简介:刑事证据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方面,它与"两高三部"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与《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当代的证据法体系。从当前的三个证据法渊源出发,通过分析立法现状与缺陷,深入探讨证据法规则体系下定义模糊、推测性较大的部分,在实体与程序两个部分加以论述,并着力完善刑事证据审查保障体系,对承办人审查案卷的行为加以重点监控,从而减少因主观倾向造成的错案发生。

  • 标签: 刑事证据 言辞证据 实物证据 证明标准 审查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