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西方的两位文学家加缪和贝娄关于之自我的寻找这一现代著名命题都进行了精深的描述和思考。加缪以形而上的体验确认人之自我与世界、与他者之间存在“荒诞的墙”,故强调坚持自我,承认并坚守人生自我的限度,可以说悲剧性地触及了人生存在的真实底线;贝娄则在社会文化层面注意到之自我总会不期而遇他者的介入,寻找自我这一行动在精神上常常会演变成对他者的寻求,从而树立起某种超越自我的终极性追求。二者相参照,呈现出人生存在的复杂处境。

  • 标签: 存在 寻找 自我 限度 终极
  • 简介:想象“”的苍凉之美——新时期作家心态研究之二孟繁华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的文学被命名为“新时期文学”,这一时代/文学的关系,无庸置疑地表示了它对历史精神追随的自觉。这一认同里,“新时期”与“文学”被缝合在一起,这种喻示关系先在地规定了这一时期文学的精神气...

  • 标签: 人道主义 新时期作家 心态研究 新时期文学 现实主义 “人”
  • 简介:2003年9月25日,在大兴宾馆召开《大兴县志》、《北京百科全书·大兴卷》正式出版发行会议。见到新编的《大兴县志》,我感慨万分。我对《大兴县志》常务副主编李云说,这部《大兴县志》成果颇丰,应该说是空前绝后的。李云感到很诧异,怎么是空前绝后的呢?我说,大兴历史上仅存的一部《大兴县志》始纂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阅岁二载有奇”;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大兴县志》刊印,共6卷,“为纲有六,为目三十有二”,全书共11万字。

  • 标签: 编修工作 出版发行 百科全书 《大兴县志》 张茂节
  • 简介:四十年代晚期,中国大陆有三家名为《客观》的杂志,分别是上海《客观》半月刊,代表贾开基;重庆《客观》周刊,发行人张稚琴,主编储安平,编辑吴世昌、陈维稷、张德昌、钱清廉、聂绀弩;广州《客观》半月刊,发行人兼主编凌维素。但过去对上海《客观》的代表贾开基,对重庆《客观》周刊主编储安平,均有大量研究文章或介绍主编的有关事件及评论,

  • 标签: 民国时期 杂志 广州 创办人 四十年代 中国大陆
  • 简介:你又一次搬迁,在狮子山下辗转。你年过花甲,白发红颜,恰似《渔樵闲话》中说的"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少时,你在贵阳城区优游,贵阳的大街小巷,有你跃动的身影,凌乱的脚步。贵阳一个个大杂院,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平民印记,平添了你的阅历和创作的素材。

  • 标签: 投影 个人 狮子山 贵阳
  • 简介:弥浓位于南部台湾高屏溪(昔称下淡水河)流域的中上游冲积扇扇顶,现在的行政区域属“高雄县美浓镇”,弥浓为美浓的旧地名,同时也指称美浓镇北方平原的传统聚落,以与20世纪初才因开垦南隆农场移入的北部客家人或少数的闽方言群而区别。弥浓在清朝六堆时期纳入右堆范围,并迅速成为右堆的统御中心。至今仍是美浓镇公所所在地。

  • 标签: 客家人 台湾地区 族群性 行政区域 传统聚落 20世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葵,四川资中人。1939年生。1973年至1984年任广西大学中文系教师。曾任中共巴蜀书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多年从事编辑、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被聘为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名誉研究员。参加过校点《二十四史》、《辞源》的工作。主要著述有《马援》、《孙子兵法辞典》、《基础汉字字典》、《辛弃疾词精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谋略应用》等。主编《中国文化知识备要》、《四书五经》现代版、《资治通鉴》现代版等。

  • 标签: 黄葵 亲戚们 李城 大前门 回过头 屁股坐
  • 简介:“风”一辞主要指《诗经》“国风”一脉的诗人,首先包括“国风”诗篇的作者,次被引申为继承“国风”抒情传统的理想诗人的范型。作为一种批评策略,“风”的诗学原则与汉儒所奠定的经典解诗传统呈现出同源而异趣的发展辙迹,其重心逐渐从“圣门”的经典语境过渡向“诗家”语境,被开启章法、修辞、言意关系等语言情意结构层面的理解和研究维度。此一诗学转向大致在明代以“辨体”为理论要素的文章学语境中达到高峯,以许学夷《诗源辩体》为集大成之标志,完成对多种资源的综合。“风”的完整内涵至此包括诸如风刺、考正、比兴、寄赠、微婉、温厚、言近旨远、不落言筌等一系列伦理价值或美感特质。

  • 标签: 风人 国风 圣门-诗家 得失-体制 辨体《诗源辩体》
  • 简介:一75年前的春天,也就是1927年的5月21日,一个叫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美国人,驾驶一架名为"圣路易斯精神号"的单引擎飞机,从纽约的长岛出发,经过33小时30分的不间断飞行,横穿大西洋,抵达巴黎.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飞行,是人类首次从空中穿越大西洋."圣路易斯精神号"在巴黎着陆了,从此林德伯格声名鹊起.

  • 标签: 大西洋抗洪 抗洪经历 飞越大西洋
  • 简介:徐荣村中国参展世博第一商人在1851年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广东籍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他因此而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1850年代,中国朝野还沉浸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阴影中,普通的中国人闻"洋"色变,更不知道远在万里

  • 标签: 世博会 国际博览会 郑观应 中国政府 上海 英国
  • 简介: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考察,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的一支民族群体——沙的情况。沙自称“布雅衣”,在西南边疆地区以武力著称,游移于边境两端,有的为边疆安定之患,有的成为土兵、土练,为安定中国西南边疆做出了贡献。有的沙还迁入了今越南、老挝、缅甸境内。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民族识别,不同地方的沙被分别归入壮族和布依族。对历史上沙的情况进行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壮族和布依族的形成过程及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和现在的多民族状况。

  • 标签: 沙人 文献 少数民族支系
  • 简介: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苏州晚报》记者石弥以独特的采访手法,让旅居苏州的贵阳谢孝思坐在轮椅上,推着他“游”苏州古城,讲述古城的建设和保护的历史故事,并以《世纪老人与千年古城的对话》长篇通讯在《苏州晚报》上连续5天以5个整版的版面进行宣传。该文在结尾的文中叙述道:“缓缓推进的轮椅拐入学士街,经‘锦绣天堂’,进入‘茶人村’,在胥门古城墙广场停下来……

  • 标签: 保护 外地人 2004年6月 世界遗产委员会 采访手法 苏州古城
  • 简介:苦芦湾是一个被数万所铭记的地方,从明初到清末,一个回民家族世居于此。同治年间为躲避杀戮,这个自称“苦芦湾”的家族逃离苦芦湾,分散到甘、青、新、宁、蒙等地。虽然此后苦芦湾只是一个遥远的地理记忆,但长期围绕保护祖坟和上坟等活动,“苦芦湾”的认同维系至今。在群体文化自觉的当下,“苦芦湾”已着手书写历史记忆并成立寻根组织。苦芦湾是一个认知西北回民家族文化、祖先文化的绝佳案例。

  • 标签: 回族 家族 记忆 苦芦湾人
  • 简介:“春随江草千年艳,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对徐霞客崇高思想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县。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旅游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仅是我省我国人民的骄傲,而且在世界科学和文学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徐霞客 10周年 梅花 诞辰 旅游文学 江阴
  • 简介: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就唐乾陵朱雀门前东侧最南列最后一的族属和身份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论述,认为该石像应系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与唐王朝关系密切的新罗人形象,并极可能是新罗文武王金法敏。

  • 标签: 乾陵 蕃臣 新罗人
  • 简介:清政府和伊犁将军实施优惠政策从南疆等地征调维吾尔农民移垦伊犁创办回屯,当地民间沿旧制俗称"塔兰奇",但与准噶尔时期强制维吾尔农民迁移伊犁充当其贵族军队农奴的"塔兰奇",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清代伊犁将军与北迁伊犁的"塔兰奇",在政治上是国家意志的代表实施者与执行者的关系;在国防军事上是戍边平乱的指挥员与战斗员的关系;在屯垦组织上是总屯官与屯丁的上下级关系;在历史文化上,"塔兰奇"文化是伊犁将军历史文化一体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 标签: 清代伊犁将军 塔兰奇人 北迁伊犁 关系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条根”在他身上植根很深。他国学基础很深,又接触基督文化。日本入侵之际他投笔从戎,万里神州血染沙。转赴海峡那边之后,“煮字疗饥,砚田觅食”,所写文章,风靡台岛,引起许多在台国民党老兵思乡之情。为了从文化、宗教、伦理道理等方面来解剖中国近现代100年之间列强入侵,战乱频仍,国共分裂这段屈辱史、灾难史、分裂史,他用一生心血,写成160余万字巨著《红尘》令世人惊叹。

  • 标签: 诗人 笔意 墨人 作家 中国传统文化 基督文化
  • 简介:汉魏六朝时期逐渐向中国渗透的伊朗文化,于隋唐时代有了令人瞩目的广泛传播。如果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历史,隋唐时代正可以说是波斯文化的全盛时期。宗教、绘画、雕刻、建筑、工艺、音乐、舞蹈、游戏等方面自不待言,衣、食、住,特别是在衣食两方面,则更为广泛地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此后,十三、十四世纪时,由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处于伊斯兰教的隐蔽下,波斯文化的东渐很盛,或许不能说隋唐时期是空前绝后的全盛时期)。

  • 标签: 广泛 时代 汉魏六朝时期 元朝 隋唐 中国文化
  • 简介:邹衡(1927~2005),著名考古学家。1927年生于湖南省澧县,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50年转入史地系。1952年本科毕业,转入考古专业读副博士学位,1955年,获中国考古学副博士学位,分配到兰州大学任教,一年后调回北京大学,历任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对商周考古有开拓之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终身未做官,也没有能力去做官,对做官毫无兴趣;他一辈子没有钱,也不想去弄钱,更没有弄钱的本领。是地地道道的考古学家。

  • 标签: 考古学家 夏商周 副教授 第一人 北大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