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LKB1(liverkinaseB1)基因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LKB1基因与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初次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32例,同时选取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骨髓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提取骨髓标本中单个核细胞,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两组间患者LKB1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关系。结果:LKB1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对照组12例中,有12例LKB1为阳性。根据疾病类型将白血病组分为3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19例,其中LKB1阳性为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组8例,其中LKB1阳性为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例,其中LKB1阳性为5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患者治疗效果,提示LKB1+组的1疗程CR率及2疗程CR率均较LKB1-组高,且复发难治的患者比例较LKB1-组低。结论:LKB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两者不同。LKB1阴性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LKB1 白血病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51岁,因“头晕、步态不稳进行性加重2月”于2004年12月9日收入我科。患者无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等肺部症状,胸部CT检查右下肺示3.0cm×3.0cm占位,有分叶,边缘有毛刺。查体: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确,Romberg征阳性。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004年12月16日行立体定位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病理考虑小细胞癌。

  • 标签: 亚急性小脑病变 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例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 直肠癌 外翻技术 免辅助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溶栓、抗凝等常规疗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34例恶性肿瘤并发的DVT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4例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DVT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疗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较差。

  • 标签: 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形成 疗效
  • 简介:1临床资料某男,49岁,农民,因"脐周阵发性疼痛24小时余"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脐周疼痛,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嗳气反酸,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偶有排气排便。于我院急诊就诊,查腹部立卧位平片:小肠高位不完全性肠梗阻。予以抗炎解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 标签: 多发性脂肪瘤 急性肠梗阻 合并症
  • 简介:近10年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虽高达85%,但仍有少数初治的患者对ATRA不敏感.近3年我们用复方青黛片治疗ATRA诱导未缓解(NR)的APL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4例中男1例,女3例,年龄23岁~59岁,平均33岁.初诊时均符合FAB分型M_3诊断标准.其中3例染色体检查有t(15,17)异常,另1例为正常核型,且用RT-PRC检查PML-RAR_α融合基因亦阴性.3例ATRA治疗均40天以上NR,另1例伴DIC,经ATRA治疗20天,骨髓象未改善,DIC指标持续阳性,改用复方青黛片治疗.1.2治疗方法复方青黛片(解放军第210医院研制,含青黛、雄黄等,每片0.25g),开始每天3.0g,3天后渐增至每天4.5—6.0g,均分3次口服,直至CR.对伴有DIC患者给予适量肝素抗凝及支持治疗.

  • 标签: 复方青黛片 治疗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TRA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FLAG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病例与方法采用FLAG治疗的为复发和难治性的18~60岁的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同时选择既往采用非FLAG治疗的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FLAG方案,即:氟达拉滨30mg/m^2,d1~d5,Ara—C2g,d1~d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0直到白细胞恢复超过〉1.5×10^9/L。结果FLAG治疗组患者21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53.85%;对照组患者8例完全缓解,CR率为24.24%;FLAG治疗组患者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0~17个月),中位OS为6个月(0~17个月)。21例CR的患者随访PFS,中位PFS为10个月(4~17个月)。结论FLAG方案是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 难治 氟达拉滨
  • 简介: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细胞中DICER1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DICER1基因沉默对HL-60、KG-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寻DICER1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DICER1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用LipofectamineTMLTX将DICER-shRNA载体转染HL-60、KG-1细胞,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DICER1的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DICER1干扰后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DICER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凋亡率。结果:以正常HEK293细胞为对照,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DICER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HEK293细胞(P<0.05)。DICER1-shRNA转染HL-60、KG-1细胞5天后,DICER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干扰效果显著(P<0.05);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DICER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增殖力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分析表明:与正常细胞和对照组细胞比较,DICER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DICER1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高表达,具有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

  • 标签: 白血病 DICER1 HL-60细胞 KG-1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XIAP(X-linked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XIAP水平。结果: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XI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P<0.05),未缓解和复发患者XIAP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IA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及疗效的判断,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的一个新指标。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XIAP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和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VIP、WanFangData、CNKI、CBM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FLAG和MEA方案治疗RRAM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LAG方案和MEA方案治疗RRAML时,两者的CR[RR=1.49,95%CI(0.92,2.43),P=0.11]及PR[RR=1.38,95%CI(0.82,2.32),P=0.23]无明显差异,但FLAG方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治疗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8,95%CI(1.21,3.24),P=0.006],其真菌感染率亦高于MEA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7,95%CI(1.09,4.31),P=0.03]。结论:FLAG方案治疗RRAML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但其真菌感染率亦高。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本系统评价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FLAG MEA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1988~2000年1月对388例复发的APL给予三氧化二砷治疗(10mg),连续用药至完全缓解.结果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的388例复发APL中完全缓解(CR)率为74.13%,部分缓解(PR)率10.14%,CR+PR为84.27%,预计10年无病生存率为69%.早期死亡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7%、10%.主要死亡原因是脑出血、DIC、脑梗死.本组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为15%.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26%,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肾功能损害6%,心电图改变16%,精神症状7%.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是治疗复发APL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并可治愈APL.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 简介:1概述培门冬酶(polyethyleneglycolconjugatedaspara-ginase,PEG—ASP),即左旋门冬酸胺酶聚乙二醇轭合物,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属于长效门冬酰胺酶。1994年,PEG.ASP(Enzon公司生产,商品名:Oncaspar)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在美国上市,1996年在欧洲获准上市。该药保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生物活性,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同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大为延长,是L.ASP的4—6倍,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 标签: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 简介: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对判断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初诊的196例B-ALL患儿,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以上患儿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第12周的骨髓MRD。结果:MRD阳性组中中危和高危分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时间点MRD,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复发率越高,3年EFS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不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对儿童B-ALL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需动态监测MRD,第15天MRD≥10-2、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的患儿预后不佳,需调整危险分层及化疗强度;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小残留病
  • 简介: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trolaminecream)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以及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71例鼻咽癌患者,按照是否应用三乙醇胺乳膏分为用药组138例和对照组133例。两组均行同步放化疗。结果用药组出现1级放射性皮炎56例,2级70例,3级12例,对照组分别为34、76和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2级皮肤反应的照射剂量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58,P=0.000),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3级皮肤反应的照射剂量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出现2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Rank=29.061,P=0.000)。影响出现2级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因素为是否用药和是否同步放化疗。结论在放疗早期使用三乙醇胺乳膏不仅可以提高皮肤对急性放射性损伤的耐受性,延缓皮肤反应出现时间,还可以减轻皮肤损伤的程度。同期放化疗增加了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性。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皮炎 同步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回输对脑膜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择期脑膜瘤手术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全麻诱导后30min内输入琥珀酰明胶15ml/kg。手术开始时用乌拉地尔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65±5)mmHg,并用自体血液回收仪回收并回输术野出血。对照组除未行控制性降压外,其余操作均同观察组。两组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记录出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手术时间,并分别于AHH前后、术毕测定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pH值、碱剩余值。结果观察组失血量[(837±245)ml]和自体血回输量[(405±123)ml]均低于对照组[(1197±295)ml]和[(593±247)ml](P<0.01)。两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在AHH后和术毕较AHH前降低(P<0.01),两组各时点pH值、碱剩余值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未输入异体血,对照组5例输入去白悬浮红细胞2U,5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ml。两组均未发生创面异常出血、肺水肿及心衰等并发症。结论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用于脑膜瘤手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配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可减少输血反应。

  • 标签: 脑膜瘤 血液稀释 外科手术 降压 控制性 自体血回收
  • 简介: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的发病机制、诊治与转归。方法分析1例以CD56+小肠粒细胞肉瘤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收治1例男性患者,39岁。小肠系膜切除物免疫组化检测示:粒细胞肉瘤,CD56阳性;骨髓细胞学检查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小肠粒细胞肉瘤。经IA方案诱导化疗后疾病达完全缓解,继续IA方案巩固化疗,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以小肠粒细胞肉瘤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较为少见。粒细胞肉瘤的预后差,CD56抗原阳性提示预后不良,经诱导化疗获疾病缓解的患者应尽快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期达到长期生存。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小肠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D56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单用ATRA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规律治疗的初治12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ATRA口服联合AS2O3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予ATRA口服治疗,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肝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调整药物用量,均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观察诱导治疗阶段CR率和早幼粒白血病基因和维甲酸受体基因融合基因(PML-RARα)转阴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巩固化疗后3年总生存率(OS)和复发率,同时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早期病死率、C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CR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ML-RARα转阴率和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选取观察组57例患者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WBC≥10×109/L患者复发率、病死率、未缓解(NR)率与WBC﹤10×10^9/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率与总生存率则低于WBC﹤10×109/L患者。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的疗效较好,达到CR时间缩短,预后提高,白细胞水平对APL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导致CR率与总生存率降低。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