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12月在STROKE官方网站上率先公布了《2011版AHA/ASA缺血性卒中短暂缺血性发作(TIA)预防指南》(后简称《指南》)[1],与2006版(2)2006版之后部分更新相比,该新版指南在针对血压控制方面,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压控制 短暂性 指南 预防 发作
  • 简介:卒中位列全球人口全因死亡率第4位,尤其在低、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地升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具有逐年增多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由数十种炎因子介导炎症免疫反应,其发生、发展预后均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以炎因子为靶向治疗策略研究前景广阔、进展迅速。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炎性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靶向治疗
  • 简介:患者男性,41岁。主因头痛1年,双侧下肢乏力、行走不稳20d,于2009年6月22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持续胀痛,以后枕部顶部更为显著,无明显周期,时有加重而影响日常生活,站立位诱发,无其他明显加重或减轻症状冈素,发作时不伴恶心、呕吐,无畏光、畏声视物变形等症状与休征。

  • 标签: 脑膜炎 自身免疫疾病 病例报告
  • 简介:弥漫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定外力机制下脑内发生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982年由Adams等正式命名,并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本文对DAI新近几年来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其诊疗效果。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 简介:1病历摘要(图1)女,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月余,加重3d"于2015年4月入院。病人系产后23d,无眼外伤史,查体未见异常。头颅、垂体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cm×1.1cm×1.8cm,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混杂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标签: 垂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 垂体肿物
  • 简介:慢性血管源脑缺血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该类疾病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和兔模型,可以用于低灌注所致慢性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细胞功能改变等研究。本文综述上述模型制作方法,分析这些制作方法和模型优缺点,并介绍慢性血管源脑缺血检测方法,探讨了各模型在临床慢性血管源脑缺血疾病研究中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动物模型
  • 简介:疼痛不仅可以是疾病一种症状,其实有些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中枢疼痛、幻肢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直是临床上治疗难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疼痛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迫切需要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来消除疼痛。国际上早在100多年前,疼痛就已经纳入神经外科诊疗,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止痛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多巴反应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0年7月门诊或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多巴反应肌张力障碍患者,面对面采集临床资料并门诊或电话随访,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就诊症状、诊断延误时间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共21例患者人组,男4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7.19±3.40)岁,平均诊断延误时间(13.76±11.38)年。均以肢体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20例(95.24%)呈现晨轻暮重现象,6例(28.57%)伴帕金森样症状,2例(9.52%)伴痉挛截瘫;经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随访18例患者,仅1例治疗后仍遗留肢体残疾;3例失访。随访期间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平均维持剂量(175.35±113.51)mg/d,3例患者辅助应用盐酸苯海索(4.6mg/d)治疗。结论多巴反应肌张力障碍患者多于儿童期以肢体肌张力障碍发病,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儿童肌张力障碍或青年帕金森样症状患者应行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诊断治疗,以降低多巴反应肌张力障碍误诊率。

  • 标签: 张力失调 左旋多巴
  • 简介:目的对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临床特点、电生理表现发病机制等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2003年收治4例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青年,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均为在运动开始时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面部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意识障碍,发作后无任何不适.4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以及头部CT和(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特发性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经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可为特发性,也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诱发一侧或双侧上下肢面部不自主运动,对抗癫痫药物敏感,预后良好.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 CT检查 卡马西平 左旋多巴 氟哌啶醇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颞部开颅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弥漫脑肿胀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弥漫脑肿胀患者手术时整块去除双额颞部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减压治疗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治疗后中重度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外伤弥漫脑肿胀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颞部开颅 去大骨瓣减压术
  • 简介:海绵窦内侧壁即为垂体囊外侧部,通常外凸,但有部分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内凸和垂体组织向侧方扩展。垂体囊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之间部分称为海绵窦内侧间隙,解剖学研究发现约有1/3的人群不存在此间隙。上述特点对于预测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此作一综述。

  • 标签: 海绵窦内侧壁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解剖特点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54例动脉瘤SAH病人临床资料,判定脑血管痉挛程度,统计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Fisher分级Ⅲ-Ⅳ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014%,19/27)明显高于Fisher分级Ⅰ-Ⅱ级者(4414%,12/27)(P〈0.01);Hunt—Hess分级Ⅲ-Ⅴ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5.0%,21/28)明显高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者(38.5%,10/26)(P〈0.05);3d后手术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0.0%,21/30)明显高于3d内手术患者(41.7%,10/24)(P〈0.05)。结论SAHFisher分级〉Ⅱ级和Hunt—Hess分级〉Ⅱ级是颅内动脉瘤继发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早期手术能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 相关因素
  • 简介:患者女,51岁,已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因不停涮牙和洗涤2周,于1998年8月2日入院.入院前18天无诱因突然出现大小便失禁,伴双下肢乏力.无头痛呕吐,能独自行走.病后4天出现不停涮牙,洗脸时不停地洗涤毛巾,喝水时不停地将水含在口中.曾在某院住10天,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

  • 标签: 梗死 正常 治疗 双侧 查体 乏力
  • 简介: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及其相关,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26例,非侵袭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VEGF在侵袭垂体腺瘤和非侵袭垂体腺瘤中表达。结果侵袭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VEGF表达均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侵袭与PTTG、MMPs、VEGF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垂体腺瘤一项生物学指标。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垂体瘤转化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进展性卒中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发病72h内入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72h内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变化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运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H型高血压与进展性卒中关系.结果58例患者在发病72h内病情发生进展,其中22例进展发生在发病24h内,47例进展发生在发病48h内.单因素分析发现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χ2=5.948,P<0.05)、入院时收缩压(t=2.124,P<0.05)、Hcy(t=1.197,P<0.01)和H型高血压(χ2=26.351,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H型高血压、Hcy对进展性卒中发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进展性卒中发生率高,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病情进展可能大.H型高血压、Hcy是进展性卒中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高血压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纵裂合并骨分隔伴发脊柱侧弯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42例脊髓纵裂合并骨分隔脊柱侧弯手术选择手术方法,并对其手术注意事项影像学诊断进行探讨。结果142例患者行骨分隔切除硬脊膜囊成型手术均取得很好效果,未发生脊髓神经严重损伤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前尿便障碍、肌力减退、高弓足、足趾活动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同时也为下一步脊柱侧弯矫形创造了很好条件。结论脊髓纵裂合并骨分隔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显示,MRI平扫联合CT三维重建,可对脊髓纵裂畸形类型及其间隔性质和脊髓纵裂伴发病变做出全面评价。单纯脊髓纵裂可不予处理,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纵裂合并骨分隔唯一手段。术中分块切除骨分隔、仔细游离脊髓并重塑硬脊膜囊,可为解除脊髓栓系、改善神经功能症状下一步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打下良好基础,对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尤为重要。

  • 标签: 脊髓纵裂 脊柱侧弯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影响。为有效控制COPD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合理、有效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就诊时间编号,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与不同方法宣教心理护理。采用SF-36生存质量表、症状自证量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考评分析。结果:1年后,患者各观察项目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各观察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药物治疗依从等因数,除生理功能外,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戒烟情况,研究组为96.67%,对照组为39.29%。结论:家庭干预可有效控制COPD患者病情进展,提高COPD患者治疗依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IVNS)是治疗难治癫痫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其有效和安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目前国内外关于IVNS治疗儿童难治癫痫(尤其是低龄儿童)疗效分析相对少见,本研究旨在明确IVNS治疗儿童难治癫痫是否安全有效,并分析探讨IVNS对不同癫痫综合征具体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患儿为研究对象,搜集基线信息,记录IVNS术前术后发作情况(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后状态、发作类型等)、药物和刺激参数调整、不良事件等,以平均发作减少率、有效率MeHugh分级为评价指标,评估IVNS疗效。结果研究中共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连续接受IVNS治疗难治癫痫患儿32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平均发作减少率分别为8.79%、50.85%、40.67%、56.54%66.62%,有效率分别为21.87%、62.50%、57.14%、69.23%、77.78%。对不同癫痫综合征,IVNS也有不同疗效,其中WEST综合征平均发作减少率从术后1个月37.64%逐渐增加至术后12个月83.3%,Lennox—Gatuat(LG)综合征平均发作减少率从术后1个月27.42%逐渐增加至术后6个月55.10%。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儿童难治癫痫具有安全和有效,且有时间累积效应。此外,WEST综合征和LG综合症对IVNS治疗反应较好。

  • 标签: 迷走神经电刺激 儿童 难治性癫痫 癫痫综合征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