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软组织量缺乏给口腔患者的预后造成诸多不理想,软组织膨胀技术是解决软组织量缺乏较理想的方法。本文论述了从传统软组织扩张器到自动渗透性的软组织扩张器应用于软组织膨胀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可用于口腔软组织膨胀的几种高强吸水树脂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口腔软组织膨胀 软组织扩张器 高吸水树脂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评价所采用的数字化排牙,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拔牙模式、支抗设计等,是否可以满意地改善侧貌的美观。方法纳入15例严重双颌前突病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横腭杆和腭部种植支抗,用统一的治疗设计进行舌侧矫正。其中1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25.5±3.1)岁,平均疗程(28.9±3.3)个月。治疗前后X线进行传统头影测量,同一坐标系重叠CBCT图像进行3D测量,研究前牙的内收,牙槽骨的改建,牙长轴,牙弓宽度,面下1/3垂直向的改变等与面部美学有关的数据。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减小(-13.2±5.2)°,上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5、6.3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4.0、6.3mm,P〈0.01;上颌突度A点平均内收1.2mm,P〈0.05。CB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切缘后移7.1~7.8mm,尖牙牙尖后移6.4~6.6mm,P〈0.05;切牙、尖牙根尖点后移3~4mm,无显著性差异。磨牙0.5~1.0mm近中移动、-0.2~0.6mm垂直向移动以及宽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个性化舌侧矫正的治疗模式和三维力系统提供临床参考数据,能够简单有效地大幅度内收前牙,有满意的垂直向和横向控制。

  • 标签: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严重双颌前突 拔牙正畸 种植支抗 三维测量
  • 简介:颈动脉体瘤(carotidbodytumor,CBT)又称副神经节瘤,其存在线粒体SDH基因的突变,包括SDHD、SDHC及SDHB基因的突变。SDH基因突变多发生于家族性CBT中,散发性CBT中少见。对CBT与SDH基因突变的研究,将为CBT的发病机制、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琥珀酸脱氢酶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记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人格和语言等神经精神症状为表现特征。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多以缓解伴发的临床症状为主,尚难彻底治愈。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采用干细胞治疗AD也倍受关注,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就非牙源性和牙源性干细胞用于治疗AD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再生治疗
  • 简介:以钽为基础的金属生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骨植入物材料,但目前这种材料在种植牙中的应用并不常见。近年来,钽因耐腐蚀性强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被引入了种植牙中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将对钽及多孔钽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钽基金属生物材料(多孔钽、钽合金和钽涂层)种植牙的生物学特性和现阶段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多孔钽 涂层 种植牙
  • 简介: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对鼠颌下腺细胞(ratsubmandibularglandcells,RSGCs)生长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第2代大鼠颌下腺细胞用于实验,按加入不同浓度LN分4组(0、5.0、25.0和50.0mg/L)进行培养,相差显微镜的观察,绘制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N对细胞增殖及淀粉酶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培养的RSGCs免疫组化鉴定CK8.13、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阴性。培养72h后MTT法检测5.0-50.0mg/LLN组细胞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96h后检测培养液中淀粉酶的含量,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能促进RSGCs的黏附和增殖并保持RSGCs的正常分泌功能。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颌下腺 颌下腺细胞 淀粉酶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比较热压膜材料和自凝树脂的力学性能,为选择更为合适的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托提供参考。方法在室温25℃环境下,选用3mm厚的热压膜膜片和3mm厚的自凝树脂各10个,应用万能拉伸测力机测量并比较其力学性能,并在电镜下观察断口的形貌。结果3mm厚的热压膜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258.10±141.66)MPa,拉伸强度为(24.02±0.09)MPa,压缩强度为(47.55±1.03)MPa,明显低于3mm厚的自凝树脂(P<0.05)。3mm厚的热压膜材料的延伸率为(38.6±0.45)%,明显高于3mm厚的自凝树脂(P<0.05)。结论临床上考虑到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对托弹性的要求,可考虑此种热压膜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托。

  • 标签: 热压膜材料 自凝树脂 力学性能
  • 简介:目的:建立和评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用组织块法、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形态学、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来源。通过活细胞观察,MTT比色实验研究细胞体外生物特性。比较3种培养方法培养HGF的效果。结果:细胞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符合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组织块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翻瓶法)、改良酶消组织块法(盖玻片法)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26.7%、54%、60%。组织块法和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种改良酶消组织块法间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细胞系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2种改良酶消化组织块法可显著提高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

  • 标签: 牙龈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 简介: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发生所依赖的微环境,是龋病的始动因子。变形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寻找有效的对抗变链菌生物膜的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在物理、化学及生物三个层面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清除方法加以综述,旨在为龋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生物膜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细胞毒性,同时研究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的杀伤效果.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检测不同孵育时间下细胞对HMME的摄取量.设定不同的光照时间对A253细胞进行PDT,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HMME对A253的细胞毒性及PDT的作用效果.荧光显微镜定性检测PDT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结果孵育时间为2h时,不同浓度的HMME在细胞内蓄积量均达到峰值.HMME质量浓度≤10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存活率在92%以上.应用光密度值为80mW/cm2的630nm激光对A253细胞进行PDT,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降低;在30s时,细胞存活率降低到71.2%,与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单纯光敏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DT作用后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结论10μg/mL的HMME介导的PDT对颌下腺鳞癌细胞A253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 颌下腺鳞癌 活性氧
  • 简介:目的观察光照对纤维桩周围双固化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2011年5-11月佛山市向阳口腔医院就诊患者拔除的新鲜完整单根管牙40颗,随机等分为非光照组和光照组。两组牙齿均在截去牙冠后行根管预备,充填,然后植入纤维桩,并使用Bisco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纤维桩进行粘接,非光照组仅进行化学固化,光照组在化学固化的基础上再使用QHL75光固化灯照射40s。分别测量两组牙齿根尖段、根中段和根管口段的显微硬度和粘接强度。结果显微硬度:光照组牙齿根管口段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根中段和根尖段及非光照组各段(P〈0.05),而光照组根中段和根尖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强度:光照组牙齿根管口段的粘接强度高于根中段和根尖段及非光照组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根中段和根尖段的粘接强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照有助于加强Bisco全酸蚀粘接剂的聚合程度,从而有助于纤维桩固位。

  • 标签: 纤维桩 显微硬度 聚合 粘接剂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和评价次氯酸钠与超声技术和(或)氢氧化钙联合应用对根管及管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清理效果.为管间峡区清理技术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45颗,用ProTaper手用锉预备近颊和近舌两根管后,将45例近中根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完成根管清理:A组5.25%NaOCl超声冲洗1min,B组和C组均先用Ca(OH)2糊剂处理根管24h.再分别通过超声冲洗和常规冲洗技术清理根管.冲洗液均为0.5%NaOCl.标本脱钙包埋后.取距根尖1、1.5、2、2.5、3mm处的切片各1张作为观察片,行HE染色。用图像软件分析根管及管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含量.计算根管和管间峡区清洁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根管清洁度(根尖1~2.5mm水平)和管间峡区清洁度(根尖1~3mm水平)均优于C组(P〈0.05),A、B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OH)2糊剂和0.5%NaOCl超声冲洗联合应用可获得较理想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效果.可替代5.25%NaOCl超声冲洗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技术。

  • 标签: 下颌第一磨牙 管间峡区 有机碎屑 超声冲洗
  • 简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OsteonecrosisoftheJaws,BRONJ)是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颌面部不愈合的瘘管,暴露的坏死颌骨。BRONJ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未统一,本文就BRONJ的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氟化物对过氧化脲类漂白剂渗透性及漂白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第一前磨牙的12例患者的36颗离体牙,用标准茶溶液染色后,其中12颗样本经NaF处理后用过氧化脲进行漂白(A、B组),12颗样本使用过氧化脲漂白(C、D组),12颗样本放入去离子水中作为空白对照(E、F组)。用VITA比色板对受试牙漂白前后进行比色,然后分别从近远中向(A、C、E组)和唇舌向(B、D、F组)剖开,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剩余染色面积百分比。结果所有标本染色后色度均增加,着色范围为3.66~8.33个色阶。漂白治疗后A、B、C、D组的色阶改变为5~5.53个色阶。而空白对照(E、F组)无色阶改变。(1)近远中向剖开:A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8.6%~39.4%,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8%~72%;C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9.3%~37.2%,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7.6%~70.1%;E组两剖面显示全部牙本质均匀染色,面积百分比约96.97%~100%;A、C组间各剖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E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唇舌向剖开:B组唇侧和舌侧剖面剩余染色面积基本相等,为61.7%~68.7%;D组两剖面剩余染色面积为60.8%~66.3%,反映出相同的颜色改变的深度;F组两剖面染色面积为96.4~99.8%;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F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着色牙漂白前局部氟化物处理对漂白效果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氟化物 漂白 色阶 剩余染色面积
  • 简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joint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发生于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化和丧失,伴有软骨下骨和其他软组织的改变。TMJOA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杂音等,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尽可能阻止疾病进程,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各种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TMJOA的手段有很多,但仍以患者容易接受的保守治疗为主,并且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文章对TMJOA的物理及药物疗法进行综述,以探讨更为合理的保守治疗手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保守治疗 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目的:研究胶原蛋白海绵填入拔牙创后胶原蛋白海绵对牙槽窝早期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建立兔拔牙模型,左侧拔牙创内植入胶原蛋白海绵为实验侧,右侧拔牙创为空白对照侧。拔牙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骨密度检测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拔牙创牙槽窝愈合情况。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1、2、4、8周,实验侧牙槽窝新骨形成明显优于对照侧;术后12周,2组新骨形成无显著差异。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填入拔牙创能促进牙槽窝的早期骨愈合。

  • 标签: 胶原蛋白海绵 拔牙 骨密度
  • 简介: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临床测量方法及定量指标.方法:埘90名50岁以f上中t老年患者的曲面体层片下颌后牙区不同部位颌骨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结论:通过曲面体层片测量颏孔和颏孔后1.0cm颌骨高度,了解下颔后牙区骨量丧失情况.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数据,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7~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 标签: 下颌骨 曲面体层片 骨测量 牙槽嵴增高术 颌骨高度
  • 简介:为了鼓励我国口腔医学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促进我国口腔基础研究的发展,中华口腔医学会与香港大学牙学院共同发起设立'优秀青年口腔基础研究论文奖'。获奖青年将赴香

  • 标签: 优秀青年口腔 口腔基础 基础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丹参和骨碎补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其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72只SPF级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丹参组、骨碎补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丹参组每日灌服6g/kg丹参水煎剂,骨碎补组每日灌服6g/kg骨碎补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ml生理盐水,每隔7d加力1次。三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d分批次处死,每次6只;剥离头颅骨,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及牙槽骨的密度,同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区牙周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组、骨碎补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三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变平缓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牙槽骨密度都呈现降低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降低缓慢(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服丹参和骨碎补水煎液可促进大鼠牙周膜内破骨细胞生成并维持牙槽骨密度,有利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

  • 标签: 丹参 骨碎补 正畸 牙齿移动 牙周组织 改建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亚型划分,分析Ⅱ类患者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rocrustsSuperimpositiom,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分析每组的颅面特征,总结其形成机制.结果聚类分析将样本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的类型,并形成各自的图形模板.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的优势.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主要机制为下颌后缩,并且约60%存在垂直向不调,其中高角病例更加多见.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聚类分析 Procrusts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