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九○三年由日本归国行迹苏曼殊一九○三年秋由日本归国后的行迹是他一生萍踪浪迹最为迷离难的问题之一。此事对研究苏一生关系甚大,因为这一年是他人生旅途中的转折点,参加反清革命和显露其文学创作实绩的开端。其行迹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1)冯自由《苏曼殊之真面目》:“时苏曼殊忽动归思,向余求一介绍书至香港见陈少白,余应之,曼殊莅港,下榻中国日报。

  • 标签: 苏曼殊 光复会 梵文 史事 考辨 实业学堂
  • 简介:据史部第41集内封题署的"金阊"二字,可知素政堂为清初苏州书坊.由现存的材料可证素政堂主人即天花藏主人,则天花藏主人也应为苏州人或寓居于苏州者.据此判断,学术界长期以来所持的天花藏主人即浙江秀水张匀或嘉兴徐震说,都是不成立的.以此为基础本文主要从活动地区、生活经历、作品刊刻地、生活年代等几方面提出天花藏主人非嘉兴徐震的看法.

  • 标签: 主人 天花 嘉兴 生活经历 生活年代 苏州
  • 简介:对于现今的全国统一语文高考标准化试题,近几年人们的质疑已经够多了。那么,二十世纪上半叶——五四以后传统的大学招生国文考试又是怎样的呢?我翻开北大档案馆珍存的当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的各科试卷,竞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总共才一页纸!这哪儿像堂堂国立北京大学的国文试卷?

  • 标签: 考试卷 国文 大学入学考试 二十世纪上半叶 民国 北京大学
  • 简介:"棬"字作为一种房屋样式,仅见于小说.各种字典辞书均无此释义.本文通过与明清通俗小说及其他文献资料的对比参证,得出结论:"棬"属北京方言,指一进三问的一栋房屋.

  • 标签: 《祷杌闲评》 卷棚 方言 明清通俗小说 意义
  • 简介:纪容舒的《杜律详解》八卷因著录于《四库全书总目》之故,自清代以来得到了学界的很大关注,然其书乃节抄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而成,内容上多依傍顾注而少有发见。不过其体例和疏解侧重点和顾宸注本亦存在很大分歧,如对律诗章法的阐释,就比之顾宸有了很大进步,并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纪容舒的《杜律详解》具有相当的文献参考价值,代表了清代杜诗学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纪容舒 纪昀 《杜律详解》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杜甫草堂发掘唐代圆形亭址,为研究唐代成都地区亭台建筑结构及民俗民风提供宝贵实物资料。

  • 标签: 唐代圆亭 杜诗研究 杜甫草堂
  • 简介:杜甫湘行踪迹及其死葬文正义“秋风万里芙蓉国”(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年尾,历经战乱和困穷的诗人杜甫(712—770),在这里降下其人生的帷幕。二年前的冬天,他一叶扁舟从湖北公安经洞庭进入湖南,至此一缕诗魂悄然离去...

  • 标签: 杜甫墓 墓志铭 洞庭湖 《九家集注杜诗》 平江县 耒阳
  • 简介:为明代文学研究者习用的刘嵩“宋绝无诗”论实际并不存在,刘嵩只有相似的“宋不足征”论。该论实是自南宋特别是元代中期以来的崇唐抑宋风气盛行的产物,站在理学立场的黄容对此夸大其词,而发动了激烈批判。

  • 标签: “宋绝无诗”论 “宋不足征”论 唐宋诗之争 理学
  • 简介:法式善是乾嘉时期著名的蒙古族学者、诗人,平生交游广泛,与满洲才子铁保相交甚密。索法式善与铁保二人的文学交游:一是借助诗文寄托彼此的情谊,抒发仕宦心态上的情感共鸣,交往的记忆谱成了二人诗文创作的交响曲;二是诗作领域中的频繁互动、切磋琢磨,在八旗诗选《熙朝雅颂集》上的相互助力,成就了清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八旗诗歌总集;三是在乾嘉诗坛唐宋诗风论争的背景下,二人大体相似的诗学观,成为维系二人多年友情的因素之一。

  • 标签: 法式善 铁保 《熙朝雅颂集》 诗学观
  • 简介:清代各种碑刻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所刻为清人诗歌,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有关作品,即使对另有印本诗集行世的作家,也往往具有补遗、校勘的意义。拙著《清诗考证》中,有一些篇章曾经在这方面做过探索;起先组合成单篇论文发表时,还明确用过“从存世碑刻清人诗歌”的标题。但这些篇章所涉,地点虽然都在笔者生活、工作的杭州,诗人却十分分散。现在再专门以乾隆皇帝一人为中心,对杭州现存其御制诗碑刻进行集中的考察。主要的宗旨,则在于借此引起学术界对整个存世清诗碑刻的注意。

  • 标签: 清诗 乾隆帝 御制诗 碑刻 杭州
  • 简介:蒲氏碑阴俚曲十四种顺序盛伟蒲氏《墓表》碑阴“通俗俚曲十四种”顺序为:《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增补幸...

  • 标签: 《琴瑟乐》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聊斋俚曲集 写作时间 《墙头记》
  • 简介: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和自居易《新乐府》五十首的创作时间,学界流行的观点是认为大约作于元和四年(809),其根据是《白氏长庆集》中《新乐府》五十首总序后所署的“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诸字。然而验以元白文集中其他有关诗文,“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诸字颇多可疑之处。综合各种相关材料来看,这两组诗的创作时间最有可能是在元和七年(812)。白居易后来编文集时之所以要在《新乐府》诗序后署上“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诸字,则可能是为了洗刷元和十年江州之贬时政敌加于他的触犯名教的罪名。

  • 标签: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新乐府》 创作时间 元稹 白居易
  • 简介:这些年,我收集到邵洵美的文章五百余篇,其中直指鲁迅先生的不下十篇,有文学论争,有解释误会,有揶揄,有影射,有评说……如:《一个人的谈话》、《谈翻译》、《劝鲁迅先生》、《新罪恶》和《论语》中的编辑随笔《林语堂与鲁迅的刊物》、《鲁迅的造谣》、《满口绍兴话》、《名作家与无名作家》、《鲁迅不是思想家》以及为徐志摩续写的小说《踏女士》等。这些都是在战前发表的,

  • 标签: 误会 郭明 文学论争 《论语》 名作家 鲁迅
  • 简介:《世说新语补》为明代王世贞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与何良俊《何氏语林》二书删定而成,并非如四库馆臣所说的删定者为凌濠初。明清以降,此书风行于海内外,带动了整个东亚的“世说体”仿作热潮,影响持续数百年不衰,是中国小说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个耀眼的现象,非常值得关注。梳理与探讨此书的成书、刊刻行世、版本流传,发隐探微正本清源,打好基础,对进一步研究极为必要。历来论著论及此书者众,但因其成书、版本、流传、影响诸方面情况复杂,不但本有的问题难以厘清,而且研究过程中又产生了诸多误说。经过考证可以发现,此书最早的刊本为万历十三年张文柱校刻本,亦即吴郡(太仓)王泰亨刻本,并不存在所谓的明万历八年庚辰王世懋刊本、万历十四年太仓王氏刻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二十卷,所谓乾隆七年刊本、乾隆二十年刊本、乾隆五十七年刊本亦不存在,而将《世说新语补》与《何氏语林》《世说新语》的版本混为一谈的种种版本误说也亟待辨正。

  • 标签: 《世说新语补》 成书 版本
  • 简介:《羡君风格独焦境——读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的诗词》一文对郭沫若《全文丛》自题诗的以下几处有误读:“愧”字的含义,主题句的含义,诗歌的结构。诗中“美人”的喻象。本文认为,引起误读的原因,是作者对该诗还缺乏更深入的探讨,把一首言撰述之志的诗理解成了言爱国之志的诗。

  • 标签: 全文丛考 白题诗 几处 误解
  • 简介:“府衙”一词,语出宋代吴自牧《梦粱录·立春》:“临安府进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镇鼓锣吹妓乐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馆内。”府衙是中国古代官员办理公事之地。是一个历史时期府衙文化的象征,也是一段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

  • 标签: 府衙 复建工程 社会生活 临安府 立春 历史
  • 简介:《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鸟进孝的贡单上,鲟鳇鱼的数量存在版本异文。据黑山村进贡能力、鲟鳇鱼的价值及其捕获之难等情况,结合《红楼梦》文本,可以推断“鲟鳇鱼二个”更符合作者的本意。

  • 标签: 《红楼梦》 鲟鳇鱼 版本异文
  • 简介:通过稽考有关文献,为《全宋诗》辨正重出诗十二首,并探讨其致误的缘由。

  • 标签: 《全宋诗》 重出 辨正
  • 简介:陈廷焯是晚清最重要的词学家之一,其部分诗词学著述还存在一些文献方面的问题有待厘清。《骚坛精选录》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诗选,其成书时间学界悬而未决。经,该书当作于陈廷焯早年。《杜诗选》见录于周采泉《杜集书录》,也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诗选。其成书时间,周氏抄录有误。经,该书当作于陈廷焯后期。《词则》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词选,向来认为仅有手稿,且一直深藏陈氏家中。经,至少有两种《词则》的抄本流传,特别是中科院图书馆藏本对于整理、利用《词则》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陈廷焯 《骚坛精选录》 《杜诗选》 《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