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毛细管色谱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方法结合国内外有关毛细管色谱的文献资料,综述毛细管色谱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结果毛细管色谱在分离分析生物大分子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结论毛细管色谱拥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毛细管电色谱 研究进展 生物大分子 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生物反馈联合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调查分析,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各34例。结果观察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力合格率为95.3%及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脑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72例小儿多动症脑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分析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小儿多动症脑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6.4%的家长认为小儿多动症不需要治疗,患儿长大后会慢慢好转;23.6%的家长认为脑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不理想;15.3%的患儿由于学习等问题放弃了治疗等。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后,返院治疗率81.9%。结论给予多动症患儿家属实施有效的疾病知识宣教,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对策,能够进一步增强患儿脑生物反馈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短QT综合征(SOTS)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心电图以QT间期明显缩短,胸前导联T波高尖为特征,可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及反复发作的晕厥和(或)心源性猝死。近年研究进一步阐明了SOTS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且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可喜成绩。

  • 标签: 短QT综合征 电生理学 分子生物学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五五操手法康复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足下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50名卧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对2019年12月-2020年4月住院的5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的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康复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且治疗结束后给予简单的矫形工具保持功能位来保持治疗的效果,对照组只给予简单的矫形工具来保持功能位,观察两组患者足内翻发生率等差异。结果:实验组足内翻发生率2.00%,对照组足内翻发生率14.00%,实验组小腿三头肌异常收缩发生率4.00%,对照组小腿三头肌异常收缩发生率18.00%,实验组踝关节足趾屈功能、踝关节足背屈功能、胫骨前肌肌力,恢复正常数据,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足下垂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会对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造成影响,采取五五操手法康复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效果更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足下垂 五五操手法康复 电生物反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灸和肌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1日期间我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78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9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的39例患者进行针灸和肌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5.15±1.36)分、治疗二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6.64±1.48)分、治疗三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7.19±1.35)分、总有效率(97.4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和肌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效果显著。

  • 标签: 针灸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功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自然分娩产后42天复查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检测临床症状评分、盆底肌力、盆底Glazer肌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提高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效果(肌力≥Ⅳ级)明显好于对照组;盆底肌值前静息阶段和后静息阶段治疗后低于治疗前,5次快速收缩阶段、10s持续收缩阶段、60s持续收缩阶段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10s持续收缩阶段、60s持续收缩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IQ-7评分优于对照组,但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早期干预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疗法 电刺激生物反馈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产后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妇科术后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盆底肌功能康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共6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4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盆底肌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妇科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盆底肌功能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妇科术后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盆底功能,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治疗 妇科术后患者 盆底肌功能康复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产后复查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共11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采用统计学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前静息阶段、快肌阶段(II类肌纤维)、慢肌阶段(I类肌纤维)、后静息阶段。结果:治疗结束后,产后复查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前静息阶段、快肌阶段(II类肌纤维)、慢肌阶段(I类肌纤维)、后静息阶段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产后复查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生物反馈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于2020年8月-2022年6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右佐匹克隆用药基础上结合脑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失眠症 老年 右佐匹克隆 脑电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选取时间段2021年11月—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治疗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选用国际随机数表分组法,将两组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名。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方案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探究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疗效。 结果 结果显示,在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相较于对照组患者72%来说更优异,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进行治疗时,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于患者有更好的改善效果,并且能使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卒中患者接受表面肌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吞咽训练治疗后对吞咽障碍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 从2021年10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出现吞咽障碍的50例患者进行观察,通过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均纳入25例。将吞咽训练用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则接受表面肌生物反馈疗法与吞咽训练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统计调查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有效72.0%明显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接受表面肌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吞咽训练后对吞咽障碍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不断推动脑卒中康复进程,促进生活质量升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吞咽训练 吞咽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卒中患者接受表面肌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吞咽训练治疗后对吞咽障碍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 从2021年10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出现吞咽障碍的50例患者进行观察,通过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均纳入25例。将吞咽训练用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则接受表面肌生物反馈疗法与吞咽训练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统计调查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有效72.0%明显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接受表面肌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吞咽训练后对吞咽障碍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不断推动脑卒中康复进程,促进生活质量升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吞咽训练 吞咽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9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随机设置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物反馈疗法+刺激和盆底肌力康复训练。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根据观察者患者的痊愈情况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疾病治疗痊愈、有效、无效占比72.41%(21/29)、17.24%(5/29)、10.34%(3/29)显著高于对照组29例患者疾病治疗痊愈、有效、无效占比31.03%(9/29)、41.38%(12/29)、27.59%(8/29),(P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瘫患儿膝过伸的治疗中运用生物反馈联合肌内效贴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瘫膝过伸患儿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抽签形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为研究组实施生物反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均以3个月为治疗周期。对比患儿膝过伸角度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膝过伸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膝过伸患儿接受生物反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运动疗法,患儿膝过伸角度得到有效缩小,粗大运动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脑瘫 膝过伸 生物肌电反馈 肌内效贴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尿失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应用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于2023年2月~2024年2月本院妇科收治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进行观察,在随机数表法的基础上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纳入25例。对照组采取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与刺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疗效。结果 评定结果分析,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是96.0%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76.0%进行比较更为确切,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应用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能够加快产妇康复速度,盆底肌肌力增强,产后不良症状明显减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式呼吸结合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疗效。方法:40例产后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前者接受腹式呼吸与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者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肌纤维肌电压改善显著,肌值上升,盆底功能恢复更佳,联合组全部患者恢复至Ⅲ-Ⅴ级(p<0.05)。结论:腹式呼吸与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疗法显著改善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的肌肉功能,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腹式呼吸 电刺激生物反馈 产后盆腔肌筋膜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儿行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个性化定制的仿生骨材料(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行儿童颅骨修补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1岁2个月至12岁。外伤致去骨瓣57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49例(包括外伤后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硬膜内、外血肿,脑挫裂伤等),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包括车祸伤4例,高空坠物砸伤2例,钝器砸伤1例,锐器砍伤1例),非外伤因素去骨瓣减压8例(包括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肿瘤术后脑水肿2例,颅骨恶性肿瘤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平均去骨瓣时间为1年5个月,其中最短时间为2个月,最长时间超过4年。所有病例中,59例为单侧颅骨缺损(左侧36例,右侧23例),6例为双侧颅骨缺损;去骨瓣范围中标准或近似标准的单侧额颞大骨瓣减压窗46例,单侧额、颞、顶、枕部分去骨瓣减压13例,分隔的双侧额颞减压窗5例,双额贯通减压窗1例。术后跟踪随访2~5年。结果患儿手术过程均顺利,出现各类术后并发症共42例,包括皮下积液27例,仿生材料固定松动8例,仿生材料术后碎裂6例,感染1例,全部行针对性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儿童仿生材料颅骨修补术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这与术中仿生材料使用经验不足和儿童依从性差有关。掌握仿生材料的特性和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仿生材料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并发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