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巨细病毒相关性肺炎(cytomegalovirus,CMV)是以受感染细胞形成巨大的A型嗜酸性核内及胞质内包涵体为特征的病毒性肺炎。大多数是无症状隐性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婴儿中可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1。我院2016年8月收治了1例58岁男性重症巨细病毒感染相关性肺炎合并免疫抑制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免疫抑制 感染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巨细病毒感染后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抗病毒、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替代血浆置换及血液透析、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快速恢复至正常,并成功脱离血液透析,预后良好。

  • 标签: 血栓性微血管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 急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的外源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发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巨细病毒(Cytomegaoviyns,CMV;一种神经嗜性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及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中心行首次肾移植的受者。根据术后预防药物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缬更昔洛韦组,口服缬更昔洛韦450 mg,1次/d;对照组为更昔洛韦组,口服更昔洛韦1 g,3次/d。两种药物均于术后10 d内开始服用,持续3个月,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进行调整剂量。术后随访1年,并规律监测CMV-DNA、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比较两组的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首次CMV阳性时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存活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6例肾移植受者,实验组85例,对照组81例。实验组CMV感染率为1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实验组首次CMV阳性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40.5 d(77.3~198.5 d),对照组为47.5 d(36.8~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组CMV发病率下降(4.7 %比1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实验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比21.0 %,P=0.037)。实验组均未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对照组6例(7.4 %)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移植受者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并显著推迟CMV感染时间。

  • 标签: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 缬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山市博爱医院先天性及围生期患儿人巨细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及听力受损情况、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诊断的243例先天性及围生期H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对听力异常的患儿进行随访。结果2016年至2018年,该院先天性及围生期婴儿HCMV感染率分别为4.56%(121/2654)、2.76%(74/2686)和3.15%(85/2701)。243例患儿中,BAEP正常者107例(44.03%),可疑异常者33例(13.58%),听力受损者103例(42.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年龄小于1个月(P=0.034)和CMV-DNA阳性(P=0.003)是听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听力损害表现形式多样。20例可疑异常者未接受更昔洛韦治疗,19例BAEP恢复正常;67例听力受损者接受了随访,其中47例接受了规范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30例BAEP转归正常,12例情况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20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患儿中5例BAEP转归正常,8例情况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4例加重。结论先天性及围生期婴儿的HCMV感染率以及感染患儿的听力受损率均较高,入院时年龄小于1个月和CMV-DNA阳性患儿更易出现听力受损。仅单纯听阈值轻微升高的患儿可临床观察,规范的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于听力改善效果明显。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婴幼儿 听力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细病毒(CMV)感染对新生儿肝脏的影响而引发的一系列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更昔洛韦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先天性巨细病毒感染致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以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高要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0例血CMV-IgM阳性及肝功能确诊的CMV感染性肝炎综合征患儿为对象。在使用更昔洛韦的同时使用熊去氧胆酸等综合治疗后,对患儿进行胆红素,肝功能,肝胆管B超等动态监测。结果更昔洛韦联合熊去氧治疗对CMV感染致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显著。

  • 标签: 更昔洛韦 熊去氧胆酸 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鼻腔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伴破骨样巨细罕见,其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现报道一例发生于左鼻腔的该肿瘤,经鼻内镜下肿物摘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与远处转移。

  • 标签: 鼻腔 腺癌,乳头状
  • 简介:摘要人巨细病毒(HCMV)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中感染率极高,其再活化所引起的活动性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以及病死率上升等不良预后相关,严重影响病情转归。深入研究脓毒症相关HCMV再活化,对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救治疗效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ICU非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HCMV感染的发生率和再活化的分子机制、危险因素、诊疗及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再活化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风湿性多肌痛(PMR)和巨细动脉炎(GCA)的临床差异,总结GC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2010年8月至2019年9月住院的12例巨细动脉炎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与GCA组患者进行2∶1年龄、性别相匹配的PMR患者形成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临床特点,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 GCA住院患者共12例,男女比例1∶11,发病年龄(67±7)岁,GCA患者以PMR形式起病的最为常见(7/12,58%),PMR与GCA患者从发病到诊断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均是肩痛,与PMR患者相比,GCA患者病程中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头皮痛(P=0.031)、下颌跛行(P=0.031)和偏头痛(P<0.01)。实验室检查可见GCA患者肌酸激酶较PMR患者稍高[(60±27)U/L与(41±15)U/L,t=1.098,P=0.029],其余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比较PMR症状起病的7例GCA患者及同期住院的24例PMR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影像学中血管超声病变检出率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不典型患者中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结论GCA患者以PMR形式起病的最为常见,病程中出现头皮痛、下颌跛行和偏头痛则提示GCA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巨细胞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更昔洛韦应用于小儿巨细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84例巨细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2例予以更昔洛韦单药治疗,研究组42例予以布地奈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症状改善效果、血清生化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病毒感染肺炎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病症情况。

  • 标签: 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 布地奈德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预防CM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静脉滴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分为预防组235例和未预防组169例,记录两组受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术后存活率、CMV感染发生率、首次CMV感染发生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856 d,CMV感染的发生率为39.1%;预防组与未预防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术前PELD评分、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发生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 014 d与731 d;术后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4%(88/235)与41.4%(70/169),术后首次CMV感染发生平均时间分别为术后75.5 d与110.2 d,首次CMV感染后再次CMV感染率分别为26.1%(23/88)和18.6%(13/70),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并不能降低CMV感染的发生率,也不能延缓CMV感染的发生时间,不推荐作为儿童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预防方案。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巨细胞病毒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巨细病毒(CMV)血症的患者中,采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或采用其中一种药物进行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非随机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在移植后发生CMV血症的患者。通过电话或查阅住院及门诊病历的方式进行随访。观测指标包括: CMV感染(包括CMV病)的发生率、CMV感染再发率、总体生存(OS)和无疾病生存(DFS)等。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共纳入血浆CMV DNA阳性的患者242例,其中221例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65例接受联合治疗,156例接受单药治疗。两组CMV血症转阴中位时间分别为21(3~60)及14(3~32) d(P=0.011)。两组在CMV病发生率、预计1年总体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V DNA阳性持续超过14 d(即难治性CMV感染)的患者共116例,53例(45.7%)在CMV阳性2周内接受了联合抗病毒治疗,63例(54.3%)则接受了单药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和单药组中CMV DNA转阴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15~60)及20(15~45) d(P=0.472)。两组中各有2例患者进展为CMV病(P=0.860)。在随访中,联合用药组有12例患者(22.6%)再次出现CMV血症;单药治疗组中,8例患者(12.7%)再次出现CMV血症(P=0.158)。联合用药组及单药治疗组预计1年OS率分别为92.0%及87.1%(P=0.543);预计1年DFS分别为90.3%及85.7%(P=0.665)。单因素分析提示,OS、DFS与是否联合用药无相关性(OS:HR=0.644,P=0.547;DFS:HR=0.757,P=0.666)。结论在难治性CMV感染中,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对比单药治疗,在CMV血症持续时间、CMV病发生率及CMV再发率、总体生存及无病生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感染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后发生巨细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UCBT的143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UCBT后100 d内患儿每周进行1~2次血浆CMV-DNA检测,根据结果分为CM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UCBT后100 d内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比较移植1个月后CMV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例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CMV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43例患儿中男113例、女30例,移植时年龄为14(8,27)月龄。原发病以慢性肉芽肿病(49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43例)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9例)为主。CMV感染率为21.7%(31/143),感染的时间为移植后44(31,49)d。复发性CMV感染率为4.2%(6/143),复发性CMV感染与非复发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8(18.3,63.1)×106比22.5(13.2,31.9)×106拷贝/L,Z=-0.95,P=0.340;35.2(20.2,54.6)×106比28.4(24.1,53.5)×106拷贝/L,Z=-0.10,P=0.920]。难治性CMV感染率为4.9%(7/143),难治性CMV感染与非难治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8(13.1,32.2)×106比25.9(14.2,12.2)×106拷贝/L,Z=-1.04,P=0.299;47.7(27.9,77.6)×106比27.7(19.7,51.8)×106拷贝/L,Z=-1.49,P=0.137]。CMV感染组中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RIC)的使用率、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率、移植后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45.2%(14/31)比25.0%(28/112),100%(31/31)比78.6%(88/112),64.5%(20/31)比26.8%(30/112),χ2=4.76、7.98、15.20,均P<0.05]。本组患儿随访31.6(13.2,45.9)个月,CMV感染对患儿的总生存率无影响(χ2=0.02,P=0.843)。难治性CMV感染、非难治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比95.8%(23/24)比86.6%(97/112),χ2=5.91,P=0.037],而复发性CMV感染、非复发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比88.0%(22/25)比86.6%(97/112),χ2=0.43,P=0.896]。移植1个月后感染CMV的患儿组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CD4+ T细胞绝对计数、比例及IgG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24.1(81.5,167.6)×106比175.5(108.3,257.2)×106个/L,0.240(0.164,0.404)比0.376(0.222,0.469),9.3(6.2,14.7)比13.6(10.7,16.4)g/L,Z=-2.48、-2.12、-2.47,均P<0.05],而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418(0.281,0.624)比0.249(0.154,0.434),Z=-2.56,P=0.010]。结论PID患儿UCBT后发生CMV感染与RIC方案、发生Ⅱ~Ⅳ级aGVHD及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有关。UCBT后发生难治性CMV感染的患儿存活率降低。UCBT后应定期进行免疫重建监测,免疫重建延迟患儿可考虑增加CMV-DNA监测频率。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免疫缺陷综合征 脐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巨细病毒(CMV)感染率极高,并且CMV感染后多呈潜伏性感染,同时感染CMV的重症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当CMV再激活,即CMV活动性感染,此时可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病情转归,导致多种不良预后的发生。究其机制为,CMV可通过影响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和2型细胞(Th1/Th2)的功能,即通过调控Th1/Th2产生的细胞因子的数量及比例,来改变机体免疫状态,使CMV难以清除及易于再激活。因此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对CMV的再激活、复制和散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重症患者CMV活动性感染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症患者 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 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和2型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细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验在自然流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自然流产的孕妇48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40例无自然流产史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验法检测所有孕妇巨细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巨细病毒(CMV)、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8.33%、16.67%、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0.00%、2.2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V-Ⅱ和CMV所致不良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RV、TO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检测巨细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可有效防止自然流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自然流产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风疹病毒 单纯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