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于骨科切口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骨科患者(2022.5~2023.5期间),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切口发生率。结果 切口发生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00%、13.33%,前一组更低(P<0.05)。结论 加强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显著,可促使切口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骨科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配合 常规护理 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分布情况及诱发因素,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防范策略。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普外科手术切口分布情况,并分析诱发手术切口的因素,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160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患者中,I类手术切口11例(6.87%)、II类手术切口62例(38.75%)、III类手术切口87例(54.38%)。高龄、急诊手术手术时间≥120min、住院时间≥16d与同组其他条件下诱发手术切口的发生率相比均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普外科手术切口的因素诸多,包括高龄、急诊手术手术时间≥120min、住院时间≥16d;有必要根据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以此使普外科手术切口率得到有效降低。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的原因,探讨切口的措施。方法对外科手术病例切口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的发生与手术室环境污染,消毒不严格,自身因素等密切关系。结论改善手术室环境,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保护高危人群,是预防腹部切口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手术室 预防 感染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切口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2011年度普外科200例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总结切口相关因素。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发生15例,感染率7.5%。结论感染率与年龄呈“V”型走势,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污染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Ⅰ类手术切口(SSI)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普外科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对普外科所有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48例次手术患者中,3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6%。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跟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率。

  • 标签: Ⅰ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的减少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概率,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研究引发术后感染的一些主要因素。结果骨科手术的类型、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的部位等因素都和患者术后的切口密切相关,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结论临床上引发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要特别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的预防。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切口的措施(观察组),并就临床治疗与2010年1-12月收治未实施相关预防措施的同类手术患者80(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观察组80例患者中,术后切口1例,占1.3%。对照组80例中,术后切口12例,占15%。观察组切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阑尾炎手术切口的预防,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阑尾炎手术 切口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0例我院于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患者中有8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2%。经过与未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住院时间过长、患者年龄较大及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是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的重要因素结论临床中应重视容易导致术后切口的各项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这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切口手术患者术后的感染因素,针对感染因素加以护理和预防。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术后切口的患者共3名,对其完整病例全面了解并整合数据。结果我院400例手术中,出现术后切口的概率为0.75%,而手术室条件、手术季节、手术种类、手术人员的操作规范、手术时间、手术性质等都对患者术后切口出现感染产生影响。结论采取必要的切口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的发生率。

  • 标签: 外科手术 感染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06年7月手术室改建前后3200例外科手术病人的切口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通过积极干预减少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间3年间手术室3200例(88例出现切口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在是否急诊切口分级,手术级别,病人年龄,男女等方面比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感染组病人与无感染组病人在切口分级,是否急诊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室净化系统后手术病人出现感染率明显低于之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的相关因素及各个环节对控制切口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室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为降低阑尾切除手术后的感染率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对于手术切口的保护,根据临床体征,选择手术切口部位,同时均不使用电刀,以防止电流灼热致脂肪细胞破坏。结果530例阑尾炎患者中20例切口红肿,治疗后Ⅰ期愈合;阑尾穿孔腹膜炎42例,6例切口红肿硬结,治疗后4例Ⅰ期愈合,1例切口。结论使用电刀导致切缘两侧组织的变性坏死和血管闭塞,对组织损伤较大,同时大脂肪细胞破坏,不失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大大增加了切口率,阑尾切除应尽可能不用电刀为好。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口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普外科手术切口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其影响因素包括了医院环境、住院时间、手术状况、抗生素等等。为了解我科切口状况,筛查分析出普通外科手术切口的多种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对我科2009年8月~2010年9月手术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56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40例,感染率为7.07%,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结论引发普外科切口的因素较为复杂,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发生率,通过手术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区管理、缩短住院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和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的发生率。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6年1—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6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切口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关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的相关因素,以期有效降低切口发生率。

  • 标签: 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导致阑尾手术患者切口的因素的相关信息,并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方法在本院选取2007年1月到2017年1月近三年时间内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患者资料50例,并将其划分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患者手术切口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者实施处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导致阑尾手术患者出现切口的主要因素包含手术时间不准确、手术的时机不恰当、手术切口方式不正确、患者基础疾病及年龄影响,以及患者身体素质不良。针对阑尾手术切口患者实施急性科学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发生的几率,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病症恢复的效率。结论总结本次研究细节能够发现,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性预防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几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患者身体恢复的效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阑尾 手术切口 感染因素 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