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3-6医院治疗的110例急性ICH患者,根据发病30d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预后,GOS0.05),CT增强扫描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渗漏征阳性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CT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方法:本文研究的100例研究对象是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儿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大叶性肺炎的患儿来讲,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肺部啰音、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同时使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在一定情况上可以有效的减轻患儿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大叶性肺炎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科老年牙隐裂伴牙髓炎的特点和临床诊治方案。方法:针对本院口腔科在2019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综合分析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牙位分布情况、隐裂线走向等等)后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观察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60例牙隐裂伴牙髓炎发病部位为上颌第一磨牙的有25例(41.67%),与其他发病部分的差异十分显著(P<0.05),而隐裂与发育沟重叠特征占比为57例(95.00);6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为58例(96.67%)。结论:在口腔临床中治疗老年牙隐裂伴牙髓炎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管联合全冠修复)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改善患者口腔功能。

  • 标签: 老年患者 牙隐裂伴牙髓炎 临床特征 诊治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孕不育病人的临床心理特征和具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生殖中心116例不孕不育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对治疗组中的心理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前的评分,显示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3个月后与加入护理干预之前的患者心理评分,发现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在进行治疗后没有出现变化。结论针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临床护理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不孕不育 心理特征 护理方法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 CT 诊断价值 , 同时分析 影像特征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58例,对所有患者分别 进行 CT诊断、 MRI诊断,对比 CT、 MRI的诊断准确率、 检出情况。结果: CT诊断准确率( 93.11%)与 MRI( 96.55%)无显著差异,( P> 0.05)。 CT诊断与 MRI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部位检出情况无差异,( P> 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 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评估出血部位与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 脑出血 CT 诊断价值 影像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内胚窦瘤临床及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为内胚窦瘤14例的临床与CT表现,所有病例采用美国PICKERULTRAZ螺旋CT作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抽血检查甲胎蛋白(AFP)。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盆部包块,AF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T检查发现瘤体主要位于盆部中轴线,体积较大,常向下腹部特别是向骶尾部突出,边界多不规整,密度不均匀,常见程度不同的坏死囊变区域,但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灶,增强扫捕显示不均匀强化。结论内胚窦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AFP升高可以明确诊断,但要注意与横纹肌肉瘤、恶性畸胎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肉瘤等鉴别。

  • 标签: 内胚窦瘤 盆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为了解违法犯罪者人格特征。方法对100例在押的违法犯罪者作了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MMIP)测查,并与一般人做对照。结果违法犯罪者的Pd、Pa、Ma等量表分数均比一般为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在MMIP剖析图上形成4、6、9型的编码模式。结论违法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不成熟,易冲动,固执多疑,自负的自我放纵。

  • 标签: 违法犯罪者 人格特征 个性调查 明尼苏达 MMIP 编码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检查与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考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情况,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血管形态情况和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情况。结果超声造影的诊断确诊率(94.12%)显著高于增强CT的诊断确诊率(78.43%),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多为树枝型和短线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多为点状型,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达峰时间晚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消退时间早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过程中效果良好。

  • 标签: 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声检查 影像特征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样息肉病 (lymphoidpolyposis) 是一种罕见的以多发性淋巴样息肉为特征的良性病变,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均较少。研究显示它是一种以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可见于胃肠道的各个部位,主要累及小肠及直肠,具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前诊断非常困难。

  • 标签: 肠道 淋巴样息肉病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治疗的 89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引流时间、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均是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手术部位感染以切口浅部组织感染率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结论:引起肝胆手术部位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加强术前评估,提高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时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基础。

  • 标签: 肝胆手术 感染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颅内出血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30例颅内出血胎儿产前及产后颅脑超声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颅内出血胎儿超声声像图特征:(1)颅内异常回声特征:30例均显示颅内异常占位回声(双侧异常回声14例,单侧异常回声16例),但出血量、出血时间不同异常回声表现不同;其中15例(15/30,新鲜出血期)颅内出血区呈高回声,11例(部分液化期)颅内出血区呈混合性回声,4例(完全液化期)颅内出血区呈囊性无回声。(2)异常回声区边界及血流特征: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异常回声区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3)超声分级诊断与随访结果:超声诊断I级颅内出血17例(均为室管膜下出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高回声区、混合性回声区或囊性无回声区,大小3~21mm,双侧侧脑室无扩张(侧脑室宽度均〈15mm);胎儿预后较好,颅脑超声随访(12例)均证实为颅内出血,引产1例,失访4例。Ⅱ级颅内出血5例,均无脑室扩张,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内高回声区,大小8—28mm,与脉络丛分界尚清,双侧侧脑室无扩张(侧脑室宽度均〈15mrn);产后颅脑超声随访证实2例为颅内出血,引产2例,失访1例。Ⅲ级颅内出血6例,脑室内出血合并脑室扩张,单侧或双侧脑室内呈高回声或?昆合性回声区(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宽度≥15mm);胎儿MRI诊断颅内出血1例,引产5例,失访1例。Ⅳ级颅内出血2例(双胎1例),I~Ⅲ级脑出血合并脑室周围实质内大范围出血,脑室周围实质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区;胎儿MRI诊断颅内出血1例,2例均引产(1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4)颅内出血合并异常:合并宫内发育迟缓5例,胎盘异常3例,羊水异常3例。(5)临床结局:14例临床预后较好(I级12例,Ⅱ级2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颅内出血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12例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PMS2、MSH6、MLH1和MSH2,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19例出现了MMR蛋白表达缺失,占8.96%。其中MLHl(-)/PMS2(-)7例,MSH2(-)/MSH6(-)5例,MSH6(-)3例,PMS2(-)4例。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有关,与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结论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好发于年轻患者与右半结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的方面为,对冠心病的病人在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文章的数据来源为,时间节点在 2010年到 2016年 6年间,呈现出冠心病的 300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在医院发生感染情况的病人为 146人,占总体数值的 5.56%。对感染的病人进行研究后发现,病人的感染位置其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对相应的病原菌进行有效的分离以后,共发现 80株,其中复合型感染的 4株真菌, 76.3%为革兰阴性菌, 20.3%的比值为革兰阳性菌, 3.4%的比值为真菌。较为常见的病原菌,其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冠心病住院的病人其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且较为容易出现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要依照相应的危险因素,对临床进行不断的增强监控。

  • 标签: 冠心病 医院感染 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特征与诊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16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与评价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共性特征。结果本组16例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均采取在积极修正治疗的基础上行,急诊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例,占37.5%;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8例,占50.00%;阑尾周围脓肿2例,占12.504%。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占18.75%;切口延时愈合5例,占31.25%;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早期炎性肠梗阻4例,占总病例数25.00%。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13.02d。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不平行,病情重、穿孔率高,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密切观察围手术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措施,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标签: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临床特征 诊疗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44-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4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作以简要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诱发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电解质紊乱17例(35.4%),中枢系统感染9例(18.8%),酸中毒5例(10.4%),热惊厥13例(27.1%),无明显诱因4例(8.3%)。治疗后所有患儿均获得痊愈,院后无一例患儿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治疗,惊厥复发0例。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诱因较多,通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能实现完全治愈。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良性惊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真菌感染类型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间住院的32例非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影像特点及治疗与转归。结果32例患者中,肺恶性肿瘤6例,肺结核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血液系统肿瘤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艾滋病2例,糖尿病例4,无基础疾病5例。真菌感染类型以曲霉菌、隐球菌及念珠菌为主,极少数为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CT表现为曲霉球4例,空气新月征2例,晕轮征4例,实变影5例,单发性肺结节8例,多发性肺结节2例,支气管肺炎3例,中央型支气管扩张4例。32例对抗真菌治疗反应情况,其中好转及痊愈27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结论非老年人肺真菌感染大部分合并一些基础疾病,主要以曲霉菌和隐球菌感染为主,胸部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对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非老年人
  • 简介:背景:测量分析肱骨近端显微骨硬度分布规律可以较好地评价该部位骨组织不同区域的物理性能。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不同部位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共选用了62岁男性、45岁女性和58岁男性3具遗体捐献者标本,于肱骨肩关节盂水平及外科颈水平垂直其长轴取多层面标本,使用显微硬度计在样品表面不同区域进行维氏硬度测试,统计分析骨骼硬度的分布规律。结果:3具标本的肱骨近端共测量84个部位,测得肱骨近端区域总体硬度为(37.62±8.82)HV,硬度最大处为肱骨外科颈内侧(45.82±5.55)HV,其次为外科颈外侧与后侧,此三处硬度大于肱骨近端其他部位(P<0.05);硬度最小处为大结节处松质骨(28.32±4.35)HV。从解剖部位来看,外科颈硬度为(44.07±6.45)HV,大于肱骨头及大、小结节硬度(P<0.001);大结节硬度最小为(29.56±5.68)HV(P<0.01)。肱骨头前半部硬度大于后半部,小结节硬度大于大结节,肱骨外科颈前方硬度低于其他方位(P<0.05)。结论:肱骨近端不同区域骨硬度的分布具有规律性;肱骨近端骨硬度分布数据可为肱骨近端内固定策略的选择、新型植入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并为3D打印仿生骨的设计开辟新的视角。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硬度 人体骨骼 内固定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儿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而实验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0%,高于对照组的86.0%,且实验组患儿的疼痛与不适、对医疗和药物的依赖性等指标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总体健康等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要明显好于红霉素,而且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