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每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数千名婴儿和儿童失去他们视力和生命,因为一种叫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治愈眼癌,通常是因为它没有被及时诊断和治疗。尽管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对罕见,但对受其影响儿童可能会造成破坏性后果。如果治疗太晚,可能会导致失去眼睛,侵袭大脑并且导致死亡。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致盲性疾病 治愈 中等收入国家 破坏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发生率中应用。方法2015年7月-12月,我院危重症小组以"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方法。结果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19.8‰降低至实施后6.5‰。结论开展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能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状况,既保证了病人安全,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小组干预 外出不归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视网膜血管疾病在印度喜马偕尔邦丘陵地带(海拔500~4500m)患病模式/分布。方法:对西姆拉三级医院眼科自2008-08/2013-04期间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前瞻性研究。选取5600位中432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数据均来自于医院记录,随后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视力,屈光,裂隙灯和眼底检查。以眼底临床记录和眼底照相记录来确定诊断。应用眼底照像机(KowaFundusCameraVX-10)进行照相,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结果:在4323例患者中,男性视网膜疾病患者有2563例(59.29%),多于女性1760例(40.71%)。在525例(12.1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3例(3.08%),中度156例(3.60%),重度120例(2.78%),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6例(2.68%)。在393例(9.10%)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I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3.01%),II级111例(2.57%),III级131例(3.03%),IV级21例(0.49%)。在660例(15.27%)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29例(5.30%),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5例(1.27%),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0.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0例(0.46%),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4例(0.09%),眼部缺血综合征1例(0.0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9例(0.21%),视网膜大动脉瘤5例(0.12%),近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6例(0.14%),贫血性视网膜病变16例(0.37%),白血病视网膜病变10例(0.23%),视网膜前出血52例(1.20%),Coats病8例(0.19%),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0.02%)例,Eales病10例(0.23%),血管炎17例(0.39%)以及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209例(4.83%)。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疾病已经成为印度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此研究将有利于对喜�

  • 标签: 喜马偕尔邦 回顾/前瞻性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眼眶神经鞘瘤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4例眼眶神经鞘瘤,其中CT扫描26例,MRI检查4例,CT加MRI检查4例。结果27例肿块位于肌锥内,7例位于肌锥外,多呈椭圆形和类圆形。CT平扫为等密度,多数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肿瘤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肿瘤囊变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瘤体实质部分呈均匀强化,而囊变部分不强化。结论CTMRI均能显示眼眶内肿块,MRI对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优于CT。

  • 标签: 眼眶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设计整体运动知觉检测方法和研究正常人运动知觉特性.方法设计整体运动知觉测试软件,由微机控制,测定20例(40眼)正常人运动知觉阈值.结果正常人运动知觉功能与性别及眼别无相关关系,而大于小于50岁组运动知觉分数值分别为4.47±0.40、4.85±0.1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了整体运动知觉检测方法,为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 标签: 整体运动知觉 视野 正常人
  • 简介: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和喉癌关系。方法对19例喉癌患者和19例其他患者血清中17种元素含量作了比较研究,其中硒检测采用荧光分光法,另外16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发射光谱法。结果通过探讨t检验发现喉癌患者硼、镉、钼、锌、磷、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镉、锌喉癌关系最大。结论提示有必要对镉、锌含量喉癌发生发展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喉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 微量元素
  • 简介:贝代单抗(bevacizumab)是近几年出现重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在眼科中,对于角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等疾病治疗具有很可观应用前景。

  • 标签: BEVACIZUMAB 新生血管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98例眼球穿通伤临床诊治过程,讨论眼球穿通伤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98例患者分儿童组59例(≤14周岁)及成人组39例(>14周岁)。入院后均经眼科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出院后随访6-12月,观察预后。结果儿童组和成人组出院时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下同)较入院时视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随访结束时2组视力较出院视力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外伤史和影像学检查对眼球穿通伤诊治至关重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复杂眼球穿通伤最佳选择。而伴有眼内炎眼球穿通伤愈后随访不容忽视。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球内异物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力预后
  • 简介:题名,是论文总纲,是能反映论文最主要特定内容最恰当、最简明词语逻辑组合。首先,题名应准确得体。应以最恰当词语反映论文特定内容,把论文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阅读兴趣作用。

  • 标签: 论文题名 科技期刊 逻辑组合 首字母缩写字 科学技术期刊 副题名
  • 简介:喉真菌病亦称真菌性喉炎,在临床上较少见,本科收治喉真菌病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喉真菌病 诊治 真菌性喉炎
  • 简介:目的对开展国际防盲合作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对国际防盲合作项目中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国际防盲合作项目中由于采用规范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中无违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防盲合作项目按时、超额完成项目目标,获得极佳项目社会影响并获得项目外方首肯,项目将可持续发展。结论正确认识和规范国际防盲合作项目进行项目管理,有助于项目开展,合理地分配资源、推广应用项目成果,促成防盲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建立国际防盲合作项目管理体系是可行及必要

  • 标签: 防盲 项目管理 项目合作
  • 简介:<正>与其它神经元不同,成年哺乳动物嗅感觉神经元(OlfactoryReceptorNeuron,ORN)有自发、持续更新能力。1996年Murrell等报道成年人嗅上皮仍保持神经再生和分化能力。ORN这种神经再生和更新特殊性引起了神经科学和耳鼻喉科学者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研究ORN死亡和再生规律,并从不同水平探索再生机制。目前认为,

  • 标签: 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 新生神经元 嗅上皮 神经再生 嗅球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205例青光眼患者中28眼发生术后浅前房原因及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有28眼出现浅前房,其发生率为7.6%,按Speath分类,浅Ⅰ度21只眼,浅Ⅱ度5只眼,浅Ⅲ度2只眼,其中滤过过强19只眼,结膜渗漏1只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其它4只眼。结论滤过过强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主要原因,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

  • 标签: 青光眼 浅前房 原因 治疗
  • 简介:生物力学是研究组织或器官力量功能之间关系学科,对研究眼科疾病预防、发生、发展、诊疗具有重要作用。眼球是一个封闭近似球体器官,眼球内外每一组织都有一定张力,而且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眼内外及球壁某一局部组织改变,可能会影响眼球某一区域组织生物力学或功能改变。随着生物力学方法增多,大家越来越重视对眼部组织生物力学研究,达到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目的。如使用胶原交联增强角膜强度,防治圆锥角膜或扩张性角膜疾病;又如后巩膜加固术增强巩膜力学方法来治疗或预防高度近视等。对眼外肌、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生物力学研究是目前热点,本文就目前眼部生物力学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力学 眼外肌 角膜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 作者: 陈永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眼科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6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青少年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视觉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该现象主要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变化,包括高度使用电子设备和缺乏户外活动。屈光不正对青少年视力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加剧视力下降和其他眼部疾病风险。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屈光不正,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 标签: 青少年;屈光不正
  • 简介:目的:比较泪道探通治疗对三个年龄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成功率。方法:共180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Ⅰ组(4~6mo),Ⅱ组(7~12mo)和Ⅲ组(13~24mo),均行泪道探通治疗。症状体征均消失为治疗成功标准。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结果:Ⅰ组治疗成功率为100.0%,Ⅱ组治疗成功率为88.5%,Ⅲ组治疗成功率为82.3%,总治愈率为90.7%。结论:泪道探通治疗有效性随着年龄增加降低。在6mo时行泪道探通治疗孩子成功率最高,能完全消除症状。

  • 标签: 鼻泪管阻塞 泪道探通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