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颌动脉瘤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动脉瘤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7例,下颌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与正常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小窗开颅清除硬膜外血肿的窗设计与临床效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所做的21例新型小窗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病例,对手术指征的掌握,硬膜外血肿的位置、体积、与脑膜血管的关系及是否有颅骨骨折所决定的窗设计原则及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1例患者术前均行颅脑CT检查,根据颅脑CT定位,综合考虑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的位置、体积及与脑膜血管的关系等因素,合理设计小窗的形态、位置,均能做到有效清除血肿及彻底止血;手术麻醉简单,创伤小,时间短,患者手术耐受良好,术后复查颅脑CT,血肿清除满意。结论正确掌握适应症,合理设计小窗,可以使硬膜外血肿的清除得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新型小骨窗 设计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织工程修复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医院共采用组织工程修复缺损3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自体或异体进行缺损修复的对象44例,纳入对照组。对比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4±1.2)个月,低于对照组(5.8±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后影像学检查填充满意率、12个月密度恢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期愈合率、骨折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工程修复缺损的疗效肯定,可以降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骨缺损 组织工程骨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患者若有牙列缺损或者牙列缺失的情况,种植牙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但在实际种植牙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为长期缺牙或者是炎症、外伤、疾病等导致的牙列缺损或者牙列缺失情况,直接种植牙很难成功。所以如果种植位点量严重缺失,在种植牙之前或者是种植手术同时进行点移植手术,以保证种植位点的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当今种植牙的有效修复率大大的提高了,不同的自体、人工的移植手术在牙种植中应用,保障了种植牙的适应性,促进了由于在种植位点缺失的牙种植手术成功率的上升。

  • 标签: 自体骨 种植 骨移植 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段组织牵拉再生技术治疗胫骨大段缺损效果。方法于2015年09月--2018年09月,对本院收治的12例胫骨大段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进行双段组织牵拉再生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22个月的随访。骨折端愈合良好。轻微跛行患者1例,其他患者的行走情况无异常。结论胫骨大段缺损患者进行双段组织牵拉再生技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胫骨大段骨缺损 双段骨组织牵拉再生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钉结合水泥修复肿瘤切除术后节段性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黔南州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例接受保肢手术治疗术后存留节段性缺损的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1~55岁,平均35.4岁;切除肿瘤病灶后缺损长度6~21 cm,平均12.3 cm;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评分(KPS)均小于50分。其中3例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加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2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加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2例因缺损21 cm、13 cm予钢板及外固定支架辅助固定。记录患者切除后缺损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P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225 min(平均154.2 min),术中出血量300~500 mL(平均为382 mL)。5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个月因疾病进展死亡。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1例28分,2例23分,2例21分,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1~6分,平均3.6分;术后KPS评分60~80分,平均72分。结论采用髓内钉结合水泥填充技术修复节段性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骨肿瘤 骨折固定术,髓内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跟夹加撬拨复位治疗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0年6月一2013年7月收治跟骨折31例35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18一71岁,平均37.5岁,按Sanders分型II型17足,III型9足,IV型9足。受伤至手术时间0一10d,平均6.5d。采用跟夹加撬拨复位。结果术后伤口28例I期愈合,3例II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螺钉外露。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28足,良5足,可2足,优良率94.3%。结论跟夹加撬拨复位治疗跟骨折是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跟骨夹撬拨复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目前,牙周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与人工替代材料植入等,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目的:比较煅烧、冻干和Bio-oss各自单独使用修复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制备单侧牙周缺损模型,其中3组于缺损处分别植入煅烧、冻干和Bio-oss,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l2周处死动物,获取完整标本,进行大体、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煅烧组、冻干组、Bio-oss组术后4,8,12周的骨密度、新生牙骨质高度、新生牙槽高度及新生牙周膜高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缺损处组织逐渐连续,牙根面可见新生牙周组织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增多。煅烧组术后4周新生牙槽高度高于冻干组(P〈0.05);冻干组术后12周新生牙周膜高度明显高于煅烧组、Bio-oss组(P〈0.05)。结果表明煅烧的成诱导能力优于Bio-oss与冻干,冻干促进牙周膜再生的能力优于煅烧、Bio-oss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煅烧骨 冻干骨 Bio-oss骨 牙周骨缺损
  • 简介:目的了解QDR-4500A型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活体大鼠的精密性和探测去卵巢后大鼠丢失的能力.方法测量15只体重为202~311g的SD大鼠全身、股骨及腰椎的骨密度(BMD),每只大鼠测量3次,可得变异系数(CV),15只大鼠CV的平均值为该指标的批内CV.结果①全身、股骨、腰椎BMD的批内CV分别为0.71%、2.02%和2.44%,全身BMD的批内CV显著低于股骨和腰椎(P<0.05);②全身BMD的批间CV为0.99%,股骨整体为2.8l%,腰椎总体(L3~L6)为3.42%;③术后4周去卵巢组全身、股骨、腰椎BM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而股骨远侧干骺端BMD低于假手术组(P<0.05);④去卵巢后14周腰椎总体(L4~L6)的BMD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QDR-4500A型DXA测量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BMD有较好的精密性,全身优于局部骨骼;其精密性能满足检出去卵巢后丢失.

  • 标签: 双能X射线吸收法 骨丢失 去卵巢大鼠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植术用于口腔种植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接受口腔种植术的患者中选择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患者种植术后的存活几率。结果:结果显示,患者接受环植术后,患者种植存活几率为96.36%。患者术后牙槽吸收情况显著好转。结论:对口腔内牙槽缺失患者实施口腔种植术,可以显著改善牙周情况,种植存活几率较高。

  • 标签: 骨环植骨术 口腔 种植术 应用效果
  • 简介:将羟基磷灰石人工复合自体红骨髓植入家兔腹部肌肉内,于术后第4周及第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在复合材料中央区可形成有明显哈佛氏系统的板层。表明两种材料复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诱导作用,而且羟基磷灰石人工不改变红骨髓的诱导成特性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红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联合植治疗股骨骨折术后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01月—2014年12月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植治疗14例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不连病例,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感染、内固定断裂、不连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8~35月(平均12.57±6.80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月(平均4.64±1.08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植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不连 钢板 内固定 植骨
  • 简介:摘要性关节炎(OA)不仅是与软骨发生退行性变的过程,同时软骨下也发生着改变,其在维持软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作用下,软骨下的重塑过程使与软骨承受更高的应力。软骨下损伤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扩大了与软骨之间异常的交流通道,软骨下代谢产生的生物调节因子通过扩大的生物学交流通道直接促进软骨的退变。因此,研究软骨下内细胞及结构的变化、新生血管形成、与软骨之间的生物学交流以及软骨下的重塑过程,将会对OA的研究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解剖结构、生物力学、重塑和治疗等方面对软骨下在OA中的改变及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软骨下骨 骨重塑
  • 简介:目的报道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瓣移植治疗不连的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胎儿骨膜皮质瓣治疗不连19例,其中胫骨不连8例,尺骨近段不连5例,肱骨远段不连3例,桡骨远段不连2例,股骨不连I例。结果19例病人经过一年以上随访,其中术后12~18周愈合17例,术后23周愈合2例。结论胎儿骨膜皮质瓣由骨膜和皮质组成,能够促进不连愈合,胎儿骨膜皮质瓣抗原性差。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移植后塑形方便,一个切口内完成手术,适用于不连和小范围的缺损。

  • 标签: 骨不连 胎儿骨膜皮质骨瓣移植 吻合血管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例颌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主诉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颌PBL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79岁,中位年龄56岁;上颌单发6例,下颌单发7例,同时累及上颌和下颌1例;12例以局部肿物为主诉入院,2例主诉口内肿物伴黏膜表面溃疡或脓肿形成;4例伴牙松动,3例有患侧牙痛史,2例有唇颊部麻木症状,1例出现发热及盗汗等全身症状。影像学表现为溶型骨质破坏者8例,混合型4例,硬化型1例,囊状型1例;1例伴骨膜反应,12例见明显肿块,且以骨质破坏程度轻而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为特征。结论颌PBL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上下颌均可累及。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可出现牙痛、牙松动及感觉异常等常见牙体或牙周症状,但软组织肿物体积大而骨质破坏程度轻的影像学特点可作为其与骨髓炎、鳞状细胞癌及骨肉瘤等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淋巴瘤 颌骨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对采用搬运术治疗缺损或慢性骨髓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搬运术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如术前予以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术后控制搬运速度和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康复锻炼等。[结果]31例病人均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接受搬运术的病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帮助病人顺利完成手术、积极康复锻炼,达到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均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骨缺损 慢性骨髓炎 骨搬运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