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现象的患者,观察组为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现象的患者,分析影响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以及合适的处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用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的长短、术后换药时机的掌握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切口感染率较低,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的长短、术后换药时机的掌握情况等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在治疗上缩短手术的时间,并做好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阑尾炎的术后切口感染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加强手术人员及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间,密切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对手术器械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管理。结果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控制措施,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室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使我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低标准值内(<0.12%)。结论加强骨科无菌手术在手术室的规范管理,是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阑尾炎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这些患者并纳入术前预防工作,术后对于切口的加强处理后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并分析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等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切口感染率几乎相同。病程时间不同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切口部位选择以及手术时间不同的患者的切口感染具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长,手术持续时间长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相对来说较高。积极做好手术前后的防护工作并在手术过程中对切口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切口处的感染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口 感染相关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施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的240例患者资料,经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240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有30例,感染率12.5%,患者年龄、生化指标、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抗生素应用种类等是导致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与患者自身病情和切口性质密切相关,而且手术医师操作技能、患者抗生素使用也对切口感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提高手术操作技能,缩短手术时间,给予患者合理利用抗生素等,以降低肝胆病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肝胆病患者 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2014年1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加强无菌护理配合)各79例,对两种不同手术室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3.67%vs.72.15%;就切口愈合情况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就切口感染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5.06%vs.25.32%,因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无菌护理配合能够大大降低切口感染,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配合 切口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的应用价值,同时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切口感染情况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患者,以今年1月份为基点进行分组,将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低(P<0.05)。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发生概率,因此手术室护理干预值得在骨科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骨科 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临床中肠胃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时有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并且增加住院时间,平添住院费用。由于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身体素质较差,发生感染时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严重时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肠胃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防护工作。本文针对胃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 标签: 肠胃外科 手术切口 术后感染 术中出血
  • 简介:<正>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各文献报道差别较大,通常在2.8%~20%之间。为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作者在做好切口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腹膜的缝合方式,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外一科在1996年5月至1998年8月共手术治疗阑尾炎156例,其中腹膜紧密缝合者130例,为对照组;腹膜疏松或不缝合者26例,为治疗组。对照组,男72例,女58例,年龄5~71岁,平均30岁,坏疸或穿孔性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切口感染 临床对比观察 化脓感染 不缝合腹膜 疏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14例行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加以探究,并分析其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以针对性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共32(28.07%)例出现切口感染;其中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60min、择期手术、切口Ⅰ类及无参观人员的切口感染率(12.70%、6.56%、13.33%、15.38%),均低于非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60min、急诊、切口Ⅱ类与Ⅲ类及有参观人员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医护人员需做好缩短手术时间、无菌操作、完善管理等工作。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室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的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进行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手术患者186例,根据有无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6例腹部创伤手术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52%;经过单因素分析,年龄、低蛋白血症、术前抗菌药物、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切口类型与严重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等,均是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均是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部创伤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患者88例,按照感染情况的有无分为有感染组25例和无感染组63例,观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88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切口细菌检查,发现其中出现感染人数有65人,占比73.86%,而这些切口感染中发现了真菌感染2株,占比3.07%,革兰氏阳性菌24株,占比36.93%,革兰氏阴性菌39株,占比60%。根据有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结果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0.195,95%CI:0.053~0.713)、手术时间(OR=0.217,95%CI:0.059~0.794)、季节(OR=0.136,95%CI:0.035~0.538)疾病史(OR=0.103,95%CI:0.018~0.576)为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危险因素 感染病原菌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主动引流在预防急诊开腹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 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急诊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 2015 年 4 月~ 2016 年 5 月期间入院,将其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组进行主动引流作为实验组( n=30 ),另一组给予常规方式切口缝合作为参照组( n=30 )。 结果 实验组患者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 73.33% 明显低于试验组总满意度 96.67% ( P< 0.05) 。 结论 为急诊开腹手术患者进行主动引流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主动引流 预防 急诊开腹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分布与影响因素,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4-2016年1637例普外科术后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K-B法检测病原菌耐药性,SPSS21.0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结果163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131例,感染率8.00%;I型、II型、III型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44%(17/494)、8.08%(76/941)、18.81%(38/202);胆囊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胃部手术、疝修补术、胆管手术、结直肠手术、小肠手术、胰腺手术感染率分别为4.81%(21/437)、3.21%(9/280)、7.07%(14/198)、11.41%(21/184)、10.83%(17/157)、11.89%(17/143)、8.82%(9/102)、8.82%(9/102)和41.18%(14/34)。切口感染分离出病原菌74株,包括44株革兰氏阴性菌(59.46%)、27株革兰氏阳性菌(36.49%)和3株真菌(4.05%)。铜绿假单胞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12株,大肠埃希菌6株,其他革兰氏阴性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肠球菌属5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其他革兰氏阳性菌6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00%、72.22%、72.22%、22.22%、44.44%和46.15%、38.46%、23.08%、38.46%、30.77%。≥60岁患者感染率(10.51%)与<60岁患者(6.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78,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率(11.04%)与未合并者(4.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44,P<0.05);住院时间≥1个月患者感染率(12.10%)与住院时间<1个月者(4.8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044,P<0.05);手术时间>2h的患者感染率(12.72%)与手术时间≤2h患者(5.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615,P<0.05);不同性别和切口长度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是影响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结论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III型切口感染率高,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年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是影响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普外科患者 切口感染病原菌 分布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在普外科手术中为了预防切口感染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方案。方法收集普外科手术患者共2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3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抗生素进行切口预防感染,将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预防切口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预防感染 切口感染 普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76-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四肢创伤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通过细菌培养实验,共培养出146株细菌,各类菌株的数目从多到少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85株(58.22%),革兰阳性杆菌61株(41.78%);其中,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最高(P<0.05),在革兰阳性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P<0.05)。在治疗结果方面,本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没有一例复发,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44.3±5.3)天,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2±1.2)个月。结论引发四肢创伤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可以有效治愈术后切口感染

  • 标签: 四肢创伤 手术切口感染 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7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以及切口感染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对我院行剖宫产的1476例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1476例产妇中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为2.64%。其中手术时间超过1h、胎膜早破、试产后急诊剖宫产以及肥胖、伴有糖尿病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和患者年龄、高血压没有关系p>0.05,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患者的手术时间超过1h、胎膜早破、试产后急诊剖宫产以及肥胖、糖尿病有关。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降低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预防性护理